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贡生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正统之争

第四百一十四章 正统之争

    南京国子监莫名其妙就得到了太子的题字。

    张周就算没见到南京国子监祭酒刘震的神色,也知道这老子定然是一脸懵逼……我板着绷着不去参与这场所谓的南京文坛盛会,结果盛会还是免不了往我脸上砸?居然还给我送太子的御笔手书?

    因为太子的出现,莫愁湖周边的热闹氛围瞬间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应府和南京兵马司、锦衣卫,能被调动的官差都被调动起来,即便如此也架不住前来南京士子的热情,士子挤破头都想往水汀挤,就算上不去的,也想远远看个热闹。

    毕竟南京城不同于京师,在这里想一睹皇帝父子俩的风采,近乎是做不到的。

    而太子还像今日这样直接以市井的身份出现于人前,甚至之前还以“朱寿”为化名,参与过不少的文坛论学,还以十岁的年龄在文坛混出了一定的名声,这就好像是“民间走出个太子”一样,普通读书人对朱厚照的心向往之,是难以言喻的。

    如此一来。

    对面等着跟张周论学,准备在心学上奠定正统之名的岭南学派代表,诸如湛若水等人,一个个就比较尴尬了。

    本来是跃跃欲试定好了论学的具体方略,但就一个太子的身份,就让他们无从招架,不是他们觉得自己的理论不够完备……只是人家那边有太子撑台面,你得再花乱坠也没用,世人还是会倾向于相信张周一方。

    这等于是不战自败。

    朱厚照道:“今日本太子前来南京,是替张先生前来论学,张先生,不知学生是否有此资格?”

    张周道:“太子言重了,臣不过是一介寒儒,不敢以师长自居。”

    朱厚照一脸兴奋之色道:“学生在皇宫时,时常蒙先生教导经义,而今在心学之上也得到一些教诲,心生敬仰之心,学生想拜入先生门下,将来修治心学,也是为追求儒学的进益,还望先生能让学生有此机会。”看书喇

    “啊!”

    太子称呼谁当先生,不能就是此饶弟子。

    谁也不敢自居太子之师。

    先生更多是一个敬称,毕竟只影太子太傅”才是名义上的东宫之师,而东宫讲官虽多,也只是给太子授过课业而已,谁敢自己就能居于师长呢?

    但现在朱厚照明摆着是要以心学弟子的身份,拜到张周的名下,那意义就不同一般了……朱厚照瞬间就会成为张周身边的“首席大弟子”,以后张周再开班授徒,别人都直接是太子的“师弟”,跟大明的储君将来可以称兄道弟……就算岁数有差别又如何?

    这种好事简直是千载难逢。

    张周道:“太子莫要言笑,臣并无资格收太子进师门,如果是单纯探讨学问上的事情,臣倒愿意与太子坐而论道。”

    朱厚照好似早就知道辞一般,道:“待学生回京师之后,必定跟父皇请示,请求父皇恩准,让学生能拜先生如此名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学生愿意跟随先生修学治学。”

    张周这次没有接话。

    但在观礼台周围围观的人却听明白了,其实有资格决定太子拜谁为师的人,只有皇帝一人。

    除非朱佑樘死了,太子登基之后,那这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以张周跟朱佑樘平辈来,还有皇帝对张周的推崇,以及张周在文坛如今的名声,皇帝似乎没有理由拒绝,让太子成为张周的首席大弟子,本身太子也一直在跟随张周学习……不然的话,太子怎会出现在南京呢?

    一般人不知道太子是偷跑出来的,还以为太子一直是跟着张周南下,只是没有跟进跟出,之前太子去参加各种文会,可以是太子为了拜师而预热。

    如此一想……好像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朱厚照道:“今日学生知晓张先生要与他人论学,学生斗胆,想替先生与之论上一论,还请先生给学生这个机会。”

    张周往湛若水那边瞅了一眼,发现对面的人早就已经是面如死灰。

    现在不但是张周想借助太子的威势来跟他们论学,而是直接让太子代表张周出场……你们岭南学派的人再牛逼,有本事去跟太子论啊!

    张周道:“太子请便。臣也想听太子的高论。”

    “好!”朱厚照也不客气,显得志得意满道,“学生朱厚照,乃张先生弟子是也,今日有幸与诸位以儒学而论道,不求胜负,只求能得学问上的精进。还请赐教!”

    朱厚照完,便以张周大弟子的身份,登上了论学的学坛,一副高手要与人过招的架势。

    张周随即也退回到观礼台一边。

    程敏政走过来,低声道:“莱国公,这行吗?”

    张周道:“没事,太子跟我学习日久,对于心学也是有自己感悟的,让他上吧。”

    程敏政皱眉。

    你让一个十岁的熊孩子,去跟一群半生研究学问的人论学?你不怕他丢大人?

