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十八章新设银行的条件

第一十八章新设银行的条件

    大明公务员第一十八章新设银行的条件第一十八章新设银行的条件

    至于俄罗斯与美国。

    苏联自己民族政策一团糟糕。而且,何夕看来社会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合适的。他在大明这一段时间,算是了解了什么叫做历史的局限性。

    不管资本主义如何剥削,只要能提高底层百姓收入水平,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会在什么公平不公平的。

    只要在这种高增长中断。才会出问题。

    所以,每逢经济危机,才有***浪潮。

    何夕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而现在何夕只要在整个大明境内确定工业革命并进行社会体制改革。那么,未来大明将会迎来相当长一段扩张期,也是大明的维多利亚时代。

    衰弱之前,没有会想革命的。

    而美国,美国的疆域不小,但是内部治理简直是一团糟糕。

    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帝国掌控大明疆域,并且未来要管理庞大的海外藩国与殖民地总督府。何夕对其中政治架构,权力制衡,利益分配等等方面,也是很头大的。

    甚至有一种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的感觉。

    这对何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未来的历史之中也只有很少的借鉴。

    不过,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是需要皇帝的。倒不是皇帝有什么作用。而是一种思维惯性,对于相当多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不存在皇帝的朝廷。

    即便为了安民心,统一思想,也是需要一个皇帝的。

    但是皇帝有多少权力,皇帝需要做多少事情,这种内部的权力分配与制衡,何夕也拿捏不准。

    只能让朱雄英自己去想了。

    朱雄英听了何夕的话,心中苦笑,并没有问,如果自己解不开这道难题该怎么办?

    -------

    即便是何夕掀起了变法的浪潮,当这一场浪潮真正到来的时候,何夕也不能百分之百的掌控一切。

    何夕与杨士奇商议之后。对银行进行了改革。

    首先确定了,大明银行变成货币发行机构,并负责金银兑换。确定利率。并不再直接负责商业经营。而原本大明银行的业务,单独拎出来建立户部银行。

    负责所有赋税款项调拨,各级俸禄的发放等等。

    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交通银行,与海关银行。

    交通银行自然是将驿站,铁路等产业合并进去了。利用这些站点优势,还有铁路盈余作为银行的本金。而很多大国企与铁路关系紧密,他们的资金大多都在交通银行之中。

    海关银行自然是以海关税作为即便支出,主要经营海关贸易出入。

    与朱雄英商议过后,朱雄英也要了一个银行名头,也就是皇家银行作为皇帝的私人财产。每年一百万两的皇室费用直接打进入皇家银行之中。

    这也是朱雄英想了很久的对策。

    既然打不过,就加入。

    不过未来演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过去一定是过去了。朱雄英决定效仿何夕,建立一个庞大的财团,也就是皇室财团。

    从而在经济层面对大明进行管理。

    如果皇室财团,能做到三星在韩国的地位,那么大明皇室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所以皇家银行这才是第一步。

    在确定总行与四大行之后。放出了六个银行名额。

    这六个银行名额都必须买卖拍卖,最少要缴纳两百万两金银储备金。

    这一点尤其重要。

    一直以来,何夕都在囤积贵重金属。作为发行纸币的根

    本,这么多年积攒,大概有五千多万两银子,六百多万两金子。合计大概一亿多万两。

    这里面相当一部分都是从日本搞来的。也有很多从西域南洋搞过来的。

    因为何夕的大规模兑换。

    民间的银币,金银越来越少。大多都是纸币了。

    但是即便如此,何夕依然怀疑大明民间有大量的金银。

    其实,明初的金银很少的。主要原本就是在元代的时候,元代贵族将大量的金银购买西域的奇珍异宝。大量金银外流,以至于洪武初年,印纸钞也是不得已的。金元印纸钞,没有多少铜钱。看書菈

    更没有多少银子。

    而明间总是需要交易媒介的。

    这才有了宝钞。

    但是何夕来到大明之后,大规模海上贸易,庞大的贸易顺差。让南洋,日本,西域等地方根本没有足够的货物与大明交易,而他们又需要大明的货物。于是大规模的贵重金属就流入大明了。

    这才有了这么多贵重金属。

    何夕更是按照这个数目贵重金属发行了三倍近四倍的货币。也就是货币总发行量,已经是在四亿元以上了。

    再加上银行的杠杆效用,这才是何夕有信心从金融市场上搞到好一两亿军费的根本。

    不用说别的。六个银行,每一个银行缴纳二百万两白银的金银,何夕反手就能印出六百万两的纸钞,甚至更多。只要能维持金银与货币价格不崩,就毫无问题。

    而且这些金银一进总行的银库,几乎不要想出来了。

    出来的只是纸币而已。

    单单这一项,朝廷就能获利一千多万元。

    足够一年的军费了。

    除此之外,还有确定分摊国债份额。他们必须承销国债。谁承销的国债最多。谁就在六个名额之中。

    但是即便如此,所有人咬着牙对六个银行名额发起的冲击。

    不过,这些人也都不是傻子,知道彼此争夺只能便宜了别人,而且大家也都确定了。即便每一个银行也不是一家可以支撑起来。大家必须联合起来。

    于是,所有人都很有默契的。将分销国债数量放在一千万元。无他,何夕想要一亿国债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自然要给何夕面子。

    之前四千万国债,而今六个银行六千万。就由一亿元了。

    首先确定了辽东银行,这是辽东派的核心。解纶主持的,有辽东派的商人支持,简直是毫无问题。

    其次,就是朱雀银行。

    这些人其实就是各级勋贵的联合。虽然这些勋贵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矛盾,但是在赚钱这一件事情上,大家是没有矛盾的。大明尚红,南京在南,正合朱雀。他们就用了朱雀之名,暗示他们的身份。

    然后就是南洋银行。

    这也是航向打通的原因。是南洋陆家为首与一些藩王一起合作的银行。这些人出手最为大方,其实北京对南洋是鞭长莫及的。但是南洋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是难以斩断的。

    在南洋与北京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大量大明货物退出了南洋市场。从而让南洋大明军队对地方统治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楚王还打了一个大败仗。差点让爪哇东王兵临城下。

    好在航道打通了。有了源源不断的货物到了南洋,更多是各种精良武器。从而让楚王的腰杆子硬了。其实这些地方搞银行,不需要北京批准的。但是他们还是想要在北京有一张入场券。

    毕竟事实证明,南洋并非不能离开大明单纯存在。只是会很困难。一个不好就沦落安西四镇的后尘。特别是大明对南洋的经营才十几年。可以说,南洋各地是最希望大明内战赶快结束的。

    而他们其实不想站队,奈何,南京与北京一打起来,太平铁厂的产能完全被占用,之前南洋都是从太平铁厂购买武器的。

    但是南洋天气潮湿,任何武器只要是铁的,锈蚀的非常快,也就是说武器消耗大。太平铁厂不能保证南洋武器供应。南洋这些人能怎么办?

    只能拼命想办法从北京这边走私过来。同时,他们也确定一件事情,单单从武器产能上来说。见微知著。北京胜利的可能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