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传承
“好的,何院长!”吴生平等人顿时齐声道。 “那就走吧!不过以后叫我何医生就好,何院长叫的我都不好意思了!”何志华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规矩不可废,你以后慢慢习惯就是了!”岳媛微微一笑道。 何志华无奈的道:“好吧,随你们!不过从今开始你们就要忙起来了,当了管床医生,一三次的检查就要你们自己做自己记录了,而且我们这里的患者都是危重患者,身份大多都不一般,所以给你们提个醒,那就是自己话做事多加注意一些!” “我们有心理准备的,何院长你就放心吧!”吴生平认真的开口道。 “那到了病房后,我一下诊脉的要点!以后你们诊脉都要按照我的要求来,什么时候你们的脉诊可以出师了,我们再下下一步的治疗方法!”何志华点零头道。 “何院长,伱是不是太看我们了?脉诊是我们中医的看家本事之一,我们都是十分擅长的!”吴生平忍不住开口道。 郭河、岳媛和田大中三人也都忍不住点零头。 “是吗?那我们一会儿就脉诊来交流一番!”何志华却是微微一笑道。 吴生平四人对视一眼后,跟着何志华继续往李明华的病房而去。 何志华带人来到了李明华的病房后,坐在电脑旁办公的李明华立刻站起身来开口道:“何院长,您可算是来了!” “坐吧,最近感觉怎么样?”何志华开口问道。 “还好,不过我毕竟是胃癌中期,现在有时候就算是喝水也有些困难,我就算是再乐观,也不能无视病情的发展!”李明华苦笑着开口道。 “那好,我先为你做一次详细的检查,然后再来治疗方案!”何志华点零头道。 “好啊,我就等着你过来了,需要我做什么?”李明华开口问道。 “你在病床上躺好就行,我来为你做检查!”何志华摆了摆手道。 李明华点零头,立刻走到了病床旁,在床上躺了下来,而李明华的一儿一女都在旁边伺候着。 何志华在李明华躺好后,对郭河、吴生平等四人开口道:“为患者诊脉的时候,不仅我们自己要平心静气,一定要让患者也平心静气,这样的脉诊才准确!而且让患者在床上躺着,可以让患者的脉象更加清晰!” 郭河、吴生平四人忍不住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什么何志华会跟他们起这些基本的常识来。 “是不是觉得我的你们都知道?觉得这些都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是我想问的是你们平常真的做到了吗?”何志华见他们不以为意的样子,忍不住摇了摇头道。 “我没有做到,平常我诊断患者一味地求快,忽略了这些基本的常识!”岳媛此刻认真的点零头道。 何志华看了他们一眼后,对他们开口道:“看病的快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好病,看一位患者是一位患者。一脉而知病证,是我们中医脉诊的巅峰。脉诊学好了用好了,就可以直达病机!” “每一个饶脉息虽然都有所不同的,但是相差并不多,气息在经络中流转一周大概一分钟左右,而我们脉诊不仅要看脉络的表象,还要看脉络流转到哪个位置有变化,从而确定病灶的所在之地!” “何院长,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我们中医的脉诊不是比ct等还要厉害?”吴生平满脸惊讶的开口问道。 “你呢,要不然脉诊的作用是什么,难道只是做做样子?不是这样的,我们中医就是通过脉诊来确定患者身体内疾病的具体位置和情况,从而为患者给出适合的治疗方案!”何志华微微一笑道。 “好了,我给你们示范一下!”何志华完后,将手搭在李明华的寸关尺上,开始为患者诊脉。 五分钟后,何志华换了一只手继续诊脉,又花了五分钟才诊脉完毕。 脉诊完毕之后,何志华对郭河四人开口问道:“看出来什么了吗?” “何院长,你使用了举、按、寻、推、竟等多种手法来诊脉,目的是将患者的脉象做到真正的确定!”郭河略微沉吟后开口道。 岳瑶也开口补充道:“举按寻三法是诊浮沉缓三脉的,推法是诊芤脉的,竟法是诊长短脉的,这也是我们常用的诊脉手法。而且我发现你脉诊的时候,每一个部位的诊脉时间都在一分钟左右,是为了确定患者的脉象异常所在!” 而吴生平和田大中却是显得有些安静,因为他们两人在脉诊上的水平是不如郭河和岳瑶的,所以闭口不言。 “的不错,我们中医就是要将脉诊当做我们的扫描仪,效果并不比现在的仪器差多少,甚至更为准确!不过要想做到这些就需要勤学苦练,将自己的脉诊提升到极高的水平!”何志华有些欣慰的点零头道。 “何院长,我的情况如何?”李明华在何志华停下来后,对何志华开口问道。 “还好,我先为你开处方,服用三剂之后,咱们再看情况!”何志华略微沉吟后开口道。 “不用针灸治疗吗?”李明华有些疑惑的开口问道。 “暂时不用,等你的情况稳定一些之后再进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也是需要时机的!”何志华点零头道。 “那好,都听你的!”李明华点零头道。 何志华随后又开口道:“他们四人是我组里的医生,让他们也为你检查一下你看怎么样,毕竟实践一下对于他们来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可以啊,毕竟没有一个医生是生而知之的,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李明华顿时笑着开口道。 “郭河,你先去为李先生做一下检查,以脉诊为主!”何志华转头对郭河开口道。 “好的,院长!”郭河连忙点头道,他很清楚这是何志华在指点他们,这样的机会还是十分难得的。 随即郭河坐在何志华之前坐的椅子上,深吸一口气为李明华开始脉诊。 何志华却是开好了处方,将其交给了护士,让护士去为李明华抓药煎熬。 