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嘲讽录在线阅读 - 作者对作品的自我解答(四)

作者对作品的自我解答(四)

    (二十)《季风》是我在《嘲讽录》中的第二十篇文章,也是第二部逾十万字的中篇小说,对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在大家做一些解读:

    有关于题目

    季风是一个地理词汇,对于身处亚洲大陆东部的中国而言,并不陌生。每年四五月份从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为广袤的土地带来一年中大部分的降水,然后往北部迁移,最后随着地球公转、气压带往南迁移,在八九月份的时候撤出中国大陆地区。季风,意味着降雨,意味着一段时间的阴沉和一段时间的失落,又意味着一段时间的凉爽,和一段时间的净化。这是一个对于自然而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阶段,而对于人而言,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季节。

    以季风为题目,是一种很典型的意象派的写作方法,即用一个看似很普通的词汇,作为题目,把文章的故事线索和主旨蕴含在其中,一语双关。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文字写作套路,影视作品也常用这种方法,比如老舍的《家》、《春》、《秋》,《雾》、《雨》、《电》,比如电影《热带雨》、《智齿》、《燃烧》、《熔炉》等等,因为大家对于作者、对于作品、对于作品中的人物了解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对于最熟悉的意象以及其身后蕴含的远超符号的文化意义有着一定了解,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思想。很多时候,这是作者对于运气的凝练和升华,也是一个人的作品开始融入文化领悟必须要经过的阶段。

    季风,写的是一个主要集中在青春时期的爱情的故事。少年的植树喜欢一个叫五月的女子,但是最终却没有追求,那一份喜欢成了没有说出口的秘密;木香是植树的朋友,更多地像书友,相互排忧解难,见证了植树一路暗恋的心酸,大学时期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和植树很像的长谷,并与长谷恋爱,可是却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植树,遂与长谷分开。时隔七年后,两人再次遇见,植树已经和一个叫初晴的女孩子订婚,即将留在北方发展,而木香再也没有机会同植树说出那句藏在心口多年的告白。这是故事最简单的梗概,中间穿插了很多有关于家庭的琐碎和对于一些生活命题的思考。

    季风是故事发生时,安南城所处的季节,也是发生在植树和木香之间一段难以忘记却终究成为云烟的爱恋纠缠的象征。而最后的结局,有一种隐痛文学的凄美色彩,既不悲壮,也不欢快,充满了想象的空间。意味着,季风退去之后,人们的生活仍将继续,很快还有下一波季风的来临,喻示着生活中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挑战。如何面临湿漉漉的雨季天气,决定了各个人物的命运走向。

    有关于写作背景

    我写小说,一向喜欢写自己身边见到的简单的故事。构思《季风》时,本人正好在自己的二十二岁生日之后遇到了属于我的爱情,恋爱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与创作《情书》时全然不同的对爱情的理解,又适逢本人对日本文学很感兴趣,便想着以日本物哀文学感伤却又明媚的笔触创作一部小说。恰逢北方七八月份的雨季,于是在一个下着细雨的夜里,《季风》就这样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了。

    植树的人物形象,其实是以我自己为原型的,初晴则是以我的女友为原型,舒婷阿姨和其丈夫则以我学院的两位相敬如宾的教授为蓝本,木香则是我虚拟出来的,站在另一个视角看故事的人。

    故事的写作从22年七月份一直到八月,一个月断断续续的写作后,初稿问世,后又经历了五天的纠错和修改,现在的版本便呈现到了各位读者的面前。

    木香是一味中药的名字,来源于我的学科背景,没有文化意义上的过分含义,象征着一种理想主义的追求,行为坦荡,思想清醒。植树和长谷是两个听起来像日本的名字,是对日本文学对我的影响的致敬,这种影响无关政治立场,全然是文学上的致敬。初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是雨季里植树的救赎。舒婷也是一个会让木香彻底敞开心扉的存在,五月则是象征春天,象征年少时期爱恋的美好。可是春花注定要凋零,绿树在夏天成荫,而春花却已经逝去了。作为青春物语的小说,名字总是很重要的,不然连忽悠一个自诩为文艺青年的人都无法做到。很多时候,他们喜欢缥缈的华丽,不太喜欢真正实在的文学。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有关于故事人物

    木香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即将入职的青年教师,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文艺女青年。在家庭关系上,她拥有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家中的父亲是个很木讷少言但是不乏幽默的人,母亲是一个喜欢唠叨、喜欢追在孩子身后的人。在母女关系上,木香和母亲很僵硬,常常一言不合就吵得不可开交,明明两个人都想关心对方,却每次都笨拙地用错了方式,说错了话。父亲是个沉默寡言做事沉稳有理想的人,但是在处理家庭矛盾上,往往也没有什么办法。

