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此番与西班牙人的这场战争,如果单就拉普拉塔的陆上战场来说,对东岸人造成最大困扰的,无疑是战场卫生问题.据统计,截止今日(9月15日),东岸陆军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菲,科连特斯,亚松森等多地的战斗中已经先后阵亡了392人(不含雇佣军,仆从军),数字看起来不是很大,但如果结合上因病减员的人数的话,这个数字便要妥妥地再翻上一番,即906人——疾病给东岸人造成的伤亡竟然超过了敌人的枪弹(因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56.7),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深思.

    士兵们患病死亡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涵盖在几个方面:一,环境恶劣(多次在蛮荒地带野外宿营,且多沼泽地,湿气重);二,居住条件简陋(帐篷,茅草棚);三,缺少清洁的饮用水源——野外行军时只能饮用随身携带的水囊里的水,而在夏季作战时,水囊里的卫生状况显然很是堪忧.特别是圣菲攻防战前后,无论是城内的东岸人还是城外的西班牙人,都遭受了罕见的秋季疫病袭击,圣菲城内的军民约有五百多人死于这场不明原因的疫病.此外,痢疾,霍乱,伤寒,脚气,疟疾等疾病更是从头至尾困扰着东岸人,药物不足和治疗手段匮乏让大批士兵非战斗减员,联合参谋本部军医处及国家卫生部为此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陆军部,卫生部迅速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派人前往疫病最为流行的圣菲进行调研,力图查找出问题来.目前东岸陆军的医疗救护体制虽然还很不完善,但基本上每个连的驻地都设了两名卫生员及一个战地救护所.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平时驻扎在家里的时候什么都有,条件也好,士兵患病人数少,因此一个连两名卫生员差不多也够了.不过现在是在战争期间哎.一个连两百多号人才两名专职的卫生员负责为受伤的士兵清理,消毒,包扎伤口,同时他们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照顾生病的士兵,这哪里忙得过来.

    一般来说,战斗进行中的各连连长也给自己的卫生员们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克兰迪仆从军.不过这些人只能负责从前线抢运伤员,别的什么都不会,连给人上绷带都不懂,这还搞什么搞!

    另一方面,这些从前线被抢运回来的伤员们即便被各连的卫生员们后送到了位于城内的野战医院,他们的境遇依然没有太大改善.无他,缺医少药,同时还缺少专业的外科手术器械与人才,很多士兵的伤口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持续感染,然后产生了多种并发症.

    面对这样一种棘手的状况.卫生部立刻将尚在摸索试验中的大鱼河高等医科专门学校的外科手术班20名学员一股脑地派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目前只有这里才是绝对安全的大后方.穿越众里面没有一名外科医生,穿越这么多年了才摸索培养出了这二十名外科手术方面的"人才".其实说他们是人才真的抬举他们了,因为他们的所有医学知识都来自穿越众里唯一的一名医生,即船医王辽——一个医术很可疑的男人.因此,他们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水平再差也是培养了好几年的医生.也是拿大量瓜拉尼人做人体解剖实验练出一定手感来的二把刀,做一些简单的外科手术问题不大.他们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后,立刻设立了一座高级别的野战医院,专门接收各类需要手术的伤员.

    他们进行手术的器械相当原始,坩埚练出来的一些特种钢加工而成的手术刀,钳子,镊子等等——质量当然和后世没得比;简单的绷带,没有手术专用缝合线,消毒手段只有沸水和酒精.无法防止术后感染;止痛药也只有国家特批的鸦片——话说这种"药物"在此之前一直是严厉禁止的,不过这个时候为了满足前线战争需要,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先发到野战医院去给需要进行手术的士兵们止疼再说,数量不足的话立刻问荷兰人加大订购力度.

    这座高等级的野战医院设立后,至今已为八百多名伤员进行了手术.基本上都是些简单的外科手术,手术总得来说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达到了70以上,但术后感染的几率同样也爆高,很多士兵相继感染后去世.

