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助力成功
第346章助力成功 星期五晚上,冉丽娟打来电话,讲述她到东海市的经历。 经过测评后,她进入一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先做了两抽取凭证,又做了几资产盘点。 她现在才知道,实习安排得非常紧张,没有休息日,周末也有工作安排,他们不是一直呆在一家企业,而是跟随项目,要去不同的企业实习。 杨舒力问她个人花费大不大,她现在基本没有个人花费,将来估计也是这样,这点不用担心。 杨舒力让她注意安全,有什么情况及时通知他。另外,如果得空,去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不要怕花钱。 星期六上午,杨舒力开车回凌江,其实他并不想自己开车,但车停在区一直不用也不好,还是趁回家开一下。 这是中秋,杨升元和秦华玉做了一桌菜,向叔叔也来了,实际是来谈商铺的事。 杨舒力的意思已经通过秦华玉转达清楚了,这次谈话只是确定一下。 向叔叔认同杨舒力的法,有钱就豪装,没钱就简装,以后有钱了再慢慢改变,不过,商铺交房要到明年下半年,那时情况会好一点。 主要是两家都买了房子,还要花一笔装修费。 向叔叔算了笔账,先做6个包间,大厅面积在160-200平米之间,这样大厅摆桌挤一点,可以摆30张8人桌,基本能应付凌江市的红白事需求。 这样装修的话,总花费在3、40万元。现在是拿不出,但到明年下半年没有问题。 至于厨师,向叔叔,只要机制好,就能留下人才,现在凌江市的大餐饮不多,他们牌子打出去后,能找到人才。 向叔叔,他和杨升元意见达成一致,这次如果能够成功,这辈子就满足了,他们这代人运气不好,先基础差,一直过得不顺,所以期望不高,这次如果能做成大餐饮,还有什么想不通的? 杨舒力表示,这件事他尽力支持,除了商铺的使用,如资金方面还有需求,尽管提出来,他会提供帮助。 杨升元,支持商铺就够了,资金方面他们自己解决,杨舒力不用管。 秦华玉也附和杨升元,舒力只支持商铺就够了,资金方面不用担心,今年解决住房装修的问题,明年可以解决商铺装修。 这次谈话算是把商铺的事情落实,杨舒力的介入加快了杨升元和向叔叔实现大餐饮梦的速度,否则他们可能还要耽搁几年,甚至可能错失机会。 时机很重要,明年商铺楼建成,届时百福广场可能会出现两三家大餐饮,会形成气候,凌江市人办大型聚餐就会更多选择百福广场,这种时候办大餐饮不会亏损,只要不做得太烂,肯定能赚钱。 如果再过几年,杨升元和向叔叔才凑足资金办大餐饮,困难比现在大得多,好的位置,好的人才,都被其他企业拿走了。 现在,杨舒力对杨升元和向叔叔的事基本放心了,大餐饮的事如果不成功,他们就回去守着卤碴,日子也能过下去,如果成功,他们就算是走上人生巅峰。 促成这件事,杨舒力总共只花了一百多万,而且这笔钱并不是花出去,对自己而已也是一笔不错的投资,以后杨升元他们赚钱了会给他租金,作为固定资产,将来可以卖掉,总之,是一箭双雕的买卖。 事情定后,杨升元和向叔叔开始准备工作,更换工商执照,物色人才等。 星期一上午,杨舒力到公司又开了个会。 他讲述了上周和韩作家见面的事,认为现在表面上官场雷同严重,实际上大有潜力可挖,读者其实在寻找有深度、好看的官场。 如果作者能把故事写得更好看,并部分表达出当今官场的真实,不大火,卖个十几万本完全是有可能的。 杨舒力进而指出,前阵决定做青春,现在看来有点狭隘,青春呈现火爆的趋势,其实是局部,整体来看,现在正处于类型的爆发时期。 以前对的划分是纯文学和通俗,类型属于通俗范畴,是对通俗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读者对其有固定阅读期待的样式。 “比如官场,读者想知道官场的一些运作方式和潜规则才去看的,职场也一样。还有侦探,推理,等等,就是集中在一个领域,把类型固化和定型。”杨舒力道。
“古玩算不算?”邹凯问道。他燕京电视台新开了一个节目蕉下收藏》,看的人很多,他父亲就喜欢看。 “古玩也算,现在还没有古玩,写出来肯定卖得好,但是一定要懂行的人写,不能糊弄读者。”杨舒力道。 “算命和占卜算不算?网上有人在写这个。”董禾珊笑着问道。 “算命和占卜有点悬,你是宣传封建迷信就不行了。”杨舒力道。 “篮球呢?”邹凯问道。 “太众,国内篮球不好写,nba有点市场,但是很难找到了解的人写,等这些年过去留学和移民的人熟悉了,才会有人写。”杨舒力道。 大家兴致勃勃地聊着,但的事还得缓一缓,只是平时注意这方面的情况,手头的书还没有处理完,接下来又要做公司的老本歇—日历。 开完会,回到自己办公室,手机铃声响起,是韩作家打来的。 “杨总,不好意思,有个事情想请教一下,你现在有空吗?” “你。” 韩作家发现一个问题,他对本地官场非常熟悉,对附近几个地区的官场也有了解,但是,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有原形,写出来在当地肯定会被人知道,那样就麻烦了,他想问的是,能不能写一个虚构的城市,虚构的省份,人物和事件都作些处理…… 杨舒力告诉他,这是最好的办法,不要写成官场纪实,写出官场的精髓即可。 “纪实作品充满虚假,虚构藏着真实。”杨舒力道。 “是这样,杨总到点子上了。”韩作家在电话那端嚷道。 杨舒力给出一个建议,韩作家不要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构思故事和人物,而是要在一个全新的地方来构思情节和安排人物,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把记忆中的经验带进去,这样就不会有人来对号入座了。 “明白了,杨总,太谢谢伱了。现在没有问题了,我马上开工。”韩作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