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攻掠天下在线阅读 - 第859章 归顺皇廷

第859章 归顺皇廷

    ,攻掠天下

    桓都,郭开府邸。

    现在的桓国大臣,早已人心惶惶。

    郭开也不例外,今日下朝,多有官员窃窃私语,隐晦的谈论退路之事,他回到府中,也正在为此事忧虑。

    前番萧远收到六封示好的密信,以郭开德行,这其中当然有他的。

    只是他不知道秦王对此究竟是何态度,亦正在考虑,是否提前收拾好金银细软,随时准备避难。

    显然,他对此战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正在这时,管家来报:“老爷,府外有一商人求见。”

    郭开现在正烦着呢,直以为和以前一样,是来找他帮忙办事的,不由皱眉一挥手:“不见!”

    可很快,他又心中一动。

    现在桓国的情况,可谓乱糟糟的一片,国家政令,都没有几个人遵循了,这般时候,哪里还会有商人求他办事。

    思念及此,他又连忙叫住了管家,稍稍沉吟道:“来者几人?”

    “只一人。”管家回到。

    “恩……带他进来。”

    不多时,在管家的带引下,商人被请入了客厅。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相貌普通,是那种扔到人堆里就很难再找出来的类型。

    将其打量一眼之后,郭开也试探性开口道:“阁下来此,所为何事啊?”

    来人正是秦国密探头目侯青,他先是拱手施了一礼,接着却并未说话,而是笑呵呵的看了看左右。

    见状,郭开摆了摆手:“都退下。”

    “是。”仆人放茶之后,施礼而退,厅中只剩二人。

    侯青也不再墨迹,直接从怀中掏出了一封帛书,上前两步,放于郭开身侧桌案,笑呵呵道:“此乃我王给郭大人的回信,请过目。”

    “哦?”郭开闻言,精神一震,先是忍不住看了侯青一眼,接着拿起帛书,快速打开,细看了下去。

    萧远在信中的言辞较为客气,并承诺郭开,如能襄助自己,和平解决桓国问题,不仅可保官职,还另有重赏。

    等其看完,眼中也露出了兴奋之色。

    他这种人,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就是与桓国陪葬,如能保有荣华富贵,什么骨气,什么jian臣佞臣,对他来说都不值一提。

    侯青见状,正色说道:“郭大人,我王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如果郭大人能够劝降桓王,那就是此次平定桓国的第一功。”

    “哦?第一功!?”

    “没错。”

    “以何为证?”

    “此乃我王亲笔,焉能有假?”

    对话至此,郭开不由小心翼翼的收好帛书,放进了怀中,目光幽幽。

    侯青继续道:“另外,桓国朝中,还有五名大臣,可助郭大人一臂之力。”

    听到这话,郭开忍不住道:“秦王还与其他人有所合作?”

    “郭大人放心,在我王那里,您是最重要的人,也是其他五人的领导者,否则,在下也不会来此了。”侯青道。

    “恩……”郭开闻言,缓缓点了点头,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退路,桓国要亡了,他又哪里愿意跟着桓王一起死。

    第二天早朝。

    上朝之前,郭开就已经联系了侯青所说的另外五名大臣。

    桓王宫内,步入大殿的台阶上,几人正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不多时,众臣已入朝议大殿,继而纷纷跪地施礼,齐声高呼。

    “平身吧。”桓王位于王座,声音疲惫的摆了摆手,现在的他,对朝议似乎已经没什么兴趣了,因为多日以来,众臣皆无一退敌之策。

    “谢大王——”人们起身,各自位于班列,接着,先是一名大臣站了出来,汇报了最新的情况。

    桓王听后,苦涩了笑了笑,有气无力道:“镇阳也丢了,接下来,秦王该进军华阳关了吧,华阳再丢,就该到桓都了。”

    众臣闻言,皆沉默不语,现在项戈只有五万中央军,强征的青壮虽有数万,但这些人能挡住秦军的兵锋吗?

    加之灵国侵占南部,国内民心尽失,百姓无一支持,种种局面,已无回旋之地。

    众臣的无言,似乎在桓王预料之中,他今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见状刚要苦笑退朝,可郭开却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大王,今战事至此,秦军临近都城,国内政局不稳,人心动荡,即便我们向华阳关投入再多的青壮,面对秦国虎狼之师,恐怕也是于事无补啊。”

    听到这话,桓王眉头微皱,忍不住问道:“郭大人何意啊?”

    “这……”郭开犹豫了一下,壮着胆子道:“臣是想说,再这样下去,只会造成桓地子民流血伤亡,且为逃兵役,流民四起,多地动乱,已……已无法扭转局势了啊。”

    桓王深吸了口气。

    见状,郭开又连忙说道:“秦王攻桓,说是为杨清安报仇,实则,就是想为帝国收复桓地,想让桓国,重归天子治下。”

    “你这是什么意思?”桓王眉头大皱。

    郭开小心翼翼的看了他一眼,咽了口唾沫道:“臣,臣以为,秦王既有此意,那我国,不妨,不妨顺水推舟,大不了,再像从前一样,向皇廷称臣。”

    “而秦王见状,便再无攻桓之实,也必会继续让大王做这桓地之主。”

    他话说完,桓王大惊,刚要开口,可紧接着,另有大臣站了出来,连忙说道:“大王,郭大人言之有理啊,如今战事于我不利,与其血流成河,不如退而求其次,反正,天下本就是帝国治下,我国向天子称臣,并无任何不妥。”

    “是啊大王,秦军兵锋强盛,携几十万大军,不可与之正面争锋,唯有归顺皇廷,方能保桓国无虞啊……”

    “郭大人深谋远虑,请大王纳忠良之言……”

    “还请大王三思……”

    许多大臣都站了出来,这本就是郭开与他们提前商量好的,由他第一个出列,再由其他人跟着附议,于桓王压力。

    可任谁也知道,这个归顺皇廷,说白了,就是归顺秦王萧远,因为皇旗在其手中握着呢。

    而见此情形,桓王也睁大了眼睛,缓缓扫视一周,一时之间,竟不知说什么了。

    因为出来附议的人实在太多了,不仅有郭开一系,那些求和派,更是趁机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