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三章 再临旅顺口

第三章 再临旅顺口

    大明公务员第三章再临旅顺口第三章再临旅顺口

    何夕到旅顺口的时候,码头上已经有很多人等候了。

    为首是叶旺。叶旺不仅仅是来迎接何夕的。也是迎接自己的儿子的。叶沈在何夕的身边,在南洋也积攒了一些功劳,而今已经算是千户了。不过跟随何夕,没有带兵。此刻到了辽东,就可以下去任实职了。

    虽然依然在父亲麾下,但也算不得徇私了。

    其次就是黄子澄。

    黄子澄在辽东的权力极大。

    这是因为辽东到底是军管,几乎没有什么正经的文官。之后山东省设按察使什么的,也是后来的事情。所以黄子澄在辽东是处于没有上司的情况下。或者说,黄子澄的上司在济南,在京师。

    而叶旺虽然辽东官职最大的一位,但还真管不到黄子澄。

    再加上叶旺看在何夕的面子上,不仅仅不限制黄子澄,还给予扶持。所以黄子澄的权力几乎不受限制。这才有而今的成绩。

    何夕一到旅顺口,与这些人寒暄一下,就不用提。

    他仅仅是转了一圈,看了一眼,就觉得旅顺口已经大不一样了。首先是旅顺口的码头泊位。虽然说,旅顺口是天然良港,但是码头与泊位,还是需要人工建设的。

    比何夕上一次来多了很多。

    而且旅顺口的各种店铺也多了不少。

    之前来往的都是衙门中人。故而这里的商铺不多。但是而今有大量商人来往。自然有了需求。才有这么多新开的商铺。除此之外,就是仓库了。

    密密麻麻的仓库,有好几里长。这都是从南方转运过来的粮草,当然了,这仅仅是一个中转站,还需要一站一站转运到前线去。而另外一些地方,露天地放着很多大木,几乎是一座木头山。堆积得很高很高。

    人走在其中,甚至有迷路的程度。

    何夕见状,忍不住说道;“子澄,你在辽东做的好大事业。”

    黄子澄说道;“老师谬赞,没有老师提携与安排,我也没有今日,我不过是按照老师的规划,下一些苦功而已,这里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其中有一百万石都是航海侯转运的。而用木头买来的,却只有五十万石。”

    “已经很少了。”

    何夕说道:“五十万石还少吗?不少了。”

    五十万石是什么概念,在此之前,大明每年运送到辽东粮食大概也就这个数字。就足够辽东军民过得差不多了。毕竟辽东是可以屯耕的。只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影响农业生产,还有大量脱产人员,这才有粮食缺口的。而今辽东粮食产量固然不高,但是人也少。如果没有战争,自给自足是不成问题的。

    何夕说道:“我离京之前,已经上奏朝廷,升你为辽东参政。负责伐木事宜,分管鸭绿江两岸。你要再接再厉,不要让朝廷失望。”

    明代的参政,比不上唐宋的参政,唐宋的参政,就是参政知事,其实就是丞相。而明代的参政,不过是布政使的副手。但即便如此,也是三品官。即便是在权代,但是对一个几年前还是知县的人来说,也是升官好像起飞一般。

    不过,何夕既然当了辽东巡抚,他内心之中就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辽东设省。

    辽东设省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就是安全。只要周围没有敌人的情况下,辽东才能脱去军管。其次,就是民户足够。没有人就没有一切,一个县最少也有一两万人。想要设省,而今的几十万人根本不够。

    不过,这两个问题都会解决的。

    既然辽东设省了,自然有很多空位。黄子澄官职太低了,恐怕抢不到最肥美的一块了。

    何夕这也算是公私两便了。

    给国家办事是一回事,并不妨碍给自己人捞一些好处。毕竟人都不真空生物。何夕真大公无私,被别人占便宜不少,还伤了自己的士气。如此提拔黄子澄,也未必没有千金市马骨的意思。

    黄子澄说道:“学生定然竭尽全力为朝廷办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何夕说道:“听说你修建了一个造船厂?”

    黄子澄说道:“就在这里。”黄子澄指着一侧说道。

    何夕转眼看过去,只看见大片大片的木头,说道;“走看看去。”

    黄子澄引路,一行人走了过去。何夕远远地看见这些木头,忽然发现不一样了,之前的木头,都是大规模堆叠,并没有什么讲究。但是而今的木头摆放却很有规律。

    这是在阴干。

    穿过这些木头囤积的地方,何夕就看见大面积的空地。在空的远处,是一条河。河将要入海的地方,与海洋似乎连成一片,很宽阔。而地面上有很多木质的滑轨。一些成型与没有成型的船只都用石头与梁柱支撑好。

    何夕明显地看到了龙骨的结构。这些没有修建好的船只,就好像搁浅在陆地上大鱼一样,露出了自己的脊梁,与一根根粗大的鱼刺。

    一旦修建好了,就会被人顺着滑轨推进大海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船坞。总之,占地很广大,各种工具都应有尽有。

    更让何夕感到满意的地方,不是别的。而是整个工厂,是有一种分工的逻辑在里面的。与何夕在宁波看到的造船厂不一样,那些造船厂与其说是厂不如说是作坊。

    每一艘船都没有一定之规,看工具的心情了。

    而这里不一样,虽然这里也需要大匠主持,但是很多地方,都看到未来工业生产的注脚。

    黄子澄毕竟是听何夕讲过课的。

    何夕说道;“子澄,你学得不错啊。”

    黄子澄说道:“我才学得老师十之一二。如果葛师兄来了,这就是雕虫小技而已。”

    何夕说道:“葛天工也来了。”

    何夕带来的不仅仅是葛天工,这一次靖海商号出动了好几艘船,才将何夕与何夕的随员带了过来,其中就有国子监很多人,以及葛天工为首一大批工匠。

    黄子澄大喜说道;“葛师兄也来了?那太好不过了。”

    黄子澄之所以如此期盼葛天工。是真正做事的时候,才感受到技术的重要性。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黄子澄与其他人不一样,到底是在何夕座下听过课,对技术没有偏见。更是有主动改革技术,该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动力。黄子澄在开林场的时候,也搞了一些技术的改良。

    只是,黄子澄毕竟不是做这个的,他这方面很多知识,都是听课,与同学交流之中得来的,自己并没有太多研究,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极限了。

    有葛天工这个专业人士在,定然能帮他的大忙。

    何夕说道;“好了。我来这里,不是听好听的,是来解决问题的。你们师兄弟想叙旧,先等等。先找一个地方,好好说说辽东的问题。”

    “是。”一行人说道。

    ------

    旅顺口附近一个千户所的正堂里面。

    何夕听他们说辽东所面对的问题。

    叶旺说道;“刚刚得来消息,黄河大水,山东损失惨重,陛下下旨,减免山东钱粮,二百余万石,河南钱粮几十万石。如此一来,今秋的作战计划推迟了。其实这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否则的话,我们今后一个月之内,就必须将这一百多万石粮食,运输沈阳以北的镇北关,估计所有军民都必须全面出动。今年秋天的收成就没有了。”

    “明年再开战,好歹让我们有喘息之机。”

    何夕皱眉,说道;“为什么不提前运输?怎么拖着这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