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鉴宝秘术在线阅读 - 第二六九八章 蓝田玉石

第二六九八章 蓝田玉石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帖中二十个“之”字皆别具姿态,无一雷同。

    用笔以中锋立骨,侧笔取妍,有时藏蕴含蓄,有时锋芒毕露。尤其是章法,从头至尾,笔意顾盼,朝向偃仰,疏朗通透,形断意连,气韵生动,风神潇洒。

    所以明末董其昌在中说:“右军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出,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最难能可贵的是,从那“不激不厉”的风格中,蕴藏着作者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cao。

    又名、、、和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不管是王羲之还是,相信知道的人非常多。

    然而真正见过的人却少之又少。

    恰恰柳怜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当她看到这石板上的刻字的时候,那一瞬间,竟然失声惊叫了起来。

    这即便是临摹版,那也怕是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了。

    不过张天元关心的却不是那些字,虽然那些字雕刻水准很高,也非常接近于。

    但说实话,他对王羲之的书法研究之深,怕是当今世上无人能及了,所以一看就知道这是临摹的作品。

    当然了,临摹的水准很高,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不过临摹的就是临摹的,不管水平多高,那都不是真品,所以他第一时间注意到的反倒不是这些文字,而是那所谓的青石板。

    众所周知,陕州产蓝田玉。

    蓝田玉有青绿色的,也有黄绿相间的。

    如果说上面有比较严重的土沁的话,那看起来并不好看,感觉就跟普通的青石板差不多。

    可是稍微处理一下,就能再现美玉的真相。

    为什么要提起蓝田玉呢?

    那是因为,这所谓的石板,其实根本就是传诵了数千年的蓝田美玉。

    “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陕州的蓝田山而得名。

    文人墨客对蓝田玉多吟颂赞誉,唐代及以前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是成就了蓝田玉的千古美名。

    诗中包含了一则动人传说,遥远的过去,太白金星托梦给济贫行善的书生杨伯雍:“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从此,蓝田的深山就能觅得了宝玉。

    蓝田玉开采历史悠久,但因为产量不多,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古矿点玉矿的枯竭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各地均采用其他玉种为玉材,蓝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

    玉山遭遇地震后古矿床所在的具体位置无人知晓,以至于明代宋应星在中称,蓝田为葱岭别名,蓝田为储运加工玉石之地等推论。

    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佩戴打制的蓝田玉,在陕州蓝田境内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就有先民磨制的玉璧玉戈等。

    2011年3月,在发掘位于蓝田县华胥镇卞家寨村西南的蓝田新街遗址时,考古学家首次系统性地发现了5000多年前中国人使用蓝田玉的珍贵资料。

    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玉料,譬如玉条、玉石块等,制玉工具石钻、石钻帽、石钻头和石钻心等,以及一些作为装饰品的玉笄、玉环等。

    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玉制品及治玉工具的出土,为仰韶文化时期开发利用蓝田玉提供了实物佐证,也为史前时期治玉工艺研究增添了重要标本。

    陕州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邵晶介绍,蓝田自古出美玉,战国时期著名的“和氏璧”据研究就是蓝田玉。

    中国人5000多年前已开始出现较成熟的玉艺术品,但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玉器一直十分稀少,蓝田新街遗址发现的玉器相关的文物如毛坯、成品、废品与废料等系统性地出土,在早期玉器史上尚属首次。

    陕州历史博物馆珍藏的125件龙山文化时期的神木石峁遗址玉器中,有一件用蓝田玉制作的菜玉铲。

    铲呈草绿色,刃端并夹有浅褐色,长梯形,体扁薄,平直背残一角,刃微斜,圆穿偏于一边,长16.8厘米,宽7.5厘米,极薄锐,厚仅0.2厘米。

    张天元可是陕州人,他对蓝田玉的了解比别的玉石都要多,也更加深刻。

    他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蓝田种玉的传说。

    传说,蓝田在得名之前,是终南山古驿道上的一个小山庄。

    庄上有一个穷书生叫杨伯雍,他年轻好学,心地善良,搭了一个蓬草凉亭供过往旅客喝水用茶。

    一天,一个老汉身背碎石,因劳累过度,栽倒在凉亭前。杨伯雍急忙把老人搀扶起来,喂水喂饭,救了老人。

    老人离开的时候把他背的一斗碎石给他,说:“别看这些碎石头,你种在地里就会生出玉石,还能娶一个好媳妇。”

    不等杨伯雍答谢,老人便消失了。

    原来,杨伯雍救的老人不是凡人,而是太白金星。

    杨伯雍依照老人的叮咛去做,果然地里生出一斗玉石,后来他用玉石做了5双白璧做聘礼,娶了一位善良贤慧的徐姑娘。

    但是家乡山多地少,遇到天旱粮食减产,百姓忍饥挨饿,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