    不过卫生部的医生们现在也缺少抗感染药物.对此束手无策,他们限于河南玻璃厂一直无法出产高倍率的显微镜镜片,因此也始终无法开始对青霉素等杀菌物质的寻找与研究.他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消毒手术器械,止血绷带与纱布,同时用酒精擦拭伤口处,以尽量减小感染的风险.

    而由于很多需要进行手术的士兵远在圣菲,科连特斯甚至亚松森,路途遥远转运不便,而且数量比较多(前线作战部队密集,加上仆从军总兵力最多时达一万五千余人,因此伤病员较多),因此在陆军部的强烈要求下,国内三家船厂先后开工建造了三艘医疗船.这三艘医疗船分甲乙丙三等,其中甲等运输船级别最高,专门运输重伤员及重病患者,也被称为医院船,船内配有外科医生和医疗设备,可以实施手术;乙等医疗船,配备专业护士和简单的医疗设备,可对伤病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护理;丙等医疗船则只配备一些临时培训的卫生员,专门用于轻伤员及轻症患者.的运输.

    在战争刚爆发的时候,陆军部才刚刚试探着提交了建造一艘普通医疗运输船(丙等船)的报告,且还未得到多大的重视.不过在战争进入大规模攻坚阶段和拉普拉塔的气候转坏以后,大量伤病员的出现使得陆军部和执委会都感到了棘手,毕竟用普通拉煤,拉弹药,拉食品的船只来运送伤员多少有些不太合适,也很不专业,因此立刻责成各大船舶制造企业开始研究设计专门的医疗运输船.而在战争爆发一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医疗船已经迅速增加到了三艘,其中一艘还是能够进行手术的甲等重症患者医疗运输船,极大地推动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医疗事业的进步.

    与此同时,吊瓶输液技术也第一次在东岸国内——可能也是这个星球上的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大量得了霍乱,痢疾以及感冒的士兵们蜷缩在专门开辟出的隔离病房内,由从本土征募来的大量女护士——这同样是东岸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女护士——对他们进行专业护理,同时也给他们进行输液.

    说实话,吊瓶输液技术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原理也很简单,相对而言对技术和材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玻璃瓶是现成模具制作的,输液管是经过消毒后的鲸鱼肠缝制的,针头是特别手工打制的(机械加工无法达到需要的精度),而生理盐水什么的就更好调配了.

    在这个治疗方法中,也许唯一的技术环节就是如何能够准确地找出血管所在了,而这显然是可以通过大量练手给练出来的.吊瓶输液技术在小规模的使用并成功使得一屑了痢疾,霍乱的病人痊愈后,立刻便在全军各卫生员那里推广了起来.同时,国内仅有的两家医院,数十家卫生所也都接到了通知,立刻派人到东方,平安两家医院进行学习,以便在全国推广.

    要知道,以往这种技术仅仅是在东方县医院这个小范围内进行过实验.当时由于针头加工不易,输液管选材问题等等耽搁了好几年时间,到了去年年初差不多才开始在长山苦役营内给瓜拉尼苦役犯进行实验性输液治疗——因为当时这里霍乱病爆发,死亡多人.实验结果总的来说喜忧参半,用鲸鱼肠缝制的输液管基本上达到了使用要求,手工打制的针头却颇有些关碍——粗大的针头使得病人感染病菌的危险大增.而且由于针头打制不易需要重复使用,因此即便多次消毒但依然不能彻底杜绝交叉感染的威胁.

    不过虽然存在多种问题,但已经没有时间给卫生部继续改进了,战争前线大批量的患病官兵们等不起.因此,在军部的背书下,卫生部终于同意在前线大范围推广尚未完善的吊瓶输液技术.至于由此产生的感染,副作用什么的,那都是小节了,毕竟你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患病士兵们一天天虚弱下去而无动于衷吧.

    战争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它显然加快了东岸国内一些医疗技术,制度和装备的普及速度.比如卫生部正在研究的血型鉴别和输血技术,这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是相当高的,目前卫生部下辖的大鱼河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取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