    舒婷阿姨则是一个木香理想中的母亲的形象,木香对舒婷阿姨有着一种天然的崇拜,因为舒婷阿姨身上闪烁着知性、优雅的文化人的光辉,也有着母亲所不具备的耐心、理解、倾听的品质。舒婷阿姨将木香看做是自己的该子,同时又扮演着类似jiejie一样的倾听者角色。舒婷阿姨的丈夫是个出现不多的人,但是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为宠爱妻子、对待小孩子很和善的学者型人物。舒婷阿姨和其丈夫的婚姻,其实是木香对于未来婚姻的期待的投射。

    长谷是木香大学时期的男友,为人直率,心思细腻,能力出众,做事投入,但是由于彼时木香心中装下了植树,长谷无法进入她的心扉,于是两人和平分手。他教会了木香很多东西,也真正地懂得木香,可是因为遇见的时机不对,两人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而后来,后知后觉的木香也与植树错过,这喻示着错过的人之后便永远地错过了,再也无法重新来过。而植树在错过五月之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灰暗,但是慢慢走了出来,看见了阳光,遇见了初晴,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而木香则是没有走出那一份对于少年时期的爱情的追求,最后遗憾地与植树擦肩,且错过了对她很好的长谷。我是想讽刺木香不懂得珍惜吗?不是的。木香在我笔下是一个独立且敢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不甘于妥协的人。她宁愿爱而不得,也不愿意退而求其次地接受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人。

    她的一生在爱情上是有遗憾的,但是这并不能让人否认她灵魂的强大。而植树,对于更多人而言,乃至我的初衷和感悟,也是要对身处对爱情的迷茫中的人指明,一在囿于自己的过去的人是会痛苦的,除非一个人可以忍受痛苦,并坚持自己的初衷。植树在自己编织的美梦中沉沦过,但是他最终清醒了,选择积极迎接和面对新的生活,最后遇到了对他而言是救赎一般的象征着太阳和希望的初晴。他晦暗的人生,从此又增添了一份幸运。所以两个人是没有对错之分的,不同的解读下,会有不同的形象,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版本。天下大道,和而不同,一切有理有据即可。一旦人人都完全雷同,文化和文学便没有什么趣味了。

    至于那个木香想象出来的小女孩,既可以看做是木香心中纯洁地理想主义的象征,也可以看做是木香孤独的倾诉者和走向世俗的见证者。

    有关于文章所反应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有关于婚姻。木香父母的婚姻在木香看来是看上去不协调的,因为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母亲是一个只会唠叨和成天织毛衣的女人。木香理想的婚姻应该父亲和舒婷阿姨或者舒婷阿姨夫妇那样的,而并非她现在的家庭这样。这体现出木香觉得婚姻至少应该是在形式上、思想上、气质上完全匹配的,这也是她一直奉行理想主义的爱情观的原因,也是她口中所说的“比起爱别人,她其实更爱自己”的印证。稚嫩的婚姻观是两个人应该是基本对等的,拥有着相似的习惯,家庭氛围很热闹欢快,充满共同话题。但是成熟的爱情观更多强调不要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相同和习惯的完全一致,而言追求两个人相互的独立却又因爱情而守护在一起,相互的包容和陪伴。两种爱情观念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冲突导致了木香的种种遗憾。

    第二个关于独立。木香是一个几乎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父母一直以来的支持和照顾渐渐让她丧失了在物理上独立的能力,虽然她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这样的结果是,她既无法摆脱母亲的影响,又不得不依靠父母,所以她面对问题习惯性地再逃避,这里有一种青少年对成长的疑惑和不解,也有一种迷惘一代身上特有的退缩的性格。虽然对于爱情畏手畏脚,但是对于自己在乎的人,木香又很真诚,对于理想又很坚定,这是她性格的闪光点。

    三是关于家庭矛盾。家庭矛盾来源于两个相互关心却又相互别扭的人,两个人因为分歧而吵架,从而慢慢地变得疏远。这是一种错误的沟通交流的方式,因为在我看来,我们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友善地进行沟通,这样才能解决矛盾,化解分歧。作家烽火戏诸侯就说过:与亲近之人不要说气话,不要说反话,不要不说话。不要把陌生人的些许善意,视为珍稀的瑰宝,却把身边亲近人的全部付出,当做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其视而不见。父母作为给予孩子生命的人,经历了很多的困难,身为子女如果一味顶撞,多少有失礼貌。但是,尊敬父母不是愚孝,面对陈腐的观念,应该像木香一样勇敢地争辩。

