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我的黑料震惊全网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从盘龙开启全球化

第一百六十三章 从盘龙开启全球化

    我的黑料震惊全网正文卷第一百六十三章从盘龙开启全球化陈少荣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拿着白板笔写着一些关键信息,他穿越前是做运营的,所以他非常清楚一些市场规则。

    这个规则第一点就是跳脱普通人的思维,如果和普通人思维一样,陈少荣下一步铁定走不长,因为大部分普通人的思维是可能被舆论引导的,不一定是自我的想法和认知,陈少荣的计划必须是全球化,而不是区域化。

    简单的理解,陈少荣要有个自我认知,还要有全球认知,这两个如果不具备他就止步于此,永远成不了国际巨星。

    首先是自我认知,陈少荣的演技不好,这个不是他要拍什么,什么就能成的,他有好剧本,没演技就是糟蹋好剧本了。

    怎么形容呢?小龙女这个角色非常好,但如果小龙女是rou包子脸呢?

    音乐这一块可以,戏剧不一定可以,这不是画等号的,音乐可以的前提下是原本这个世界的陈少荣有非常强的音乐天赋加上从小就学习音乐,这个是先天优势,所以陈少荣音乐上很顺,穿越来就得到这份先天优势。

    但戏剧这一块,陈少荣的演技和那些抠图背数字的爱豆有的一拼,他现在去演戏,大概率粉丝追捧下,然后就结束了,所以要玩点小手段,取长补短。

    全球认知,这一个是一个关键,不是内娱观众认为大火的就全球大火,还要根据时代,根据环境。

    就像国内篮球很火,很多人认为篮球顶级巨星和足球顶级巨星应该差不多知名度和收入。

    但现实是篮球最顶尖运动员税前年薪顶了天在四千万美刀,这个价位还不一定稳,大多时候在三千多万美刀顶薪了,而足球运动员薪资基本说税后,都是一个多亿美刀,这个差距还不算球场外的收入,查偷税漏税很少查篮球明星,但足球明星总被盯上,因为那真的赚的太多,私下收入太高了。

    实际上足球和篮球影响力是相差非常大的,但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差距微乎其微,陈少荣不能有这类的想法,因为这世界很大,他必须要去把整个世界考虑到自己的计划中。

    陈少荣做了个前世市场分析模板出来,那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真实数据。

    他在白板上写下一些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分析。

    前世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港剧席卷亚洲甚至一些欧美地区,靠的是武侠片,武侠这一块华夏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就像西部牛仔系列一样,都是地区独有的文化。

    因为有强大的素材库,在那个时代金古梁温这些作家的作品,当初可以给港岛影视创作者提供大量的文本。

    八十年代中后期,港岛的编剧们又从欧美剧情中延展出更适合东方宝宝的科幻,魔幻,灵异等题材。

    那时候的日韩地区大部分都被港岛的影视剧霸占,电视剧电影,这也是为什么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日韩民众对港星那么熟悉,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TA们看的基本都是港岛的影视剧。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日韩的影视剧找寻到了自己的路子,偶像剧,这个部分港岛拍得一直很少,但是这时期宝岛那边又有新的内容出来了,还是占据大部分亚洲市场。

    这就绕不开的一位人物,琼阿姨,她的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剧女主虐文,一群男的围着女主转,最后结局都非常凄凉,韩剧的内容就有琼阿姨的影子。

    那个年代最火的就是琼阿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梅花烙,一帘幽梦等,还珠当时火到海外,但是,千禧年好像是华娱的断层了,彻底的大断层,日韩剧的春天来了。

    韩剧基本就是从琼阿姨那里延伸出更虐的东西,男主出车祸女主得病,反正不会有好结局,而日剧开始走青春偶像剧风格,还有就是把港岛以前一些电影变成电视剧,要么翻拍欧美的爆款。

    其实归根究底一个很大的问题,港台当时是影视输出的核心,但这个核心的前提是什么?是有大量的文学创作者提供素材。

    而这个时期,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寒国在千禧年后出现了大量的青春文学,虽然文笔很一般,内容也很一般,但胜在多,而R本出现了大量的生活系职业系的日漫,日漫就是创作的素材库。

