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给玄德当主公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司州绞rou机

第三百八十九章 司州绞rou机

    我给玄德当主公正文卷第三百八十九章司州绞rou机贾诩的话,让刘俭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开始低着头细细沉思。

    贾诩也不着急,他静静地等待着,等着刘俭能够想明白。

    少时,方见刘俭缓缓地开口言道:

    “文和之意,我大致清楚了,你是觉得司州在天下乃是重中之重,想让我将此地划拨到自己的治理之下?”

    贾诩却摇头道:“不,依照诩看来,主公若是出兵司州,可也……但若是要彻底占据司州,却不可也。”

    刘俭算是彻底的让贾诩弄的没脾气了。

    这老家伙怎么前后说话是两个样啊?

    适才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我去司州占据主导,怎么话锋一转,又不建议我去占据司州了

    眼见刘俭的面上露出了疑惑之色,贾诩随即慢慢开口道:“其实,诩向主公谏言出兵司州,不是为了让主公占据此地,而是让主公出兵平衡此地。”

    “平衡此地?此话何解?”刘俭不解地看着贾诩问道。

    贾诩轻轻的清了清喉咙,然后方才慢条斯理的说道。

    “雒阳乃是两都之一,历来便为天下人所重,是大汉朝经济政治豪富所囤之地,如今,大汉的都城虽是长安,但雒阳作为关东关西的接洽之处,反而更为重要。”

    “这一次派学生们闹事,背后必然有朝中某些公卿以及袁氏的支持,使科举不能顺利推行。乃在其一,其二,也是他们想借着这次事情,在司州站稳脚跟,只要他们能够占据司州,便等于扼守住了大汉朝一半的命脉,主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啊。”

    刘俭点头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也想借着这次机会占据司州,将这重要的地界纳入到自己的治下,以免日后出现什么问题。”

    贾诩道:“这也就是贾某不想让主公占据司州的原因,司州如此重要,还是两都之一,必须要由天子和朝廷执掌,主公做事一向最重名义,请问这本该由朝廷统管的都城,为何要落在主公的治下?主公又有何名义统领此地,当然,主公若是一定要统领的话,也没有人能说出什么。”

    刘俭闻言,似有些恍然。

    他大概明白贾诩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文和请继续说。”

    贾诩拱了拱手,道:“况且依照贾某看来,司州之地,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天子和董卓绝不愿意放弃,而朝中的公卿与他们外部的袁氏兄弟,也必然渴望夺下司州作为遏制关中的落脚点,如此一来,那司州五郡之地,就会变成……”

    刘俭慢悠悠的开口道:“变成诸牧守之间鏖战的绞rou机了,是么?”

    贾诩听到这顿时一愣。

    “绞rou机?绞rou机是为何物?”

    刘俭笑着解释道:“就是泥潭深陷之意?”

    贾诩恍然点了点头。

    “主公,这个比喻打的好,很是贴切,怕是数年之内,司州之地都会成为各镇牧守的泥潭,占领司州之人,不但要控制当地的富户望族,要不断应对外敌的sao扰,其必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故当此时节,拿下司州,并非上善之策。”

    刘俭言道:“所以说文和适才之言,乃是让我制衡此地,任凭董卓、袁绍、袁术以及朝中公卿及天下望族在此处相争,以司州之地来耗磨他们的实力,我等说是坐收渔利?”

    贾诩站起身,向着刘俭,长长的施了一礼。

    “主公真乃当世英雄,一言尽述其详。”

    刘俭又道:“只是对于司州的太学生闹事,文和觉得如何处置才最为妥当?”

    贾诩沉言道:“按道理说,太学学子乃是我大汉的顶梁,只是如今这个天下的学子,大多皆是望族之亲,”

    “他们的利益与大汉朝的利益并不完全相符,不过,诩相信,只要科举制度实行,再加上主公在境内大兴官学私学,这寒门子弟即可获得读书渠道以及升迁途径,数年之后,这天下的士人学子就会真正开始为了大汉朝的利益着想,为了国家真正的殚精竭虑,奉献自己的学识。”

    “眼下的太学学子终归不过是一时之疾,虽然棘手,却终归不能长远矣。”

    刘俭心中暗叹:终归还是察举制惹的祸呀。

    但你不能说察举制不好,至少比起原先的贵族世袭制,察举制已经算是历史性的突破了。

    但事到如今,也是时候用更为先进的制度来取代察举制了。

    不过想要一下解决太学生的问题,确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不知道自己的老师在雒阳到底撑不撑得住。

    ……

    确实如同刘俭所想,此刻的卢植在雒阳着实有些焦头烂额。

    两万太学生闹事,那可不是一般的小事儿啊。

    首先这两万人闹事,他跟你正常的两万普通百姓闹事可不一样。

    这比二十万百姓闹事还要难处理。

    普通的百姓闹事,朝廷方面可以兵力镇压,但太学生闹事,那肯定是不能轻易用武力的。

    这两万人的背后几乎都有家族作为支撑,就算是没有家族作为支撑的,那也都是掌控一方舆论的士族,一旦对他们动手,那回头各族在大汉各地闹将起来,散布舆论,别的且不说,他卢子干的海内名望可就没了。

    伱还能把他们背后那两万家族都灭了不成么?

    卢植虽然也是公忠体国,为国为民之人,但自己这些年的声望打下来不易,若是因为太学生的事儿而导致自己的一生清名受污,卢植只怕是死不瞑目啊。

    连日来,太学生不断的在雒阳各处聚会,大肆游行,并不断的散播新政的弊端,到处宣扬新政乃是弊政。

    新政对这个天下到底是好是坏,卢植心中最是清楚,且他也知道,这个新政乃是出于他徒弟的手笔。

    卢植虽然也是察举制的既得利益者,但是他深刻的明白,大汉朝的天下若是不进行一次有效且彻底的政治改制,很有可能就会完了,从此告别历史的舞台,消失于滚滚长河之中。

    刘俭与董卓共同谋划的新政,是拯救大汉朝最好的一剂良药。

    为了平息雒阳的风声,卢植不停的派人去太学生中引导驻太学生们闹事的头头沟通,希望能够迫使他们放弃闹事,结果收效甚微。

    很显然,这些太学生现在并不把卢植当回事儿。

    海内名望的大儒说话现在对他们而言,也有如放屁一样。

    毕竟科举的事影响的可是他们前程!

    本来应该属于他们的位置,现在要拿出去,让天下所有人都有资格跟他们一起考,你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看,这肯定是弊政!

    在这些太学学生眼中,早就已经形成了严重的阶级观念。

    当官根本就不是寒门与普通豪右能做的事儿。

    那是属于他们这些顶尖士门学子的特权。

    面对前程,大儒说话讲情也不好使!

    在这种情况的逼迫下,卢植犯了难。

    他不断的派别人去向牛辅以及其他四郡太守求助,希望他们能够援助自己,大家一起共同度过这个难关。

    但是其他四郡的太守显然不是很想管这个事。

    毕竟这事儿有些太扎手,且没有发生在别人的辖境之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特别是刺史牛辅,他的政治智慧短缺,对此事楞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吕布抵达了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