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在线阅读 - 第四十四章士孙府宴(下)

第四十四章士孙府宴(下)

    杨修的话看似义正词严,实际上却带着自以为是的幼稚。

    但他至少确实有几分小聪明,不敢去和李傕郭汜他们哔哔,柿子捡软的捏,选择自己开炮。

    这时机选的还真有几分道理,一来贾成西凉军出身,选择他开炮具有天然正义性,可以抬高杨修个人声望。

    二来贾成与西凉军其他人不一样,是士人身份,刚刚在长安城打出自己“仁义小郎君”的名号。若是因为几句言语上的冲突办了杨修,不仅以前做的事前功尽弃,名声大跌,还得罪了与杨氏有关系的一大帮士人,将来不知道会惹上多少麻烦。

    尽管贾成知道杨修就是故意的,他要借踩自己达到扬名的目的,可他还不得不仔细思量一番,好好回答杨修这个幼稚的问题。

    贾成把酒盏轻轻放下,朗声道:“听说杨公子家传《欧阳尚书》,我就班门弄斧,引一下《尚书》之言。我只是一个猗无他技的小小功曹史,唯有惠康小民,无荒宁,尽力做到治下百姓,郡之荣怀而已。”

    “我听说方今之时,天下诸侯林立,执掌州郡者强征民夫,涸泽而渔,熔铁为兵,征战不休。无一处不民生凋敝,无一处不良田荒废。杨公子,若我等还在此大言炎炎,不著于微,不恤于民,何时才有慎微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杨修一愣,收起了几分狂态,这贾成虽自谦是一个猗无他技之人,但传闻他在左冯翊确实兢兢业业很有成效,惠康小民真不是吹的。

    后面更是指责自己就会说大话,光顾着说天下大势,却看不到诸侯征战百姓受苦。他甚至还隐隐有自比尧舜的意思。

    “黎民受苦难道不是董氏专权,致使关东诸侯举兵西向清君侧所引发的吗?”杨修还是抓住董卓乱政以及其后西凉军以下犯上,祸乱长安这件事布放。

    贾成微微一笑:“所以我叔父才会提议屯田弘农和左冯翊,为的就是安定京畿百姓,不致粮荒残民。我听说在其位谋其政,我叔侄本是西凉陋士,才不及文先公(杨彪)万一。蒙天子恩宠,舔颜为官,不识忠jian贤愚。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可保一地安康,以效天子厚恩矣。”

    贾成话中绵里藏针,其实就是告诉杨修,我们叔侄虽然出身西凉军,但是身上官职却是皇帝给的。

    而且我们叔侄对天子忠心耿耿,在这位置上不说大话,也不站在那一边,就是闷着头皮干事,还能保证京畿十几万百姓能够有生存下去的粮食。

    不像某些人,自诩世代官宦,就会大言炎炎,其实一件实事都不做。这样的人是忠是jian,是贤是愚,你自己去品,去细品。

    杨修大怒:“你!好你个jian猾小吏,竟敢口出不逊,辱我杨氏!杨修誓不甘休!”

    “好了,德祖醉矣,还不下去休息!”士孙端见杨修踩人不成,开始恼羞成怒了,便出口打断了两人辩论。

    转而笑着对贾成道:“想不到贾功曹年轻志高,好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是大汉朝野皆有功曹之志,何愁社稷不宁。贾功曹言语不凡,不知家传何经?”

    士孙端是个不愿意出风头的低调之人,要不然当初与王允、吕布密谋诛杀董卓之后也不会深藏功与名,甘居幕后。就因为这一点,他才逃过了李傕他们的报复。

    这几个月来,贾诩在朝中尽力维护天子与百官的尊严,积极推荐贤良入朝为官,还一直不愿封侯,也不求高官不喜享乐,其做法行为与自己极为相似。

    而其侄儿贾成,一诺赠粮的仁义之名传遍长安城里闾百姓之间。在左冯翊更是屯田卓有成效,眼见可以极大缓解长安粮荒。

    这叔侄两人表现出士人特有的优良品质,应该是自己拉拢和争取的对象,决不能让他们跟着西凉军一起沉沦。

    其实以他的眼力,早就看出这叔侄与西凉军那些军头们不是一条心。为了天子,为了朝廷,他必须把这叔侄二人拉到朝廷这边来,也决不能让杨修这个就会投机取巧骗声望的小家伙坏了自己大事。

    家传何经?这句话把贾成问懵了,臣妾不知道啊。

    想了半天,贾成想起老狐狸以前经常手里拿着本《吴起兵法》,老是有事没事跟自己唠叨什么“五慎”啊,“以治为胜,赏罚严明”啥的。

    记忆中穿越过来前,自己原身不太喜欢读兵法,倒是捧着本《论语》津津有味。

    不过最近他才知道,所谓士人,不是你认识几个字,会读几本书就能算的。只有在各个学术门派的正宗传人门下成为正式的学生,你才能算是士人。

    或者家里先人曾经是某个学术派别的门生,获得老师允许,一直把这门学问传下来,那这门学派也就能算是家学,你家也叫士族。

    贾氏既然是公认的士族之家,老狐狸总是拿着本《吴起兵法》读,贾成猜自家家学就是《吴起兵法》。

    于是便小心翼翼道:“下官家传《吴起兵法》,叔父时常以此教导下官。”

    “原来是家传兵法,”士孙端颔首,“老夫于兵法之道倒也略有涉及,不过吾观贾功曹言语之中颇多引用《尚书》之言,想来也喜读《尚书》,不知可愿深习之?”

    贾成心道:我哪里是喜读《尚书》啊,不过就是从太学里顺了几本书,闲来无事随便翻了翻,挑了几句关于治理的话背熟了。也就是备着这种场面调调书袋子,提升一下B格而已。省得被人家嘲笑不学无术。

    “呃,下官出身低微,往来皆是军旅之人,哪有饱学之士可教下官。”

    钟繇笑着说道:“贾功曹何其愚矣,眼前不是有位饱学之士吗?”说完眼珠一转,撇了一眼士孙端。

    贾成一愣:“元常兄言下还是说?”

    “不错,君策公可是儒门大家,善治《夏侯尚书》,贾功曹还不上前拜求老师。”

    贾成有点懵,这上门做客赴宴,还能顺带拜个老师?

    不过看老先生手捋长须,一脸期待的看着自己,贾成心中一动,起身离席,双膝跪倒在士孙端面前:“贾成自幼愚鲁,然一心向学。若君策公不弃,成愿拜于公门下求学,还望君策公成全。”

    “哈哈哈哈!”士孙端开怀大笑,“想不到老夫年近七旬,又能得一佳徒传吾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