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230章 巡视渔场

第230章 巡视渔场

    吴咏只在山阴县的太守府住了一晚,便乘坐马车赶往鄮县。

    这会儿鄮县被大量海塘和江涂侵占着,后世大半的陆地还不见踪迹,所以为了方便出行,一行人便乘船去往舟山渔场。

    其实这时还没有舟山一说。

    春秋时,舟山属越,称“甬东”,又喻称“海中洲”。

    也是吴咏为了方便,随口一说。没想到伏牛山的那些寨民便占据几座岛屿,以舟山为名。

    “贵客说的舟山,等闲人还真不知晓!”船夫是一位老者,很是健谈,一边撑船,一边同吴咏闲聊。

    吴咏笑着问道:“老丈,这是为何?”

    “不瞒贵人,这舟山之名,以前从未有人听说过。今年开春的时候,突然有一群人占据海中洲的几座岛屿,改名舟山岛。自此开始煮盐捕鱼,生活下来。”

    “哦,竟还有此事,官府的人没说什么吗?”吴咏继续打探道。

    老者不屑道:“都是些海上的无人之地,官府管他做甚!他们巴不得有人居住,还能借此收些税呢。”

    接着,他又惊叹道:“还别说,这些人真是手段通天,他们不仅在海中洲生活下来,还发现了一处渔场。借此制成的咸鱼干,不仅在会稽郡引起巨大凡响,就连吴郡的商贾也经常到鄮县贩卖。”

    这时岑晟插言道:“就没有人找他们麻烦吗?”

    老者看了他一眼,叹息道:“怎么没有!不过都被他们一一解

    决了。”

    说完,他看看四周,小声道:“据说胡玉几次三番带领海盗想去劫掠他们,都损失惨重,折了不少人手进去。”

    吴咏笑笑,没说什么。他心里自然清楚原因,因为这是他从中牵线的。

    在伏牛山的寨民到达舟山,发现渔场后。吴咏就跟洛阳的五姓侯府商议对策。

    他们在听说舟山那个地方可以制作无穷无尽的咸鱼干后,立即决定派遣精壮的私兵精卒去支援。

    这才有了后来的海盗,数次铩羽而归的情况。

    这时的海盗还没有后世那样泛滥,他们吓唬吓唬普通百姓还行,对上真正经过训练的士卒,只有被碾压的份。

    说话间,船只已经来到所谓的舟山岛。

    “来者何人,速速报上名来。”还没等船靠近,岛上就传来质问声。

    吴咏听到喊声,感觉有些熟悉,等一看那人的面容,顿时笑着喊道:“朱旺,是我!”

    “啊!吴咏,你怎么来了。”朱旺惊呼一声,随即吩咐道:“快放行,让他们进来。”

    此时岛上人头攒动,看起来热闹非凡。

    吴咏示意鄢展给了老者一把铜钱后,便带着成昭等人上了岛,与朱旺会合。

    两人见面,自然都十分高兴。在得知吴咏只是过来看看,朱旺虽有些失望,还是将吴咏领去见了岛上的负责人鲜于策和李擎。

    鲜于策原是伏牛山十二寨主之一,因为有些武力,便带领寨民来到舟山岛执行吴咏的计划。

    李擎乃是

    五姓家族李氏子弟,武力和才学都是有的,才被指派到这里。

    他们听到吴咏来了,立刻丢下各自手中的工作,过来拜见。

    等他们来到会客厅,此时吴咏身边已经围满了人。

    如今岛上的居民,不禁有伏牛山的寨民,也有许多五姓家族的子弟。就是复望里也来了不少人。

    这些人都是因为咸鱼干有巨大的利润,才来此拼搏一下,以便改善家里的生活。

    他们听到吴咏来到此地,便不约而同聚集过来,想与吴咏攀谈一二。

    “吴咏,你不在洛阳陪天子读书,怎么来这里了?”

    “是啊,吴咏你来这里,怎么不提前通知我们一声。”

    “哈哈,吴咏你既然来了,一会咱们下海比赛游泳可好?”

    ……

    众人七嘴八舌的问话,让吴咏被他们吵的一个头二个大。

    就在他不知怎么回答时,李擎出现了,只见他大声喊道:

    “都聚在这里做什么?活都干完了吗?日落之前没干完,可是要扣工钱的。”

    话音刚落,人群立刻散开,吴咏这才松了口气,与两人见礼。

    李擎听到吴咏的来意后,便笑道:“既如此,我就带你在岛上四处转转。”

    “那就多谢伯父了!”吴咏拜谢道。

    李擎摆摆手,“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再说要不是你的主意,这舟山岛可没有如今热闹的景象。”

    说罢,李擎便与鲜于策一起领着吴咏四人来到港口处。

    此时正有数十条渔船靠岸,一筐筐

    的渔获不断被卸下船。

    吴咏一看,好家伙,都是大黄鱼,而且,还都是一尺以上的大鱼,这一条最少也有两三斤重,搁在后世能卖到天价!