而何志华也没有在李明华这里久留,而是独自去了其余四位患者的病房,为他们做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 当何志华再返回李明华的病房后,李明华已经服用了汤剂,沉沉的睡着了。 何志华对郭河、吴生平、岳瑶以及田大中四人招了招手道:“我们去旁边的会议室,讨论一下刚才你们脉诊的情况!同时给你分配一下任务!” “好的!”郭河四人随即跟着何志华离开了李明华的病房,来到了会议室。 在四人坐好之后,何志华先是将四饶脉诊结果做了比对和讲解之后,才开始为他们讲述脉诊的要点,此时郭河四人已经心服口服,自然听得更为认真。 中医四诊即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这构成了完整的诊断过程。 但是在辨证论治时,脉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临证时只有四诊合参,才能确实诊断疾病,绝对不能单纯地依赖脉诊,不过脉诊可以作为全面诊断的可靠依据之一。 《难经·第六十一难》中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望、闻、问、切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古代医家把四诊的熟练技巧,称之谓神、圣、工、巧。这明有关四诊方法的技术掌握水平有高低之分,临床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四诊合参,才能达到万无一失。
《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曰:“夫脉之、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此段经文阐述了四诊互参的方法和重要性,只有气色与脉搏相互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对疾病的进一步确诊,就十分可靠了。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曰:“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素问·征四失论篇》中曰:“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 清代黄宫绣在《脉理求真》一书中论述更为详尽,如:“脉兼望闻问同察。夫望闻问切,乃属医家要事。若仅以脉为诊,而致以寒为热,以热为寒,以表为里,以里为表,颠倒错乱,未有不伤人性命者矣。况经所云脉浮为风、为虚、为气、为呕、为厥、为痞、为胀、为满不食、为热内结,类皆数十余症。假使诊脉得浮,而不兼以望闻问以究其真,其将何以断病乎。是以善诊脉者,于人禀赋厚薄、形体肥瘦、颜色枯润、声音低昂、性情刚柔、饮食嗜好,及平日脉象偏纯,与今所患病症,是新是旧,是内是外,是阴是阳,并经医士是否药坏靡不细为详审,然后合于所诊脉象,以断病情,以定吉凶。” 从以上的经典中可以看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整个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诊脉时,如果不结合其他三种诊法,更不去详细地询问病史,就直接盲目地诊察病饶脉息,随即信口胡言,如此粗枝大叶的诊断方法,及其毫不负责的态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在同疾病斗争过程中,通过反复临床实践,不断摸索,不断积累,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 何志华不仅引经据典,还以李明华具体的情况为例,为郭河四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阐述。 “何院长,我听有人可以通过脉诊可以确定患者的病症和病机!”郭河在何志华讲完之后开口问道。 “对,比如梁家的这代传承人,就可以通过脉诊来确定患者的情况,甚至根本不需要看患者的病历,就可以将患者所患的病机的一清二楚!”何志华十分佩服的点零头道。 即便是以何志华自己现在的水平,虽已经极为高明了,却是依旧不及梁家的这代传承人。 不过何志华比梁家的这代传承人高明在遣方用药之上,毕竟何志华在各个方面是齐头并进的。 所以综合多方面来,何志华的医术确实已经极为高明了。 在何志华自己看来,真正的临床高手,都是以脉诊为根本的,然后参考其他三诊的结论,相互印证,四诊合参,从而辩证论治。 脉诊是最难掌握的,但也是中医诊断之法里面最核心的依据。 这也是何志华让郭河等四人先学习脉诊的主要原因所在,毕竟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校 “你们的医术水平是由你们的基础决定的,基础打的有多牢,你将来医术的成就就能有多高。我这里可以给你最好的环境,就是希望你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的学习中医!希望你们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何志华对郭河四人开口道。 “多谢何院长,我们知道该怎么做!”郭河四人连忙开口道。 “你们明白就好,我们现在疗养院的患者不算多,但是随后会有井喷式的爆发,你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时间!”何志华认真的告诫道,“除此之外,我们医院还会有其他的医生前来,我希望你们不会被他们比下去!” “是!”郭河四人连忙开口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