    港台地区因为资本化过于严重,为了捞钱追求快节奏,大部分普通人也开始减少文学作品了,很多顶级编剧去了好莱坞闯荡,新一代作家中也没什么出彩的,直接断层式下滑。

    而九十年代的内地作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时期内娱大导演基本都是翻拍畅销书,国内导演早期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基本都是靠着这这这作者的作品火的,有的把名字换了。

    商业片也是找知名作家当编剧,这时期内娱的影视剧作品开始崛起,但内娱缺少了海外运营经验,本土化运营居多。

    内娱风光了一阵子,非常短暂的一阵子,因为内娱文学这一块在千禧年后也进入了断层,之后就是日韩影视剧席卷过来,一部接一部。

    内娱在这个时期就真的和港娱差不多了,而在千禧年后,内娱的文学出现了个转机,网文。

    这也是一种认知差,很多人觉得网文和传统文学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区别是从纸质变成电子化,而且比过去更加成熟了,因为商业化更成熟了,更适合市场化,尤其适合影视改编。

    但网文又属于新生儿一般,它是打破传统阅读模式还有每天连载的模式,需要适应,这周期长达十几年。

    当网文彻底成熟了,每一部作品经历几年十几年读者反复验证,有了一大批市场验证的精品文,这就是内容库了,市场再次改变,2014年之后就是个日韩和内娱的转折点。

    14年后各家影视平台开始对网文改编下手了,这也是韩剧断层的一年,因为14年后韩剧在走下坡路了,要借助海外编剧或者买各类版权了。

    内娱这边各种网文改编,有都市的,有悬疑的,有宫斗的,有权谋的,有历史的,有灵异,有仙侠,有玄幻等。

    这些内容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其中有一个类别是直接席卷亚洲市场,那就是仙侠剧,其实再次回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武侠剧一样,仙侠好像只属于华夏才能玩出的东西。

    但是仙侠剧又不是仙侠剧了,分为两类,男频女频仙侠,女频仙侠在海外爆火。

    核心卖点是耽文化,例如一部仙侠剧让两个没什么名气的男星瞬间爆火成为顶流,在海外获得很高人气,之后大家或许发现了,很多男星集体扎堆去拍仙侠和玄幻剧,因为这个能出圈。

    但这类剧国内反响两极化,女频仙侠大部分男性观众不爱看,男频仙侠女生看的也少,但女频文改编的仙侠剧最容易出圈,追剧的大部分是女生,在海外受到追捧,火的程度就像韩剧在国内火爆一样。

