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九章燕王雄心

第一百五十九章燕王雄心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五十九章燕王雄心第一百五十九章燕王雄心

    自觉地为了政治利益牺牲经济利益,这是很多中国古代政治家本能。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效率也不是最重要的。大局与稳定才算最重要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对的。

    毕竟,以中国这样的体量的国家,赌国运这样事情,是愚蠢至极的。

    其实,中国并不是没有工业革命的基础,很多人评价,中国古代最少有三次具备工业革命的一切条件,就是西汉全盛,宋代,还有明代。

    但是中国都与工业化擦肩而过了。

    其中,就是因为中国路径依赖再加上大国病,形成了以农业为重心的,思想与经济体系。加深了工业化的难度。

    就好像而今,燕王根本不知道,一个工业体系建立很难,维持也很难。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足够市场与订单,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何夕现在建立这事业,就好像郑和下西洋一般,后世只能从故纸堆之中,去感叹古人的伟大了。

    而且世界上没有什么静态的东西,不管什么东西,都是不进则退。何夕而今推进的技术改革什么的。一旦没有了需求,没有自我进化的经济利益驱动,用不了多少年,就萎缩掉了。

    等何夕这一代人死了。估计,也只有去一些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之中找痕迹了。

    这是能退的吗?

    单单燕王今天的话,何夕注定不是燕王的同路人了。

    朱元璋问道:“老四,你给我说实话,我如果将这个天下传给你,你准备怎么做?”

    燕王心中砰砰乱跳,脸色发红,好像喝醉酒一般,少由的情绪失控,沉默片刻,说道:“汉武帝北击匈奴,东征朝鲜,南服百越,唐太宗征战四方,令天下皆唐臣妾。我大明驱逐鞑虏,大光天下,不能在汉唐之下,儿臣如果有幸为父皇之后,当北定匈奴,西域,南定安南,南洋,西平乌斯藏,令天下皆明臣妾,甚至深入大洋,东出美洲,令天下为明之天下。”

    燕王说的目光炯炯,这正是他的心理话。

    他不想放弃漠北战事,是因为有仗打的。能实现燕王的雄心壮志,如果能当上皇帝就更好了。就能实现更多的雄心壮志了。

    燕王本身好武,但是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是何夕的影响。

    在何夕的经营之下,大明财政良好。如果省却何夕很多花钱的项目。估计大明年入能到四五千万两之多,虽然比不上宋代全盛的时候,但已经相当不错,甚至要比大明财政最好的时候要好,而且大明财政的上升趋势,依然很明显。

    甚至将来年入五六千万两,超过北宋最好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问题。

    钱是英雄胆。

    既然有钱,燕王自然要做一把大的。

    当然了,还有何夕对燕王的扫盲,让燕王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啊。燕王自然想为中国版图做一些贡献了。

    朱元璋听燕王这样说,却摇了摇头,说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朱元璋看现在燕王,与历史上的永乐大帝,区别不大。所以,朱元璋对燕王的评价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那就是一将之才有余,万乘之君不足。

    因为燕王从来没有理解一件事情,对于中国来说,最大问题是在国内,不是在外。

    中国是东亚地区的天然霸主,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中国是已知世界的天然霸主,一点也不夸张。

    就好像后世,美国大选从来是全世界关注,为什么?因为美国作为世界霸主,他国内的事情,从来是影响世界的。而这个道理放在大明也是一样的。

    朱元璋其实并不反对燕王的扩张。甚至还赞同,毕竟朱元璋比燕王更知道,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在朱元璋看来,大航海时代,就是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大明自然要参加的。

    但是,这一件事情并应该是为扩张而扩张。为了扩张而扩张,难免沦为穷兵黩武的下场。

    而打下来的土地,将来国力无法支持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还要吐出来。在朱元璋看来,燕王的想法,还不如何夕当初给朱元璋提出的分藩海外更重要。

    因为有了封藩海外这个国策,大明海外扩张的土地,不会轻易丢掉。

    燕王听了朱元璋的话,心中忐忑说道:“父皇,儿臣有什么不对吗?”

    朱元璋说道:“有空多去看看你岳父,你就知道了。真正将领,从来不热爱战争,而是害怕战争。”

    害怕战争,并不是说怕上战场,而是害怕战争本身,战争其实是最扭曲人性的存在,不管以多高尚的名义,在战场上从来是极端残忍的。

    不如此,是活不下来的。

    一个真正理解战争的将领,都会害怕战争这种行为,害怕战争极端与不可控。足球尚且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更不要说战争,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竞技水平最高的一种博弈了。

    即便是常胜将军,也不敢保证自己下一场战斗能够胜利。m.

    徐达跟随朱元璋从微末之中崛起,他是能够理解战败,更是知道,大败之后,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但是燕王不是,作为燕王,根本没有从小卒做起,一开始就是高级军官,即便燕王在很多时候,与士卒同甘苦,但是燕王所理解的战争与士卒们所理解的战争,其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朱元璋听燕王想法,听到很多情绪。唯独没有听到忧虑与恐惧?似乎燕王从来没有想过大败。

    是的,朱元璋也知道,以而今大明的国力与军力,只要不是太废材的将领,都不可能败,最多小挫。但是,为将之人,却不能有这样的想法。

    只是,朱元璋的做法,让燕王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知道朱元璋是什么意思。

    是,许了他储位?还是没有?

    如何说是许了他储位。好像没有说。但是如果不是,却让他与徐达接触。虽然徐达是燕王的岳父,但实际上,徐达从来与女婿保持距离。两家的交情,不过是逢年过节派人送礼而已。更多就很少了。

    不是燕王不想亲近徐家,而是徐达拒人于千里之外。

    毕竟徐达身处嫌疑之地,与燕王走太近,对谁都不好。而今燕王却有了奉旨见徐达的机会,如果将徐达拉入他的阵营,这储位之争,就赢了一半。

    朱元璋其实内心之中,也没有决定。

    燕王其实不错了,与太子相比都不算差。

    太子精通内政,对大明内部的问题更了解,威望也更高。但是为人却不够坚毅,最少不如燕王坚毅。如果太子处在历史上燕王的位置上,决计不可能靖难成功的。

    但并不代表,太子比燕王弱。

    如果朱元璋统一了太子的政见,也就是徐徐图之,一点点推进变法,太子决计做到要比燕王好。但真遇见危机了,在非生即死的紧要关头,太子又不如燕王了。

    只是,朱元璋想要的是一个从内心里支持变法的储君,而今的燕王从内心之中,就没有这根弦,他看变法的角度,与看朱元璋开国以来的种种改革没有什么区别,并不能理解变法重要性。

    燕王可以做一个不错的皇帝,水准以上。但是却未必会是一个能够推行变法的皇帝。

    在朱元璋这里,不过是备选而已。

    就这样燕王在朱元璋这里没有得到一个答案,只能稀里糊涂的走了。燕王直接去了魏国公府,希望魏国公能给一个答案。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