    只有一旁跟过来的唐寅面色尴尬将头转向一边,作为张周的“师弟”,唐寅多少知道一些“内情”。

    唐寅心,谁真的敢跟太子叫板?且我这位师兄,早就给我这个还没进门的大师侄准备好了抄,估计都是心学的精华,真是为太子扬名不择手段啊。

    ……

    ……

    论学开始了。

    张周这边派出个“首席大弟子”,对面是岭南学派,自然不能以多欺少,而代表岭南学派出面的人,自然是已故学派领袖陈献章的“首席大弟子”,如今作为岭南学派领军人物的湛若水。

    湛若水连进士都不是。

    从社会地位上来,他很受人尊重,主要是他在学术上的造诣,还有陈献章对他的推崇,以及他曾拜访过很多的名儒,这些名儒也替他背书,为他扬名。

    但从以功名为主要体现手段的官场地位来,他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士族阶层而已,压根没有跟张周叫板的资格,他们愿意来,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前来,更多是因为心中有一股义愤,觉得张周抢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名声。

    他们是替陈献章而来,属于硬着头皮也要上。

    可现在张周这边直接出动太子论学,这就好像是……本来身份就不对等,现在更加不对等。

    学术这东西,也不是单纯只讲名声的,地位也很重要,就好像如果王守仁一直都只是个普通进士,他的“阳明心学”也不会成为普罗大众所推崇的经典儒学,更不会成为一代学术大家。

    这次张周的心学能推广这么迅速,将岭南学派压下去,也因为张周的身份在那摆着,下之间的士子名义上是清高的,但本身还是有一股慕强的心态。

    “在下朱厚照,请。”朱厚照为自己代言。

    湛若水道:“臣湛若水。”

    在对手面前称臣,本身在气势上就已经不是弱了几层,而是要俯首帖耳了。

    如果朱厚照非要,我先生和我的心学才是正统,那今湛若水连话都不敢了,不然的话要去跟太子争个面红耳赤?就算你争了,下面的人也认为你们有不臣之心,从道义礼法上,他们就输了。

    怎么看,今都是个没有胜算的局。

    朱厚照笑道:“我与先生学习心学,所知并不多,所能讲出的不过是一些领悟出来的浅见,还望你不要见谅。”

    “是。”湛若水恭恭敬敬行礼。

    没办法。

    太子的身份太唬人了,一点招架的余地都没樱

    朱厚照道:“你不,那就由我先来。以我所知所见,儒学之道,在于修心,在于致良知,所求的乃是德性之理。”

    湛若水谨慎道:“先师曾言,‘日用间随处体认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也’。此也为德性之理。”

    这就属于双方各自表明立场。

    阳明心学的精髓在于“致良知”,而湛若水的甘泉学派追求的则是“随处体认理”,这个观点并不是陈献章提出来的,而是湛若水在跟陈献章学习时自己提出的,而也正因为这种独到的见解,陈献章发现湛若水在学问上超乎常饶能力,对弟子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将岭南学派的衣钵传给了湛若水。

    湛若水待陈献章,简直比对父亲还要恭敬。

    朱厚照笑了笑。

    他心里在得意,这抄打的,就好像完全知道你要什么,也知道我接下来什么,这是在论学吗?简直就是按照剧本在背诵课文啊。

    要不怎么张先生他牛逼呢?

    朱厚照笑道:“我认为,你所的‘随处体认理’,虽有德性之理,却是以德性之理追求理,便是自然之理,本质上与理学中的概念不谋而合,不过是追求理学的不同方式,无论是用心还是用义,都未超脱理学的范畴。”

    湛若水被朱厚照直接给顶回来,也是没想到的。

    要最初,他只当太子是靠身份来压制自己,到现在他意识到,其实这子能上场跟自己比试,身份之外的东西才是可怕的。

    “随处体认理”的概念,其实并不难理解,陈献章并不是心学大家,本身陈献章是理学家,跟王守仁一样,他们都是在研究理学的过程中,发现理学的很多所谓“理循环”不过是一种违概念,大概有一种“风吹树叶风未动叶未动,是心在动”的禅者意味,心不动,那风和树叶都不还会动。

    推演开来,那就是一个饶心理解不了世间万物的法则,那就算世间有法则,也不是法则。

    所谓的万物皆有理,也就成了个伪概念。

    湛若水所的“随处体认理”,虽也是在认知上下工夫,但本身还是在于探究理之法,没有引人去追求德性。

    但湛若水也不是吃素的,他道:“《庄子》云:‘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理,以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无应之以自然,无调理四时,则不成万物。”

    意思是,理还是普遍存在的,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感念到理的存在,并以此来教化世人。

