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在线阅读 - 101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既要又要的(第一更)

101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既要又要的(第一更)

    皇城武英殿,朱元璋在这里理政,张一凡自然就到这里来拜见老丈人,刚好宰相胡惟庸也在这里奏事,看到张一凡到来,便停了下来。

    于是,张一凡上前见礼。至于朱镜静,则是带着张一凡口述,她记录整理出来的《仙剑奇侠传》回后宫去了。

    该有的礼节一过,朱元璋就笑眯眯地看着他说道:“你是不是想问水泥定价?朕定下的官价是每包九钱,就你那种规格的水泥包!你想卖多少,都随意!”

    听到这话,张一凡顿时一惊。

    这锦衣卫刚成立,刺探消息就刺探到自己头上来了?

    不过他看朱元璋笑眯眯的,似乎很满意的样子,就又觉得有点不对。仔细一想,他想起来了,估计是朱棣告诉他爹的吧!

    想明白了这点,张一凡放心了不少。随后想起自己在路上看到的事情,正好,趁着这个话题问个清楚。

    于是,他便问朱元璋道:“父皇,不知道朝廷这个水泥是怎么个处理法子?”

    听到这话,朱元璋看了一眼垂手而立,就站在边上的宰相。

    胡惟庸明白什么意思,便对张一凡说道:“以省城为中心,全国一起铺开,先行把官道都修好了,然后可以给民间卖钱,用于兴修水利。”

    “那朝廷岂不是会支出很多?”张一凡听了,立刻追问道,“我刚才听到你之前说过,朝廷钱粮紧张。”看书溂

    之前殿试谈及倭寇的时候,胡惟庸就跳出来说过这个钱粮的事情。

    此时,胡惟庸听着这个毛头小子一下跃居他之上,说话间并不客气,心中不由得骂李善长不是人,自己是国公,把这个驸马都尉也抬那么高干啥!

    不过表面上,特别是在皇帝面前,他还是不敢露出不满,只是正常回答道:“驸马应该清楚水泥成本不高,朝廷花不了多少钱。官道一修好,光是北运粮草物资都能省下不少!”

    朝廷定下的这个水泥价格,比之前张一凡估算的价格还要便宜一钱,这是有点难以想象的。因为他知道,朝廷这边烧制水泥,压根就没有用水力设施。

    因此,张一凡就立刻再问道:“所以,朝廷征发了大量的民夫,用于烧制出水泥?这岂不是把成本转嫁给了那些民夫身上,是在压榨百姓啊!”

    水泥的原料到处都有,水泥窑也可以监督民夫修筑,燃料让民夫运送,水泥粗料的粉碎又可以用民夫。按照这样的算法,朝廷确实花不了多少钱。毕竟服徭役的民夫,还得是自带干粮的。

    “驸马可不要乱说!”胡惟庸听了,吓了一跳,看了朱元璋一眼,连忙解释道:“朝廷征发徭役原本就是理所应当。官道修好了,百姓也能得利。只要不是农忙时节影响到农事,如何能算是压榨?”

    张一凡知道这其实是古代人的观念如此,他和胡惟庸去说,没什么用,关键还是在老丈人这边。

    于是,他便转身看向朱元璋,诚恳地说道:“父皇,征发徭役,哪怕是农闲时候,依旧是劳民之举。如果烧制出水泥,只是修官道,倒也算可以。但是这水泥还用来发卖,那就是民之血汗了……”看书喇

    按照朱元璋的雄心壮志,要在全国一下就铺开修水泥路。只是用商业手段,确实不大可能。

    按照古代的习惯,大规模征发民夫,以省为单位,各州府分段包干,估计用一年时间就能全国主要官道都是水泥路。

    这也算是君主集中制下,集中力量干事的优越性。

    但是,这种方法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是建立在剥削民夫的基础上。时间久了,必然会有问题。

    对于老百姓来说,原本没有水泥一事,也就没有这个徭役。结果水泥出来了,他们要多服一个徭役,哪怕这个水泥路修好了,所有人都会受益,但就老百姓本身来说,估计也没几个人愿意服这个水泥劳役。

    说不定,因为这个事情,张一凡都会背负骂名,骂他献这个水泥干啥!

    因此,就听他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如此做法,我会背负骂名,父皇亦会背负骂名。徭役这种,轻启不得啊!”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当然知道徭役会有多不受欢迎。但是,他确实想修水泥路,还要用水泥来兴修水利。这些事情,在他看来,是为国为民,可不是以前王朝那种只是为了个人享受而动用徭役。

    此时,他基于对张一凡的了解,不由得有点好奇,便问道:“那你有何法,既能修成官道,兴修水利,亦能不劳民,不被百姓所骂?”