    四是关于女性。女性的话题在我之前的作品里出现的少,因为现在每一个人对待这两个词语都很谨慎,以至于恐惧,因为当前的舆论环境让男女对立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现象,乃至于最初原本的女性主义有些扭曲。但是,大家忌讳归忌讳,三缄其口,闭口不言肯定不好。在婚姻选择上,我还是主张男女都要有自己的决断,不必在家长制的压力下草率决定自己的婚姻。婚姻应当是一种价值追求和幸福选择,而不是一种必要的在一定年龄就成为压力的义务,更不是人口学家天天戴青年男女头上事关人类繁衍以及未来命运的高帽子。女性在婚姻之中,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可以为了家庭做出一些牺牲,但是切不可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庸,将自己所有的人生价值捆绑在家庭之上。家庭的维护是双方一起付出的结果,而不是女性必须要舍弃自己的利益去成全的家务。当然,这并不代表我支持田园女权以结婚和生育为凭账,完全忽视自己的义务,一味追求自己的权利的自私想法。男女本质上都是人,然后才是男人和女人,拥有着各自的特点,相互协调配合,促进社会发展。女性应该是独立的,而非附庸的,应该是勇敢而非蛮横的,应该是理智而非无脑的。很多时候,扭曲的性别观念和婚姻观念,是这个社会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五是关于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熟悉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贬义的说法。说的是一些没有太多真才实学,附庸风雅的人。而真正有学问的人,如木香父亲,如舒婷阿姨,如我虚拟出来的人物稻济,他们往往是谦逊且低调的,而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人却往往粉墨登场,搅扰得文学圈子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这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最讽刺的一个部分,虽然无关故事的主旨,可是不吐不快。

    六是有关于演艺圈子拍烂片,圈烂钱,灵感来源于电视剧《破事精英》以及2018年一部跨年片子《地球最后的夜晚》。当然,烂片实在太多,吐槽不过来,于是借几句牢sao话,表达一下对导演、编剧、制片、演员联合参与的烂片的态度。

    七是有关于城乡差距。这在我的作品里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城市和农村不同的文化环境塑造出来的人是不一样的,胆小怯懦的植树,自信的木香,热情开朗的长谷,这些人只是一个基本的典型。虽然,一个人的性格不完全由他成长的环境决定,但是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眼界和阅历,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化资源的不足,这在木香父亲提议打造共享阅读长廊时很明显,经济发达的地方,有资源修建图书馆,可是贫穷落后的地区连基本的图书资源都没有。很多时候,农村和城市的人是差不多的,孩子的资质也差不多,可是他们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好的文化资源,最后走上了和城市孩子截然不同的路。于是乎,城市越来越富裕,农村越来越贫穷,文化越来越贫瘠,而农村硕果仅存的有天赋的人,为了医疗和教育,留在了城市,农村由于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匮乏的就业机会,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差。于是乎,造就了中国几十年是城乡二元化社会,现在城乡之间在数据上虽然看起来好了很多,但是在实质上,与城市的发展鸿沟越来越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不可不提及的问题,而很多人却没有发现和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令人悲哀的,于是我提了一嘴,以后仍然会继续提及。

    八是关于成长。成长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必然要经历阵痛的问题。我假借木香之口评论过“她心底是一个小姑娘,可是现实催着她变成一个大人。”她对于成长是持叛逆态度的,一来因为她性格本就佛系,喜欢随遇而安,没有规划,也没有危机感,在成长的烦恼一股脑儿来临时会手足无措。就像是迷茫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在美国和世界面临深沉灾难时的表现一样。他们的梦,那个书本中所想象的柏拉图式的完美主义的梦,幻灭了。无情的现实和他们料想的完全不一样,而各种各样的选择让他们眼花缭乱,让他们应接不暇,最后,他们只能躺平摆烂,因为她们看不到世界的希望所在。二来是因为她的家庭对于她的溺爱,作为一个孩子,她生长在城市,生长在一个很爱她的家庭,成绩也很稳定,邻居待她也很有善,事业也很顺心,她没有遇到什么波折,所以她对于成长中的坎坷有些无法应对。三是学校教育的缺失,这是我本人的真实感受。中国的中学教育几乎是填鸭式式的应试教育,这是由于高考选拔考试的特殊性决定的,为了得到有限的优质的资源,每一个人都是小镇做题家。而大学一下子管理制度完全不同,几场简单的讲座显然是无法一下子让人适应的,但是学校对此的处理多数是让学生在混沌中自我探索。这是中国文化教育的一个大毛病,即在高中阶段管得紧,在大学管得松。无数人说过这个问题,但从没有人努力解决过,这是一种无奈的现实。当我们无法改变现实的时候,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屈服于现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另一种是如果有机会有能力时,着手改善它。

