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猛士回明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左懋第再进北京城

第三百三十八章 左懋第再进北京城

    国防军并没有给拼命逃离京城的多铎足够的时间来整顿兵马,刚刚给战马喂了些豆子,人都还来不及吃东西,斥候已经向多铎报告,说大量国防军骑兵已经过了玉带河追过来了。·

    如果搁在以前只是这些骑兵追过来,多铎倒也不惧。但现在情况不同,从北京城拼命跑到这里,多铎早已经是人困马乏,骑兵没了度,这仗就没法打。

    多铎无奈地看向图赖,七八里路的距离,骑兵很快就追上来,要跑肯定跑不了,现在只有让新军再去阻挡一阵。

    图赖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尽管知道派出新军前去阻击肯定是有去无回,但图赖还是安排了一千五百人的新军留下阻击国防军追兵。

    不过图赖不知道的,前来追击的国防军并非全是真正的骑兵。

    罗剑知道多铎逃跑的队伍里大部都是新军,如果只派两个骑兵旅前去追击,遇到这些使用新式火枪的新军,骑兵旅肯定占不到便宜。

    从七师挑选会骑马的士兵遇到了一些麻烦,七师的士兵基本都是扬州附近的青壮,这些士兵并没有多少机会接触战马,王强只挑出了三百多人,罗剑无奈地摇头,三百人肯定不管用,好在迫击炮营平时都是依靠战马机动,支援火力倒是没什么问题。

    马应魁的一团很快赶到了,一团的到来解决了罗剑的大麻烦,从一团挑出了八百多名会骑马的士兵,两个骑兵旅各腾出了部分战马。

    就这样,两个骑兵旅加近千人的步兵和迫击炮营组成了追击部队,王强抢着要带队新去追击多铎,觉得是自己把多铎放跑的,他要去把多铎给追回来。

    罗剑考虑了半天,没有让王强前去,罗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马应魁。

    恨死了多铎的马应魁早就想领这个任务,但这个方向是七师的。·十师过来本就是“抢食”的,再加上跟王强关系极好,先前在旁边眼巴巴地望着,却不好跟王强争。

    现在罗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马应魁脸上的兴奋再也按捺不住,只好跟王强说了声抱歉,领着追击部队去领干粮和弹药去了,追击不是一两天的事,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肯定不行。

    罗剑看着渐渐远去的追击部队。对能否追上多铎还是有些信心不足,毕竟这次大追击与当年在南明境内的大追击不同,尽管满清朝廷已经不行了,但这些地方还算是满清治下,多铎找到足够的粮草应该不难。

    罗剑把眼光看得更远,看向遥远的东方,心里隐隐还有些期望。

    多铎率满清精锐这一出逃,北京城就如同熟透了的桃子。送走了追击部队,罗剑和已经赶上来的乙邦才等人开始计划攻打北京城了。

    “兴华,我们是不是先写封劝降信?能不打最好还是不打吧?”左懋第见罗剑开始筹划攻打北京城。在旁边建议道。

    “嗯,本来想让参谋长动笔写的,现在有左先生在,就劳烦左先生亲自cao刀如何?”罗剑笑着说道。

    “好!那我就当仁不让了!”左懋第并不推辞,在桌上铺开纸笔稍作酝酿就写开了。

    三百多字的劝降信一气呵成,左懋第写完了递给了罗剑。

    罗剑接过认真看了起来,信中并没有“如不投降,玉石俱焚”之类的话,反倒把罗剑提出的中华民族的理念提了出来,信中指出。满清只有放弃继续奴役中国的念头,自觉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这才是满人最好的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

    尽管读起来有些费劲。但罗剑还是看懂了劝降信的整个意思,让罗剑没想到的是,左懋第竟然把罗剑这段时间跟他交流中体现出的思想和意图全都表达了出来。·

    罗剑敬佩地看着左懋第,要知道左懋第和南明使团成员被满清朝廷关押了几年时间,按照人之常情,左懋第当然最希望对满清朝廷进行最严厉的惩罚。但现在他竟然能够放下仇恨,从整个国家今后的大局出来思考问题,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胸怀。

    劝降信是第二天早上送到北京城里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手里的。

    多铎率满清精锐逃走之后,对济尔哈朗的软禁自然也就没了,得到自由的济尔哈朗这才有机会了解京城的情况。

    刚开始时济尔哈朗还想把京城的清兵组织起来,在他看来,以京城高大坚固的城墙,总能守上一段时间,但随着了解到更多的情况,济尔哈朗的心也慢慢冷了下来。

    不说多铎的逃走给京城剩下的五六万清兵造成的巨大冲击,就是国防军这段时间的攻心战也已经让清兵尤其是汉军毫无斗志了,如果不是京城高大的城墙挡着,当初沧州城外的场景一定会在京城再现。