    胡惟庸在边上听了,心中不由得嗤笑,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既要又要的,看你怎么回陛下!

    可谁知,张一凡听了,却是立刻回答道:“有两种方法,可以避免被百姓骂,却又能办成事,各有优缺点。”

    胡惟庸一听,更是不信,还两种方法?怎么可能!

    朱元璋也是好奇,立刻追问道:“哪两种方法,都说来听听?”

    张一凡听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第一种方法,就是改徭役为雇工,所有出工的民夫,都能领到钱,这样他们就不会有怨言了……”

    他的这个话还没说完,就见朱元璋眉头一皱道:“你不是说钱不能乱印么?要不然,此法倒也可行!”

    虽然他还是没理清钱这个复杂事情,但是已经知道大明宝钞确实不能随心所欲地印。要不然,他确实可以给所有民夫发钱,反正就是印一下的事情而已。

    胡惟庸在边上听得有点懵,什么钱不能乱印,我怎么不知道?

    张一凡当然不知道他心中想什么,只是继续回答朱元璋道:“钱确实不能乱印,朝廷一时之间也没那么多钱,那也没关系。可以打白条,给每个民工发官府盖印的白纸,约定最迟多少给清……”

    朱元璋听得无语,不得不打断张一凡道:“那朝廷还是没钱,如何兑现?”

    “是啊,驸马,朝廷的钱粮紧张,就算拖延几年,怕也没有那么多钱的!”胡惟庸听了,连忙附和道。

    张一凡听到,看了他一眼,然后回答朱元璋道:“修完官道之后的水泥作坊还会继续烧制水泥,这个水泥用来卖钱,用这个钱来兑现百姓手中的白条即可!也就是说,这些白条是以将来水泥收益作为信誉进行背书的。”

    说到这里,他不等朱元璋发问,就连忙又补充道:“为了能正常维持水泥作坊的运转,后续水泥作坊要按照正常的作坊管理,里面做工的人要付钱,综合得到水泥成本,加上一定利润卖给需要水泥的人,他们可以修房等等,甚至官府要用水泥也要出钱买,如此一来,水泥作坊便能长久运行,所得利润就能还钱。等白条兑现完了之后,收益再归官府所有。”

    “还有,可以提前说明,表现好的民夫,可以优先成为水泥作坊后续的正式雇工赚钱。”

    胡惟庸听了之后,挑刺道:“那回头要是没人买这个水泥,又如何来钱还那些白条?至少卖不了那么多钱吧?如此做法,怕是不稳妥吧?”

    张一凡听到,看着他说道:“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不要一下铺开,就不打白条,水泥作坊先卖钱,所得收入再用来修官道,修水利!卖多少修多少!”

    在他说话的时候,朱元璋一直在思考。听到他说完之后,就见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如能减民之负担,朕亦愿意。可胡卿言之有理,有多少人会买水泥,又能卖多少呢?”

    “那就官府买,朝廷买。”张一凡听了,想也不想就说道,“修官道也是一种支出。另外,水泥修房子的好处可想而知,大明的有钱人不少,只要这么维持下去,水泥作坊一定是可以赚钱的。”

    朱元璋并没有认可他的说法,摇头说道:“自买自卖,又何须如此麻烦?”

    一听这话,张一凡顿时想起来了,眼前这位朱元璋同学,非常厌恶商业行为,是具备了非常典型的小农思想。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最好各衙门,各卫所,所有各单位,全都能自给自足,那就是最好的。而且他还认为,税要少收,这样才有利于百姓。为此,他在不少方面,甚至都规定了定额的做法。

    比如,大明朝的商业,他定下所有商业税收,一年收二十万贯就可以,这个总额度全国分配,收到这数额就不收了。

    而宋朝时候,比如宋仁宗时期,商税达2200万贯。他认为那是剥削百姓,增加百姓负担。

    他的这种小富即安,或者说尽量不扰民的思想,体现在了各方面。他的子孙崇祯皇帝最终是穷死,有一部分责任就要归于他在开国初定下的财政国策。

    总结来说,朱元璋同学打仗是厉害,抓权也厉害,但是他的见识是真不够!

    想着这些,张一凡忽然感觉到了,改造朱元璋同学的思想,任重而道远。这个水泥事情上,涉及全国的大事,直接这么说,怕是没法说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