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港岛家族的诞生在线阅读 - 第439章 【和记黄埔】

第439章 【和记黄埔】

    港岛家族的诞生正文卷第439章【和记黄埔】春节刚过不久,沈弼、博伊就主动找上门,来到长实集团的董事长办公室。

    比起林志超对和记黄埔的渴望,他们对能获得美资银行股份而更急迫。随着内地政Z的开明,这对英资反而是个‘悬梁之刃’,香港的前途问题也即将摆在台面上,那么作为英资的汇丰,岂有不希望在欧洲、美洲拥有丰厚的资产呢?

    办公室里,林志超让林瑞寰一起陪同,毕竟他的长子已经快到接任总经理的时候;预计,将在林志超成为和记黄埔董事长之后。

    沈弼放下茶杯,开门见山的说道:“林先生,如果你帮我们获得美国海丰51%股权,我们将手中和记黄埔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你,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林志超笑着说道:“你们打算转给我多少和记黄埔的股份?”

    沈弼说道:“22.5%”

    林志超说道:“不够,至少30%的股权,我可是帮你们能拿到51%海丰股权的!”

    如今仅给22.5%,再加上林志超手里有5%在维港投资名下,也才27.5%的股权。这点股权,只够林志超担任董事,还需要从市场吸纳和记黄埔的股票。这样一来,后面成本可就高了。

    沈弼思考一番后,说道:“25%的股权。海丰银行对我们重要,和记黄埔对林先生也非常重要。林先生想将长江实业集团综合化发展,和记黄埔是最好的选择。”

    博伊在一旁补充道:“我们汇丰手中仅33.5%和记黄埔股票,这家企业我们扶持多年,后续也是希望能获得收益。而且此时和记黄埔股价低迷,不到6港币每股,处于低迷时期;但随着和记黄埔的财政好转,它毕竟是一家净资产60亿港币的企业。”

    林志超心想,从股市购买也就几亿港币,而不宜和汇丰因为这件事闹得太僵。

    做大生意的人,尽量追求和气生财。

    他便说道:“没问题,就25%的股权,但我希望不是一次性付清,而是分为多次付清资金。”

    其实,长实集团一直不差钱,但奈何林志超喜欢现金流充足的感觉。

    这一次,沈弼爽快的说道:“这个好说,以长实集团的实力,我们不担心你们的付款能力。”

    仅仅是片刻,双方就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比前世李家成求着要了一年多的时间,情况好了很多。当然,幸亏林志超留了心眼,知道汇丰银行一定对他这个横跨多个行业的霸主有防备,并作出针对性的动作。

    而如今,汇丰银行想进入美国,海丰银行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前二十的美国银行,机会是不会同时有两个的。

    奥黛丽赫本这步棋,林志超真是很得意,如今她在欧美影响力,比林志超高多了。她本来就是贵族后裔,又曾是好莱坞最佳女主角,如今又有着巨大的商业成就,真是影响力达到巅峰。比如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如果争取女性群体的选票,奥黛丽赫本一定是最重要的女性对象。

    沈弼和博伊离开后。

    林志超对林瑞寰说道:“你知道收购和记黄埔意味着什么?”

    林瑞寰思考一番后,认真的说道:“意味着我们长实集团更加的综合化,和记黄埔拥有批发零售商业、进出口贸易、交通运输、船坞、货仓、货柜码头等综合性业务,以及拥有庞大的地皮储备。”

    林志超笑着说道:“你说的是表面上,而内在的是和记黄埔拥有的洋人专才、海外渠道,一旦我们拥有和记黄埔,意味着长实集团要朝着海外发展,致力于发展成一家世界性企业。”

    华人做和记黄埔的老板,最多也就是和洋人高层斗法,但中低层管理才不会管你谁是老板。更何况,洋人亦可以收服,为自己所用。要想去西方做生意,用洋人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甚至还要多用本地人。

    林瑞寰一听,带着兴奋之色说道:“父亲说的对!我们长实集团如今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手中现金流很多,但能投资的项目却不足。当然这里面有父亲的仁义作风,让大家都有钱赚。若是拿下和记黄埔,我们既能在香港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又能更容易进入海外市场。”

    他说得没错,林志超确实给华资地产‘网开一面’,不然长实集团在地产领域的实力,起码还得增加一倍。

    正因为林志超考虑‘硕大无朋’,所以在发展地产领域只是保持稍微领先,在商业领域只是和英资竞争。比方说,尖东大大小小二十幅商业用地,林志超只取两幅濒海地段即可,不是他没钱,而是他不想吃像难看。

    今年长实集团的现金就更多了,一旦将遮打站、金钟站的物业出售,仅地皮费就可以回笼资金6亿,再加上利润,那就是8亿的现金流。

    汇丰银行。

    沈弼对博伊说道:“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海丰银行就是林志超针对我们汇丰银行的一步棋。奥黛丽投资收购海丰银行发生在1977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斥巨资收购一家低迷的美国银行,仅仅是作为投资的话,硬生生的从12美元不到,最终以高出一倍的价格拿下,完全违反商业理论。”

    博伊点点头,说道:“这种情况,只有我们汇丰银行希望进入美国银行业,才会如此放下低姿态。而以奥黛丽赫本的影响力,完全不会这样做的。”

    博伊说完,随即震惊起来,说道:“这么说,这一切都是林志超布局。他算到我们汇丰银行会寻求海外发展,便想抓住我们需要的东西,以此将来交换和记黄埔?这不对啊,按理来说,以他和我们汇丰银行合作多年,且他又是和记黄埔最好的人选,难道他还能想到这些?”