    不得不说,耽文化这个非常受到日韩新马泰市场的喜欢,这也是为什么拍这类影视剧的男星可以人气大爆,在国内有一批女粉,在海外有更多女粉。

    即使是绝望的文盲,都可以被人喜欢,这个如果不看全球数据是很难发现,海外市场喜欢什么的,而古装剧同样出彩,这里有一部宫斗剧卖给了几十个国家发行权,那就是甄嬛传。

    如果论出圈的,没有比那部耽剧更出圈了,耽剧必出爆款双男主,即使不是耽剧的女频仙侠剧更受到海外市场喜欢,因为核心卖点是谈恋爱不是修仙。

    所以各大资本拼命投资这类的仙侠恋爱剧,国内市场有点份额就可以了,主要的市场是海外盈利,国内口碑好的网文改编的影视剧,反而国外市场反应不是很大。

    内娱观众很少关注这些,为什么突然铺天盖地的都跑去拍恋爱仙侠剧了,那些爱豆怎么火的,从哪里火的?海外火的。

    恋爱仙侠剧是一张脸就行了,其余的都可以特效和替身,只要演出超出兄弟情的兄弟情,要么就男主女主天天打打闹闹,就有人看。

    这个适合陈少荣去出演,但不是万不得已,陈少荣最多接受大男主仙侠剧,兄弟情那类他不想要出演。

    虽然知道不需要做什么就是互相深情款款对视就能讨好一些女观众,甚至对视都不需要,都是借位,但陈少荣不想和一个男的一辈子捆绑说不清。

    再来说说日韩剧,日韩剧中,爆款的其实不多,早年的蓝色生死恋在国内市场很火,但它的火没有第二部姊妹篇冬季恋歌火全球卖的版权发行多,这里还有个东西很多人可能忽略了。

    那就是当初采购那批人,是喜欢看这类的,所以大多是她们的喜好,而近些年来,大家以为是爆款的剧,可能只在内娱是爆款,大部分粉丝都是女粉居多,和出海的海外仙侠剧一样。

    真正的爆款,海外计算的方式有两种,这个非常方便统计,第一种是总播放时长,不算点击次数什么的,就看一个总播放时长,没法去刷数据,按照IP计算,账号活跃度,如果是僵尸号就被封了。

    第二种就某搜索引擎的搜索次数计算,这其中很多人认为的爆款剧都不是爆款,包括大家认为应该是世界级的明星,实际上都不是。

    内娱一些搜索引擎的结果大部分是从一些营销号搬运来的,比如亚洲最帅,一艘基本都是华人,这基本不可能的,知名度最高的也都是华人,这也不可能的,这类排名大部分是没根据调查,营销号根据自己喜好写出来的,所以很多人会被误导。

    从事金融投资和运营相关的必须要参考真实数据,这个要误判就损失惨重。

    所以陈少荣必须跳脱这个框架,不被营销号误导,寒国那么多男星,为什么很多在内娱只火了一两年就消失,快速被取代了?因为这批人基本只在内娱捞金,内娱爱豆又出的太快,这批人在自己国家和海外市场没什么知名度。

    类似一名参加内娱比赛的R本女歌手小美,在华夏人气不低,但在R本如果去街头采访,十个人里可能一个知道这类知名度,甚至一个没有,这可能让内娱观众很意外,内娱观众可能认为小美在R本算是一线。

    还有一大批韩星专吃华夏市场,在寒国都没什么收入的。

    不能把思维局限,就像很多明星在海外很火,在内娱不火一样,并不是水土不服,而是没给这批营销号钱做推广,大部分人都是从这些营销号获得信息的。

    张小美那样突然在内娱火的,概率性还是非常低,至于背后有没有推手就不得而知。

    陈少荣如果被这群营销号误导了,误判了信息,那他上辈子就白做运营这一行了。

    简单的说,全球知名亚洲人,或许很多人都不认识其中的,有个在国内不怎么出名的寒国男团,在国际上人气比比伯他们人气还高,而现在欧美正在流行的是寒国的男团,这也导致很多欧美女生无脑喜欢东方的男生,甚至会把华夏人当成寒国人,直接去表白,这种思维是不是很难理解?

    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亚洲人只有一个,排名第一,那确实是华夏的,虽然在华夏被黑惨了,但亚洲知名度第一却是C龙,只不过内娱很多人讨厌他,尤其女生觉得他太花心了。

    其次是寒国FD男团成员和一名华裔女星,但那名女星基本在内娱没什么人知道。

    而内娱所谓火遍全球的很多人,出了内娱就没什么人气了,反而一些小鲜rou因为拍了部仙侠剧在海外火。

    这种信息屏障给了营销号编写一些内容的空间,搜索到的内容信息数据就不好确定到底真实性有多少。

    内娱经纪公司是十分清楚真实数据的,所以内娱公司基本都两个部门,一个公司分为两个赛道,海外赛道和内娱赛道,两个赛道的模式完全不一样,这是大部分观众不了解的。

    陈少荣如果要拍影视剧,肯定去拍一些真正的爆款,是全球爆款的,比如某鱼游戏这类的,这部剧算韩剧真正大爆款,成为全球市场爆款,这也让韩剧彻底转型走这一路线,之前所谓的爆款,基本没走出亚洲。

    陈少荣演技不怎么样,需要打磨,所以不能自己去出演这些。

    还有第三条路,是内娱目前独有的,也是内娱影视剧公司首创的,这个确实遥遥领先全球娱乐。

    内娱有什么?好莱坞电影这些年为什么走下坡路?好莱坞电影是全球走下坡路,不止在内娱,原因很简单,以前的好莱坞电影有个先天优势,那就是全球顶尖的创作者跑过去,后来也是内容库不足了,很多创作者不过去了,好莱坞吃老本了,翻来覆去都拍一些重复的。

    大家看到很多寒国影视剧这几年有个现象,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为什么寒国一些影视剧那么像内娱的网文一些内容?

