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一章 高丽王室血脉

第六十一章 高丽王室血脉

    大明公务员第六十一章高丽王室血脉第六十一章高丽王室血脉

    姚广孝说道;“上任高丽国王,也就是朝廷追谥的恭愍王不管有几个儿子,此刻也不作数了。而今这位高丽王是不是恭愍王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到了这个局面,谁也不会让恭愍王的儿子,再登上那个位置。只能往上找。恭愍王上面,元廷追谥的忠定,忠穆王一脉,为元廷所废,他们的后人,早就被赶尽杀绝了。恭愍王是一个有手段的人。只可惜死于非命,身后事来不及布置。恭愍乃是忠肃王之次子,而忠肃王长子一脉,就是忠穆王一脉,也就是说,忠肃王没有别的儿子了。只能往忠肃王以上找。忠肃王乃忠宣王之次子,上面倒是有一个儿子,还是世子,但是被忠宣王赐死了。到底是为什么,现在还是一个谜团,我也探不出来,不过,很多人都说是元廷逼忠宣王杀子的。忠宣王乃忠烈王之子,而忠烈王与父亲元宗,关系很不好。元宗有三个儿子,但是忠烈王与元宗差点父子相残,那对两个弟弟。从王禑,到恭愍,忠肃,忠宣,忠烈。五服之内,只有忠烈王之子,沈王一脉。这沈王一脉,却是亲元的。一直在元廷为官,当初恭愍王一死,元朝就有意送当代沈王脱脱不花,来继承高丽王。但是总就不行。而脱脱不花也死了,而今元廷有没有沈王,沈王是哪一个,也不大清楚了。”

    “高丽王氏,人丁单薄。当今王室,五服之内,没有一个姻亲。纵然五服之外,有些血脉传承。而今又有几分权势。我的意思很明白了。请陛下择一子为高丽王。两全其美。高丽国存。而为朝廷内藩。朝廷也可以放心高丽一国。而且我们也可以在高丽放手施为,为王前驱。”

    姚广孝这一番话,就看出了姚广孝的政治智慧。

    一场战事开始容易。但是结束不容易。

    而高丽之战,更是在何夕没有准备的情况之下,仓促开启的。如果结束何夕心中还没有想法。无非是打服而已。这虽然是一个笨方法,但也是最后的方法。

    因为损失会很大的。

    高丽毕竟五百年之国,一下子郡县之,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以参考明灭安南之战,前后三十年,最后还是放弃了。明朝人自己人讨论,都认为,当时如果让英国公张辅,与黔国公沐英一样,世镇安南,安南是可以抚定的。

    而沐英世镇云南,其实就是一种半封建的办法。而今何夕推行的海外封藩。更是一步到位了。

    而且这也是对李成桂政治试探的绝妙回应。一个借兵平叛,拨乱反正。一个是送子入高丽,存亡继绝。

    高丽现在这个样子,选一个高丽王五服之外王氏血脉。固然是高丽士族的期望。但是大明的朱家,高丽人就不效忠了吗?如果高丽人有那么多忠臣孝子,为什么李氏朝-鲜建立之后,为高丽一朝效死的,也只有郑传道的同学,郑梦周数人而已。

    而且何夕此刻也明白,李家篡位为什么那么容易成果。高丽王家几乎已经绝嗣了。

    姚广孝在高丽才几日功夫。就将别人毫不关心的事情,查了一个遍。给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正是姚广孝才能所在。

    何夕说道:“妙极。看看李成桂如何应对。我立即具本上奏,请陛下择贤王守高丽。不过高丽繁杂,过一两年再到任不迟。”

    何夕的计划,是从高丽这里迁徙很多人口。填充辽东。让一个新的高丽王在,哪怕这个高丽王姓朱,也是不行的。毕竟而今高丽的百姓,迟早是这位高丽王臣民。

    不过,何夕相信朱元璋会答应的。

    一来,这是朱元璋的意思。二来,朱元璋吸取历史上靖难之战的教训,是很在乎强干弱枝的。高丽海东大国,人丁数百万。仅仅从人口上来看,不下山东。如果能励精图治,称雄辽东,是毫不费力的。

    历史上明代,在鸭绿江流域的争夺之中,让给了朝-鲜。固然对大明来说,鸭绿江上游的崇山峻岭,没有什么吸引力。但同时,也是辽东各方面都比不上朝-鲜的缘故。

    辽东一地不足以与朝-鲜相争。而朝廷对这边角之地,又没有兴趣。而朝-鲜又很恭敬。自然不在乎这一点地方。

    即便,高丽王是他朱元璋的儿子。在国家大事上,朱元璋也是毫不含糊的。甚至何夕怀疑,朱元璋所封的高丽王,所占据的版图与而今的高丽相差很远,会被狠狠的割上一刀。

    所以,何夕需要一两年来布置高丽的局面。但是其中微妙之处。只有何夕与姚广孝数人心领神会。

    ------

    姚广孝离开息城,在数百骑马护卫之下,一路东进,进入平城之中。在郑传道的陪同之下,见了李成桂。

    姚广孝先看了李成桂的面相,心中一叹。暗道:“此人乃是猛虎之相。虽有化龙机缘,但是似乎把持不住,晚年难免蹉跎。不过,到底有几分枭雄之色。只是浅水难出蛟龙。可惜了。”姚广孝与李成桂相对行礼之后。姚广孝说道:“将军,听闻宁有孽种混入高丽王室血脉,万万想不到,这孽种居然成了高丽国君,此事骇人听闻之极,外臣以为,拨乱反正固然重要。但是存亡继绝,令高丽有主,社稷有托,才是最重要的。不知道高丽王室之中,血脉相近宗室之中,有何人可托社稷?”

    姚广孝这一问,李成桂顿时尴尬了。他对高丽王室的族谱不大感兴趣,但是在他的印象之中。好像没有?

    于是他看向了郑传道。好在郑传道作为谋士,还是合格的。心急电转之间,想起一个人。说道;“明宗大王七世孙,定昌府君王瑶。”

    郑传道之所以想起这个人。还是因为在恭愍王非正常死亡之后,有心人想推举他为王。结果王禑上位之后,遭到了流放。

    姚广孝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请恕在下学问浅薄,不知道贵国明宗大王在位时期,是中原哪位皇帝在位?”

    郑传道说道:“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宋孝宗在位之时。”

    “哦------”姚广孝沉吟片刻,说道:“不是我说啊,这血脉也太远了。明宗皇帝都是两三百年前的人了。今日高丽的局面,是他能收拾得了吗?由藩王继承大统。本就是非常之事,血脉隔这么远,人心岂能服啊?难道没有血脉近一点的?”

    郑传道说道:“定昌府君之祖母乃是忠惠王之女。从此来看,也算血脉近一些。”

    姚广孝勃然大怒,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同姓不婚,礼仪之大也。如此同姓之婚,我大明决计不认的。还请另选贤良。”

    同姓不婚,其实在大明也宽松了。但是再怎么宽松,也没有到一个祖宗下面相互联姻。一般来说,那些天南地北同姓,决计不是同一个祖宗,或者即便是同一个祖宗,并不知道的情况下,才会结亲。

    这种明知道是同一个祖宗。居然联姻。姚广孝的愤怒是假装的。毕竟,以姚广孝的心思,很难有什么东西让他真愤怒了。姚广孝又不是真正的儒家卫道士。别说同姓结婚了。就是王室内部通婚,只要不威胁到姚广孝的利益,姚广孝也不在乎。

    不过,姚广孝也是有一些疑惑的。高丽人真的是一点脸面都不要了。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