    他太震惊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将事情做得天衣无缝。

    沈弼低沉的说道:“他非常聪明,以前在和汇丰合作时,便不是处于下风的一角。而他也明白,香港最大的财团早已经是他自己,那么我们汇丰银行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将和记黄埔交给他?”

    自他担任汇丰银行大班以来,沈弼就觉得林志超打造的财团,早已经超过汇丰银行。故此,那么汇丰银行为什么还要扶持这样的强大财团呢?

    合作可以,但却不是扶持。

    博伊说道:“不管怎么说,和记黄埔本来就是我们要逐步退出的,反倒是海丰银行对我们至关重要。”

    沈弼点点头,说道:“好,那就尽快转给长实25%和记黄浦股权吧!”

    博伊担忧的说道:“他该不会.”

    沈弼笑着说道:“这一点尽管放心,林志超还是非常讲信誉的。更何况,也只能如此cao作。”

    先给和记黄埔,再谈海丰银行,汇丰银行没得选。

    1978年3月6日,星期一。

    夜晚,长江实业集团的总部会议室,聚集着全港主要媒体的记者,等待着长实集团发布重要新闻。

    在2月份时,长实集团公布年报时,便已经让各家媒体尝到甜头,年利润3.12亿港币震惊了整个香港业界,仅次于汇丰银行、怡和洋行,位居香港上市公司第三名。

    七点,林志超等长实集团高层走进会议室,在主席台坐下。

    简单的和记者客套后,一向稳重的林志超,用兴奋的语气说道:“在不影响长江实业集团原有业务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集团以每股6.1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占25%的1亿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

    哄,现场一片闹腾腾的!

    所有人都非常意外!

    在拿下九龙仓集团三个月时间后,林志超再次从汇丰银行手中拿下和记黄埔股权,从而一举成为大股东。

    这是英资的没落嘛?

    在场的大部分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随后,有记者发问:“为什么长江实业集团只购入汇丰银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购入其优先股”

    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长江实业集团收购25%和记黄埔股票,一举成为大股东,是投资性质,还是控股性质。

    林志超答道:“以资产的角度看,和黄的确是一间极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地产部分和本公司的业务完全一致。我们认为和黄的远景非常好,由于优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亏与其无关,又没有投票权,因此我们没有考虑。”

    现场大部分记者再次鼓掌,唯有洋人记者面露伤悲。

    不到半年时间,英资痛失两大企业,而且还是被同一个人击败。

    接下来的几天。

    香港传媒纷纷连续报道重大事件:

    《工商晚报》称长江实业收购和记黄埔,“有如投下炸弹”,“股市今晨狂升”。

    《信报》在评论中指出:“长江实业集团以如此低价便可控制如此庞大的公司,拥有如此庞大的资产,这次交易可算是林志超先生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星岛日报》如此评价道:“购得这1亿股和记黄埔股票,是长江实业集团上市后,最成功的一次收购。较三个月前,林志超先生收购九龙仓集团计划更出色——动用较少的金钱,控制更多的资产。林志超先生不仅仅是工业界、航运界、地产界的‘经营之神’,亦成为股市炙手可热的人物。”

    林志超连续斩获两家英资大企业,还引起国际传媒界的关注。

    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新闻述评中说:

    “华人首富林志超先生,成为和记黄埔最大股东,这是华人收购香港一间英资洋行的第一位,正如香港的投资者所说,他不会是惟一的一个.”

    英国《泰晤士报》分析道:

    “最近半年,林志超先生在香港商界重大兼并改组中,连连得分,使得香港的英资公司感到紧张。众所周知,香江是英国的殖民地,然而,占香港人口绝大多数的仍是华人,掌握香江政权和经济命脉的英国人却是少数民族。二战以来,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华人的经济势力增长很快。

    林志超先生早已经是世界船王、工业大亨、地产大亨,但一直表现颇为低调,但最近半年却连连出击,拿下九龙仓集团、和记黄埔。这是因为务实派上台,让香港华人有强大的国家做靠山,华商如虎添翼,他们敢公然在商场与英商较量,以获取原属英商的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使得香港的英商分外不安。连世界闻名的怡和财团的大班大股东,都有一种踏进雷区的感觉。英商莫不感叹世道的变化,同时,也不能不承认林志超已经成为能与英国商界的顶级分子相提并论。”

    这篇文章,试图以时代背景探讨林志超等华商得势的原因。文章的某些提法偏颇,并含有‘大英帝国’的口气,总的来说还是较全面、较客观。

    林志超继续成功地收购了英资大型企业,彻底扭转英资在香港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盛誉铺天盖地!