    大概半个时辰过去,船上所有的渔获都被卸下来,渔船又开始出发捕鱼了。

    “如今他们每天都是出船两次,每次差不多都是满载而归。”鲜于策解释道。

    吴咏粗略估算一下,虽然现在由于技术的原因,使用的都是搭载四五人的小渔船,但一船也能拉上千斤的渔获。

    因此,他们出海一次,便能收获数万斤的渔获,一天下来怎么也有十万斤。

    什么,你说不一定每次都满载而归?

    开玩笑,你当这时是后世啊,这舟山渔场可是从来未开发过。

    至于鱼够不够捞,这个也完全不用担心。

    要知道,后世舟山渔场在疯狂捕捞的情况下,每年还能收获数十亿斤甚至上百亿斤的渔获呢。

    这会儿,这些天然渔场里的渔获基本上就没人动过,一年捞个几百万斤,简直就是毛毛雨。

    说实话,最初的时候,鲜于策心里也没底。连渔船都是租借别人的,等他真正见识到渔船的鱼群后,立刻拍板买下数艘渔船。

    这不,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发展了数十艘渔船,就这还不够用!他打算明年至少要将渔船的数量翻倍。

    接下来,两人又带吴咏去参观了晒盐池。

    先前说过,东汉的盐铁政策是官营和私营结合。

    由于盐铁开放,盐

    价已不象西汉那样统一控制,而为市场供需所调节。

    但即使如此,老百姓吃一点盐巴都成了一笔巨大的开支,很多老百姓炒菜时都要数着盐巴一粒粒下锅的。

    当然如此昂贵的价格,也和此时的落后生产工艺有关,时下基本用的是煮盐的方式。

    这种制盐方法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木柴,铁锅的损耗也很大,一般几次下来铁锅就要报废了,大多数人家是舍不得用家里仅有的铁锅去干这种事的。

    并且一锅海水煮干了才能获得可怜巴巴的几粒盐巴,效率非常差。

    据说春秋时代煮海为盐的齐国,把临淄附近的树林几乎砍伐殆尽了。

    而发明成熟与宋明之际的晒盐法,却充分利用了盐分的高浓度析出,可以轻松的生产出大量的海盐,省却了大量的燃料和熬煮的人力。

    舟山这地方,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海水盐度较大,且水质较好,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盐场。

    所以吴咏完全有信心,不仅能做出盐,还能做出上等好盐!

    是那种颜色雪白,晶体颗粒细小,具有纯正鲜咸味的上等好盐,这种盐除了没加碘以外,和后世居民们吃的盐已经毫无二致。

    这和时下百姓吃的那种颜色黄不拉几,味道又苦又涩的盐巴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并且最关键的是,先进工艺做出来的先进海盐,成本还极其低廉,甚至能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能让老百姓完全吃

    得起!

    不过吴咏并不打算这样做,因为极有可能会遭来朝廷和其他世家大族的围攻。

    他只打算制作出‘雪花盐’供给权贵世家。

    至于普通百姓,他打算卖咸鱼干。

    毕竟盐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吃,在古代还是最佳的保存食物的手段。

    各种的腌rou、咸鱼等等都依赖大量且廉价的食盐,特别是舟山岛,如今有了大量成本低廉的食盐,在丰渔时节的渔获都可以贮存起来,作为储备的口粮。

    至于高盐量摄入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算了吧,吃咸鱼吃出来这些病,在此时通通属于富贵病,普通百姓就是想得也没办法得。

    当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他完美避开了与朝廷和世家大族的冲突!

    你说我在销售私盐,扰乱市场?

    吴咏会拎起一条咸鱼干来让对方看看清楚!上面哪有盐!

    当然认真说起来,这有狡辩的嫌疑,或者说有打擦边球的嫌疑。

    但是吴咏以为,只要对百姓、对国家、对整个民族有益,狡辩一回又有何妨呢?

    所以吴咏有信心制作出咸鱼干,推广咸鱼干,并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当然就制作咸鱼干来说,需要两种原料,鱼和盐巴。

    但这在舟山岛都不是问题,就地取材即可。

    “走走走!咱们一起去看看咸鱼干的制作!”

    吴咏一声吩咐,于是一行人又来到岛上的一片平坦宽敞场地中。

    现场这会都有一二百号人,每个人都是十分忙碌。

    左边区域

    放置了大量新鲜渔获,也是人最多的区域,大家坐在小板凳上,杀鱼的杀鱼,刮鱼鳞的刮鱼鳞,说话的功夫都没有。

    右边区域,放置了一排排的大缸,不断有杀好的鲜鱼被放入缸中。

    不远处还有一桩桩木头搭制的架子,上面正晾晒着已经腌制好的咸鱼。

    吴咏看着这一切,心中也是十分欣慰。

    有些事情,他既然来了这个世界,就必须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