    九是爱情。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题,这篇文章中充斥了几种爱情:木香的父母相濡以沫的爱情,看似其实并不完全相同,但是相互补充,一个沉默,一个唠叨。舒婷阿姨夫妇的爱情则是很典型的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简单但是温馨,相敬如宾。植树对五月的爱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迷恋,这种迷恋来自于一种在高中高压环境下的想象,众所周知这不是一份健康的爱情,更像是一种偏执,一种寄托了完美的偏执。正是靠着这种偏执,植树考上了大学,脱离了苦海。而植树与初晴的爱,更像是两个在被社会允许的年纪,在心智成熟的年纪的相遇相知相爱,是两个正在发展上升的年轻人的爱情,注定充满了校园恋爱的浪漫温馨,相互砥砺相互促进。而初晴更是植树在人生灰暗时刻的救赎,这种救赎的意义让初晴这朵向日葵一样的女孩子的爱变得更加纯粹,更加神圣。木香和长谷的爱,像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像是错的时间遇见,便错过了一切。木香第一次试着去恋爱,长谷也确实优秀,可是木香心里还是追求那一份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爱情,即两个人相互契合,不需要牺牲和牵就改变,心有灵犀,彼此懂得。所以长谷和木香在形式上看是合适的,两个人都很优秀,有共同点,但是本质上他们的性格是不合适的,一个喜欢动,一个喜欢安静。木香喜欢上长谷,很大程度上是把长谷当成了一个植树的替代。这种动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感情必然结束。木香和植树更像是年少时期相互倾诉的伙伴,木香对植树有一种崇拜,一种对于完美的想象。而植树则是把木香当成了一个朋友,一个可以敞开心扉的朋友,一个同他一样看似无忧无虑,实则装满心事,且多愁善感的人。他们两个太像了,所以无法做朋友,哪怕木香见证了植树最落魄的一段时光,知晓他心底最多的秘密。

    有关于文章的创作技巧

    这篇文章是我少有的写纯爱的故事,很琐碎,很简单,但是也有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第一,全文通篇采用了心理意识流的手法,这是我从中短篇小说家茨威格学来的手法。本来想要模仿日本哀伤青春小说的写作手法创作的,可是最后还是没能模仿成功。但是,大量的心理描写和意识流的写作手法,穿插全文。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让人物的思想更加深邃丰满,不好的地方在于,就小说写作而言,这么多的论述,显得有点儿多余,对故事情节起不到推动作用。因为,按照冰山理论来讲,一个作家在小说中最多透露十分之一二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剩下的靠读者去领悟,不过我的创作观念是要主动输出一些东西,一些价值观。所以,有时候难免有些用力过猛的感觉。第二,情景交融。一方面情景交融是为了让天气和故事人物的走向一致,一方面也是题目季风象征的短暂美丽但终究会逝去的青春。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文章写作技巧,文中体现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第三,文中有大量的引用。一来是我本人致敬一些很有意思和哲理的书籍和句子,二来是符合文章人物的身份。因为在我的书中,大多数主人公都是具有很好的学识和修养的文化人,谈起书籍和哲理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样虽然不接地气,可是会让书的立意深远一些,也能趁机推荐一些好书。

    第四,联想和象征。我其实对几个东西有特别的着墨,一个是一把伞,一个是织毛衣,一个是木香和植树分开的时间,还有一个木香联想出来的小女孩儿。伞是泛旧的,有岁月印记的,象征着木香对过去的缅怀和追忆,她有浓厚的恋旧情怀。而伞代表了过去的美好对她的疗愈和保护,这是她会爱慕植树的一个原因。织毛衣,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母亲只会织毛衣,借此表现母亲不喜欢热闹,爱好单一,但是为人很专一,且心地是善良的。也表现母亲因为家庭,变得负累,失去了精彩的生活,承担起了生活的责任。而木香说,去买毛线织毛衣,一方面可以解释为木香打算对生活妥协,开始面对新的生活。一方面也可以理解成木香要给自己喜欢的植树送上最后一件礼物,从此告别过去。这里的织毛衣,是木香从女孩到一个女人的成长和无奈,也是她的勇敢和脱变。虽然木香和植树分开了七年,但是我一直在用十年这个词汇,一来表现分开的时间太长,尤其对木香而言,像一种煎熬;二来其实是一种感慨,一种对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最后,小女孩,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木香的童真和最后的理想主义,因为她最后飞到天上,会遇见小王子;一种是木香无助时候想象的倾听者,最后不过是个安慰,最后她还是要一个人面对潇潇的雨季和家庭的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