    这个就是关键点了,网文这些年出海是非常成功,而网文很多被404的书版权被卖出去了,卖给谁了?想过吗?

    国内404,但国外就不一定404甚至换个背景和名字就能上大荧幕了。

    更多的是寒国那边直接抄国内的网文,连版权都省了,把背景一变,人物名字修改,就是原创了。

    这些年国内网文平台在海外打的官司不少,基本都是告海外一些影视剧抄袭的。

    至于好莱坞,那些大导演就直接过来买网文的版权,但出价有限,出价高的是某飞,某飞出价特别高,比如国内爆款的网文,尤其一些盗墓题材的,版权早些年就被他们买走了,很多网文卖出去价格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的高。

    某飞买走了好多国内网文的版权,还都是S级项目,国内没法拍的内容他们都能拍。

    网文,是内娱的输出机,所以各大娱乐公司买了不少版权当中间商卖给海外,因为他们有渠道,而自己公司的艺人呢?

    娱乐公司选择了另一条非常适合没有演技的艺人道路,找人写定制文,简单的说创作主角的原型就是这个爱豆,围绕这个爱豆行为举止写作品出来,写出来的作品直接拍,让爱豆演自己就行了,绝无违和感了。

    陈少荣最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逼格。

    没错,他要进军影视圈要的是逼格,就是那种搂着小李子让对方给自己点烟,教教昆汀说句NB,到哪都站C位,明星们主动给他让出C位,这才叫逼格。

    所以他决定演员不急,先做导演,因为做导演他可以找几个副导演帮自己拍戏,拍出来的就不会有太烂的片子。

    自己有什么?有钱啊,有钱能干嘛?能找来大导演给自己辅导一下啊,我给你钱,你手把手教我拍戏,最后只有个小要求,在导演后面写陈少荣三个字就行了。

    等自己摸清楚了演戏这门道,到时候给自己弄个小配角,只要演技不是太水,一两分钟的角色还是可以拿捏的,多来几部这类的,自己就客串一下,谁能说自己演技不行?

    又有几人发现自己是滥竽充数的水货?陈少荣还不能直接当导演,当导演他会被人质疑,那么就需要另一个身份先过渡一下。

    陈少荣在白板上写下了作家,没错,他必须要当作家,文学作品海外出圈也快,然后自导自演自己的作品都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多质疑。

    陈少荣知道前世有四大娱乐阵地,好莱坞电影,R本动漫,寒国电视剧,华夏网文。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十六部华夏网文,这一点就知道网文在国外有多火了。

    而第一本火遍全球的网文陈少荣也记得,那就是【盘龙】,这本书当初英文自动翻译太辣鸡,有人出钱请海外留学生翻译成英文,还有人看这个戒毒了,更有网友整理了关系图。

    前世陈少荣知道国内的众多网文国外粉丝数都很高,所以他准备写网文,而不是什么青春文学,死去活来狗血青春,在国内赚点钱和知名度还行,可陈少荣要在全球知名,所以他可以选择的不多。

    国内很多网文写手没什么社会经验,也没参加过工作之类的,甚至社交圈很小,零社交的都有,大部分社交在网络,线下交流就典型社恐那类。

    尤其一波顶尖大神们,大部分习惯了自己宅在家,而且连载,习惯性作息了。

    自身也不懂得一些商业运营,商业价值不低于哈利波特这类的,但是大部分作者首先不喜欢上镜,不喜欢跑宣传,而且觉得第一部写好休息下再给第二部,第三部。

    平台对于这块海外商业化宣传运作,就是国内这一块也做的很一般,后来平台想做,但也没成功。

    正确的做法是作者一部书如果海外市场好,那么暂时别写了,一到两年专门去全球各地出席活动,宣传,让人知道作者是谁,讲座,版权IP最大化,从游戏,电影,电视剧,动漫,甚至是要做出饭圈文化。