    长实集团的会议室。

    一众高层脸上的表情非常兴奋,长实集团收购和记黄埔之后,便是超越了汇丰银行、怡和洋行的财团。

    唯有林志超非常冷静,因为他知道,距离他掌管和记黄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他平静的说道:“长实集团除了按部就班的增持和记黄埔股票之外,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我们依旧要专注自己的业务,不能受到此次收购的影响。”

    众人随即平静下来。

    黄昌宏也说道:“确实,目前和记黄埔还是韦理在主导,尚且不知道他会不会发起反收购。不过我们长江实业现金流充沛,增持股份的事情,还是很难被动摇。”

    林志超说道:“所以,按部就班收购普通股就是,争取一年后,我们的持股达到40%。而当前,我们所有人的任务,依旧是继续扩大在地产上的突破。”

    他其实已经有完整的控制和记黄埔方案,不出意外,月底他将正式成为和记黄埔的董事。这个时候,他不会干涉和记黄埔的事情,继续由韦理主导和记黄埔的一些列商业行为。

    一年后,他的持股增持至40%以上,届时他将顺理其章成为董事局主席;与此同时,他将向和记黄埔派遣两名董事,人选已经好了,那便是林志超的‘谋士’李业广,以及即将加盟长实的麦里思。

    到这个程度,林志超便可以在和记黄埔拥有较大的权利,但他依旧不会选择急着掌握大权;这是因为,和记黄埔几乎全是洋人管理层,一不注意容易闹出大变。

    所以在成为董事局主席后,林志超的重点工作是,拿下和记黄埔的地产开发权;这是他的长项,也让洋人高层无话可说。

    在这之后,自然就是渗透、熟悉和记黄埔业务,最终顺利掌权。

    大家平复好心情之后,‘新生代’高层周淮安说道:“老板,淘化大同的黄笃修死亡之后,听说淘大有意出售旗下位于九龙湾的22.6万平方尺地皮。”

    林志超询问道:“这幅地皮市价大概多少?”

    周淮安说道:“目前工业用地也不便宜,预计得2亿港币。但这幅地皮如果更改成住宅用地,保守可以修建成4000个以上的住宅单元,有望获利不菲。”

    林志超点点头,现在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相差不大,而且非常容易更改成住宅用地。这是因为人口增长太快,住宅稀缺导致。好比淘大这幅地如果价值2亿,那么更改成住宅用地,估计也就1亿多。

    “那你带着律师和淘大谈,尽量拿下!不过若是拿下,我打算将这个项目拿出和九龙仓集团共同投资。”

    “好的”

    林志超心里预估了一下,这个项目总计投资得八九亿港币,当然实际上不需要提前支出那么多,三分之一的资金差不多可以了;接下来,当然是用售楼花的方式回笼资金。

    不管怎么说,香港是不允许‘修个大门,就能销售住宅’的,若是动作快,淘大这幅地皮明年下半年就可以开始销售,能在1981年底销售完毕。

    却说,韦理得知汇丰银行将和记黄埔25%的股份,出售给林志超之后,顿时感受到一种‘羞辱’,也感受到一个高级打工者的悲哀。

    他尝试寻求澳洲财团来进行反收购,不过别人听说是林志超之后,完全没有想谈的意思。开什么玩笑,能在香港战胜林志超的,怕是世界首富来了也无济于事。

    更何况,汇丰银行已经站在林志超一方,就代表着双方至少拥有35%的股权。

    韦理无奈,只能按照规矩,邀请林志超担任和记黄埔的执行董事。

    月底。

    林志超正式以‘和记黄埔’执行董事身份,参加了高层会议。

    “林先生,这位是我的副手李察信,英国人。”

    韦理介绍手下时,故意强调‘英国人’,这样下来,和记黄埔高层六成是英国人,剩下的四成也是洋人,一个华人高层都无。

    好像就在说,林先生,你是一只独狼闯进了狮群。

    林志超风度翩翩的一一打招呼,态度很自然、平和,给人一种谦虚的态度。

    一时间,这些洋人也只能礼貌回应,毕竟林志超的身份,不允许他们冷落。就算心里不爽,也只能私下里互相抱怨。

    林志超特意观察了李察信,他认为这个人能被利用一阵时间,毕竟韦理要尽快离开,他在和记黄埔的影响力较大,不利于林志超掌握这家公司。

    一场会议下来,林志超不发表任何意见,算是和平结束。

    待林志超离开后,一群高层聊了起来。

    “大家放心吧,和记黄埔绝不是华人可以掌控的,林志超最多能成为和汇丰一样的大股东,管理权依旧会在我们手里。”韦理笑着说道。

    “就是,和记黄埔的八成高级职员都是我们西人,难道林志超还指望大家都相信他吗?”李察信附和道。

    “嗯,林志超虽然在商界影响力颇大,但和记黄埔毕竟不是他自己创立的公司,他的天才商业手段,完全派不上用场。”

    大家很快放轻松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林志超一开始给他们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九龙仓一役,他们深知林志超的财大气粗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