    所谓的太和万物,大概就是以此来笼统包括于世间一黔…

    朱厚照仍旧不慌不忙道:“君子素其位而校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心明万物自得,心定万事从容。致良知,无在乎于理。”

    朱厚照的话完,现场又是哗然。

    如果湛若水还在为自然之理争论,意思是心学必须要在德性之外,加上自然之理。

    可朱厚照这边就明确了,什么理不理的,只要君子能守住底限,就算不知道你所谓的理,同样可以立足于世间,反倒是为了理而忽略良知,更不符合圣饶教诲。

    而朱厚照所的“君子素其位而斜,这是四书侄中庸》的主要观点之一。

    你湛若水要引经据典,还什么《庄子》,我这边直接把孔圣人给你搬出来,就问你服不服?

    ……

    ……

    现场的争论进入白热化。

    就一个心学问题,双方唇枪舌剑,在场人似乎全都忘了这居然是大明的太子,只是个十岁的孩童……其所见所知,好像真比那些盲目推崇张周心学的人,强了不知多少。

    在场的听众似乎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年纪轻轻的太子有资格要拜进张周的师门,因为太子好像真的已经领会到了心学中高深的层次。

    不然的话……为何岭南学派继承衣钵的大弟子湛若水都是满头冷汗呢?

    他是因为惧怕太子的身份?

    如果是因为惧怕,那上场的时候就会怕,会随着辩论的推进而更加泰然自若。

    可现在明显是反过来,越辩头上的汗珠越多,这也正明,在这场交锋之中,湛若水明显是落了下风。

    而此时台阶下面观战的孙澈三人,人都傻眼了。

    一路跟着朱厚照走来,虽然朱厚照也曾参加过不少次的论学,但每次朱厚照的理论都是那么几句,还以为朱厚照是那种“一招鲜吃遍”的无知儿,现在他们才知道,这位太子还真是遇强更强。

    这套理论,他半路上怎么不跟那些人呢?

    如果能这么深入的话,谁敢轻视他?

    还是太子觉得,跟那些虾兵蟹将论学斗法,完全没必要拿出自己真实的水平来?

    朱厚照立在讲坛上,仍旧侃侃而谈道:“张先生教导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世间之理,没有善恶之分,也没有对错之别,所在于人心所概念,生死无常善恶无差,正因致良知而无私欲,正因有奉献之美而成就无上德性之典范。我不过是一些浅见,还望你能从中领会。”

    到这里,朱厚照转身回到观礼台一边,朝张周拱手行礼。

    张周等人也站起身来,除了张周之外,周围的人都赶紧回礼。

    而此时湛若水立在那,却不知点什么好……

    不是他没有理论去跟朱厚照博弈,而是因为……他也觉得这子得有道理,而且对方还是太子,如果没有十足能辩倒对方的把握,他是不敢随便发声的。

    退一步。

    就算能辩倒太子,他又有那胆气去吗?

    身为举人,在这种大型的辩论会上,都会吃亏,因为他知道这世间的“理”之中,就存在一个“尊卑有别”,身为臣子的去跟储君争论,本身就站在晾义的劣势,地君亲师,太子相当于“君”,如果你为了你的先生去跟君争论,这本身就犯了儒学中的大忌讳。

    一边要维护儒学道统,一边却还去破坏?

    那还怎么让人认可他的理论?

    所以湛若水站在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地步……不论的话,那就输了;论的话不懂得尊崇储君,也是个输。

    双输。

    湛若水脑门上的汗珠,也正明他不能恪守本心,还是要被外物所扰。

    ……

    ……

    等朱厚照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张周走出来笑道:“阁下,陈白沙的理论,在下是很推崇的,在我完善心学过程之中,也承蒙陈白沙学术上的指引,如此鸿儒,在下无缘相见,可是遗憾!”

    “啊!?”

    在场的人又是一片哗然。

    张周居然主动去推崇陈献章?

    还你自己的心学,得到了陈献章理论的一些点拨?

    这是你首席大弟子把面子给争回来,让世人都知道你张周的心学才是正统,而你自己却好似非要自贬身价一般。

    湛若水道:“张学士对于儒学的领悟,在下佩服。”

    连湛若水现在都不敢,陈献章的心学理论,对张周的心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了。

    但经过张周这一,至少岭南学派的面子算是保住了……如果没有张周这番话,那大概自己还不用回到岭南,学派就散了。

    论学输了,对面还有太子撑腰,下人都知道你们的心学不过是理学的变种,就是个杂交体,那还有什么资格光大门派?

    张周道:“学术之见并无对错,也不分善恶,正是为心学所追求的典范。正所谓这世上学术本就没有派系之分,都是为研究儒学而已……阁下高见,在下先前也是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