    劝降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送到济尔哈朗手里的,济尔哈朗命令下人赶紧通知群臣在武英殿商量,他现在已经没多少主见了。

    并非所有的满蒙大臣都能听懂左懋第的劝降信,济尔哈朗让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李雯在武英殿上将劝降信给大家讲解了一番。

    说起李雯,历史上并不太有名气,但其从小就极有才名,少时就与陈子龙等人齐名,号称“江南才子”,但这些都不是让他史书留名的原因,让他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的是,多尔衮进京之后给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写了一封劝降信,后来这封信在史书上多次被引用。

    多尔衮的这封劝降信如果抛去内容不说,就文章也是极精彩的。多尔衮当然没有这样的才情,这封写给史可法的劝降信就是李雯捉刀的。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李雯早在一六四七年就因为回乡探亲染上了疾病死了,死时才三十九岁,现在却因无数历史事件都已经生改变,现在的他反倒活得好好的。

    汉臣们早在李雯念完劝降信就已经懂得了劝降信的意思,而满蒙大臣们却要在李雯讲解之后才明白过来。

    李雯讲完之后,大殿上顿时如同开了锅一般,闹得一团糟。

    并没有多尔衮那般霸道,况且局势已经如此糜烂,济尔哈朗在群臣眼里并没有什么威信,济尔哈朗吼了半天这才让大殿上安静了下来。

    “大家不要闹了,如此闹成一团,成何体统?有话一个个说!冯先生,你觉得该怎么办?”济尔哈朗朝冯铨说道。

    济尔哈朗先问冯铨是有他的用意的,在他看来,冯铨当初投靠大清就非常积极,现在汉人又打回来了,冯铨应该是积极表示欢迎的汉臣,如果冯铨能开个头,后面自己就可以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

    “禀摄政王,太后和皇上已经亲去蒙古请求大军来援,豫王若能顺利回到辽东,不日也将组织兵马重回京城,且京城城墙坚固,城内犹有五六万兵马,若我大清能上下一心,国防军想要攻下京城绝非易事,故依臣之见,当以坚守待援方为上策。”

    冯铨从群臣中间走出来,朝济尔哈朗施了一礼,这才开口说道。

    本想让冯铨率先提议投降一事,结果冯铨这一通话说出来,武英殿上旋即又闹作了一团。

    “冯学士,你是从何得知皇太后和皇上去蒙古是去请救兵去了?而且一定能带回蒙古大军?”满人大学士刚林奇怪地朝冯铨问道。

    “这”冯铨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个是他自己脑补出来的,在听说太后和皇上跑了以后,冯铨就一直自以为是地这么认为着,现在刚林问他,哪里说得清楚?

    比济尔哈朗更了解冯铨的刚林却非常明白,冯铨并非不想投降国防军,他只是害怕国防军进了京找他算账,当初冯铨出使南明的时候,在南明的武英殿上扬州大都督对冯铨说的话刚林都是全听说了。

    “禀摄政王,京城粮草只能维持五六天了,即使国防军不攻城,京城亦不能坚持下去。依臣之见,现下战不成,守亦不成,而南京政府和国防军既把我满人当成其一份子,咱们降了也算是给满人找了一条出路,臣之浅见,请摄政王定夺!”户部尚书巴哈纳出班说道,他的声音不小,整个大殿上都听见了。

    巴哈纳的话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其实大殿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现在面临的唯一出路,即使是冯铨也不再说话了。

    大殿上安静了片刻,终于又有满蒙大臣出班表示同意巴哈纳的意见,倒是一帮汉臣却没人出班说话。

    就在济尔哈朗还有些犹疑的时候,东门守将派人送来了国防军的又一封书信,济尔哈朗让人打开一看,国防军竟直接要求派人进京城与他们交涉投降事宜,这次济尔哈朗不再找冯铨问话了,只与刚林和巴哈纳几人商议了一下,同意了国防军派人进京城。

    是左懋第自己向罗剑提出来要进京与满清朝廷商议投降事宜的,罗剑想了片刻,同意了他的请求。现在局势已经十分明朗,想来济尔哈朗并不敢对左懋第如何,安全自是没有问题。

    罗剑从自己的卫队里派了一百人给左懋第当护卫,一百人虽少,但这些人是国防军最精锐的士兵,他们的精气神会给满清的大臣们造成很大的压力。

    左懋第是骑着马从东门进的京城,上次进京时左懋第是带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心情,但这次却完全不同,看着身边精锐的国防军年轻的士兵,左懋第的心情十分愉快。

    罗剑让左懋第协商的条件并不高,归纳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京城所有满清军队必须全部撤出京城,京城一切维持现状,等国防军进京后再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