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镇北王
房门被推开,尉迟小令走进来,看到罗茜正在用毛巾擦拭上官杰额头的汗珠:“罗姑娘,实在是辛苦你了” 罗茜吓了一跳,回过头,看见是尉迟小令进来,便站起身,边收拾毛巾边招呼道:“上官大人。” “罗姑娘,这几日上官兄弟幸亏有你照顾,只是太难为你了”尉迟小令说道。 “上官大人为了我挺身犯险,受此重伤,我来照顾也是应该的,只是万一上官大人要是有个好歹,我........”罗茜声音哽咽着,眼圈已经红了起来。 尉迟小令急忙安慰道:“罗姑娘,上官兄弟本是侠义之人,怎能见死不救,别说是你,就是换做别人,上官兄弟也会出手相助的,医生已将伤口处理,说应该性命无忧,罗姑娘不要过于担心。” 尉迟小令嘴里虽是这样安慰罗茜,其实心里又何尝不是心急如焚。上官杰是自己生死与共的兄弟,现在已经整整昏迷了七天,在一再追问之下,医生才说,上官杰性命暂时无忧,但若是十天之内不能醒来,那就让尉迟小令再寻高人,只能抱歉自己医术不精。 今天已经是第八天的早上。 “罗姑娘,你身上有伤,还未复原,这样熬夜对你身体恢复不利,还是先回去休息吧”尉迟小令劝道。 “不要,我不走,我就守在上官大人的身边,我的伤不碍事的,如果困了,我就在趴在桌上眯一会,尉迟大人,你就让我一直陪护上官大人吧。”罗茜说着,看到尉迟小令的面容也是显得有些憔悴:“尉迟大人,你也要注意休息” “我一定要等到上官大人醒来”罗茜坚决地说。 尉迟小令见劝说无效,想着有罗茜姑娘这样悉心照顾,对上官杰的恢复也是大有好处,便不再多说,“罗姑娘,上官就拜托你了,只是你自己也要注意身体。”尉迟小令同意道。 “放心,尉迟大人。”罗茜回答道。 尉迟小令走到床前,仔细看看仍在昏迷之中的上官杰,然后将盖在上官杰身上的被子轻轻往上整理了一下。 尉迟小令走出房间,心绪无法平静下来,与上官杰才刚分开仅几日,上官杰就遇到此等变故,遭此重伤,让人担心不已。 而从昨晚天龙帮与六扇门撕破脸皮的架势来分析,天龙帮虽是号称天下第一帮,实力自然不可小觑,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公开与六扇门结仇,六扇门是官府机构,属朝廷直接管辖,说得直白点,就是属于皇上直接调派的专职机关。江湖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能不与官府发生冲突就不发生冲突,哪怕有所误会,也是自己扛下私了,花钱消灾。像天龙帮这样直接截杀六扇门的人,难道就不怕得罪朝廷。 尉迟小令百思不得其解,不怕得罪朝廷的人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是朝廷的人,并且是在朝堂之上说话有份量的人,据六扇门和御机房的机密档案记载,天龙帮还没有那一个人是在朝堂之上的,天龙帮仅仅是一个江湖帮会,如果硬是要说他们与朝廷有联系,那也不过是和一些外省县衙等地方官员有些走动而已。至于和京城........尉迟小令似乎想起镇北王朱万钧到是和天龙帮有些来往,但从各方面汇总的信息来看,也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因为上官杰已然受伤,追踪调查箭阵营的事情尉迟小令便安排望城首捕季晓鸣接手,至于独孤圣教的踪迹则由自己亲自追寻。 御机房柳梦残飞鸽传书,已查明一笑山庄当夜箭的来历,乃是西北游牧部落羌族专门打制对付凶悍的野兽所用,据说杀伤力特别强,箭头带钩,一旦被射中,伤口极难治愈,不过中原地带还是很少使用这种箭,唯有镇北王朱万钧下属的箭阵营在使用此种类型的箭。 镇北王最近与境外羌族接触有点频繁,自己倒是觉得这也没什么异常,因为镇北王本就是镇守西北边塞,职责所在。 先皇之时羌军祸乱西北边塞,年年战火,以至边关百姓为躲避战乱而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造成边塞满目疮痍,一片荒凉景象。先皇也曾数次更换戍边大员,只是效果不好,无法彻底平定羌祸。先皇为此头疼不己。
镇北王乃先皇同父异母的弟弟,在先皇还为太子之时就一向关系融洽,吃喝一桌、打闹一起、共眠一床。经常是不分你我,感情甚笃。虽不是亲兄弟,但却如亲兄弟一般。见到自己的兄长如此头痛羌祸,为帮兄长解忧,镇北王主动请缨前往边塞平乱。当然,镇北王主动要求去西北边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恐怕只有三个人知道,一个是先皇,一个是自己、另外一个人,先皇和镇北王都知道是谁。只是不说,心知肚明的事情,说破了便无趣。 看到自己的兄弟能够主动提出领军平乱,先皇当然心生欢喜,龙颜大悦。下旨镇北王可以随意从任何军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镇北军。同时拨给丰厚的军饷和粮草补给。并特意安排女眷可以不必随军,继续留在京城。一去经年,镇北王果然不负先皇期望,与羌军相互激战数年之后,羌军眼看无以为继,再这样打来打去,也无甚意思,没有什么便宜好得,便主动提出议和,镇北王千里加急,请示先皇,先皇允许。于是镇北军与羌军就此息战,边塞从此再无战事,外出的老百姓也逐渐回乡。 经过镇北王几年的励精图治,边塞本已人口凋零的小城,竟然变成了如今繁华富裕的西北重镇。为了巩固边塞的继续稳定,镇北王与羌民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融合,在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呈现出互补共赢的局面。 看到西北大患已除,先皇龙心大悦,亲自书写“保境安民”四个大字,并安排做成匾额,送到边塞,同时提高镇北王的年俸,并速调镇北王回京,允许镇北王可在京城王府主持边塞军政大事,不必经受边防之苦,镇北王回京之日,路两旁站满了送行的人群,老百姓洒泪挽留,迟迟不愿离开,直到镇北王的车队消失在山的尽头,依旧有许多人翘首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