    这个前世确实有两位作者做到了,只运营自己一部书,最终做到那两本书的IP价值非常高,一张小卡和奥特曼一样五块起步,甚至卖的比奥特曼高。

    一个小舞的角色已经在中小学圈子火了,甚至大学生,这个价值多可怕呢?有的人童年是奥特曼,有的人的童年是龙珠,而那本书改编成漫画后,未来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唐门。

    有的人的童年是天龙八部和小李飞刀,而有的人的童年未来就是小舞和唐门。

    另一群人的青春记忆就是小哥和吴邪,小哥的女粉那是非常的多,这本书有主题乐园和话剧表演,甚至有各种联名。

    这就是商业IP变现,前提这个东西必须是成熟的商业运作,且要作者参与,很多人以为那两位作者还靠网文收入,实则网文收入可能不足总收入的几十分之一了。

    这两位作者和其他的作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写作前从事的工作,一名经商一名从事媒体工作,都懂得如何去运营变现获利。

    但如果盘龙这本书当初要是运营好了,价值不低于哈利波特,国外很多读者想见作者都见不到,更没渠道推,最后全部交给一些公司零零散散运营,结果就错过了风口,也就错失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了。

    而哈利波特的作者是当初书火了后,公司和作者做的第一件事是全球投放广告,让人知道作者是谁,然后全球开讲,见面会,签售会,推广模式是按照商业明星来运作了,运营这一块欧美确实会营销。

    大部分作者,尤其知名的,必定要露面且不停地参加一些访谈和讲座,打造粉丝文化,就是真正的变现个人IP,甚至要参与影视改编的选角,动漫制作的人物绘画,作者比谁都清楚读者想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大部分作者直接交给运营公司处理,最终读者不满意,市场也不满意。

    前世的经验告诉陈少荣,盘龙这本书是非常适合海外宝宝阅读的,所以陈少荣第一本就要写盘龙。

    而且他要给予盘龙一个全新的定位,首先影视改编,这个自己参与选角,其次是动漫制作,要面向学生,成为他们的童年,这样IP变现才最大,未来几十年依然有收入,还有就是弄联名,弄小卡卖,进军全球中小学生小卖部。

    陈少荣也不会拼命去写各类书,只弄出这一本,然后用几年时间运作,等到这本书成熟了,再去搞下一本,而且盘龙这本书三百万字,哈利波特才二百九十多万字就弄七部。

    陈少荣弄出个八部也不过分吧。先去找多个翻译来翻译不同语言版本的,这样出的价值才最大化。

    先一次性出三部,然后网络这一块也是直接卖三部的电子版,第二年再出个第四部,发布书后第二年就制作动漫和影视剧。

    这一世陈少荣不会错过这个风口,因为这真的是给了一次天大的机会啊,前世没怎么运营这本书海外阅读人数高达1.5亿啊,这真的太恐怖了。

    当初出海的网文作品有很多,但老外们自己选择了盘龙,主动选择阅读这本书,那证明这本书肯定是有海外价值的。

    主要这本书当时在国内反响也好,只不过在国内网文太多了,一波接一波,但在海外能崭露头角的,这本书是数一数二的了。

    自己出圈第一部就从盘龙开始,自己可以跑到全球各地宣传啊,宣传好运营好,这本书价值不会低于哈利波特。

    到时候自己是知名歌手,知名作家,才华和自己深深绑定,再去拍电影就比较顺理成章,在盘龙发布后赢得市场口碑的时候,就能着手拍电影。

    陈少荣的野心不是拍一部爱情偶像剧火遍亚洲就完事了,要火遍全球,老外居然那么爱盘龙,那就让他们爱到底,拍个盘龙八部大电影,好莱坞大制作,盘龙拍完,还有闺蜜呢,不介意的话小哥和小舞也是我的·······

    得到市场验证的东西,那肯定直接拿来用了。

    陈少荣拿起板擦把白板上内容擦掉,他下一步要当个全球知名作家,知名歌手,陈少荣也想尝试下鲍勃迪伦身为歌手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是什么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