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犬子汉高祖在线阅读 - 113章 丹书铁券

113章 丹书铁券

    昔千金买马骨,天下英才来;今刘邦封雍齿,功臣乃安心。

    “连雍齿这最让陛下痛恨的人都能以功封侯,食邑还如此丰厚,我们看来不用着急了。”

    那些在朝堂上争功劳,在私底下往来议论,让刘邦心惊害怕有人会在都城造反的功臣们,有了吕雉说的雍齿这个幌子在引诱招摇,都不再sao动不安了。

    刘邦为此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刘邦采取了时间跨度大、批次多而人数少的方法,尽量减小分封带来的冲击力。

    和项羽不同的还有,刘邦放了一个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大招,那就是:丹书铁券!

    “太上皇,您快看看!这是陛下赐予我的。”

    审食其一脸兴奋,闪现着荣耀的光彩,而旁边的赵功则无比羡慕地看着他——当然嫉妒也有,但恨就不知道了,想来是没有。毕竟,赵功虽然名字里有功字,但论功劳确实不够像审食其一样封侯的。

    啊,传说中的丹书铁券,原来就是一块像后世还能看到的屋瓦样子的弧形铁片啊!

    所谓丹书,就是用朱砂写字,那当然就是红色了。在瓦状铁片上,用朱砂写着:“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底的像磨刀石那样,你们的封国也会永远安宁,对你们恩泽延续到子孙后代。)

    下面的字体则比较小一点,写明了赏赐对象、所封侯位名称和封赏的时间。审食其早在刘邦称帝前,就被封为辟阳侯了,可看他今天的样子比当初接到诏书还高兴,这是为啥?

    ”陛下说了,所有封侯的功臣都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呢”。审食其的话解答了刘执嘉的疑问。

    原来,这丹书铁券就和兵符一样,是一分为二的,另一份丹书铁券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头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好,很好。”刘执嘉把玩多时后,还给审食其,点头称赞道。

    在刘执嘉的眼里,这精致的丹书铁券,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公证文件,相当于给当今和后世的皇帝与臣民一个公信证明,证明了刘家的大汉天下从何而来,这些功臣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又获得了何等的荣耀与地位待遇。

    这是谁人的主意呢?

    刘执嘉没有问审食其这个问题,想来答案比较明显了。

    从逻辑上推断,这些获得丹书铁券的功臣们不会自己要求这个东西,毕竟他们争功也只是为了获得封号和封地,这种史无前例的玩意他们哪怕就是想到,怕也不会有哪个人主动去向刘邦提出吧?

    最大可能是刘邦以此向天下和后世人宣示,自己切实论功行赏了。这刘家天下是靠这帮功臣们打下来的,自己后代要遵守这份封赏的承诺,而功臣的子孙们也就要世代为刘家天下忠心效力。

    只要刘邦自己有了这个想法,当然会有机灵的手下帮他落实,例如那个博士大儒叔孙通,有很大可能是这家伙cao作的。

    说实在的,刘执嘉对这个人没啥好感,因为在他的眼中,用前世的话来说,这是个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似乎就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只会看老板眼色拍马屁而已,当然所谓情商、智商都在线,办事能力也挺强的。

    换句话说,这叔孙通绝对不是那种穷酸的腐儒书生,他善于把自己的知识能力变现成为自己的功名利禄,也算是大儒里的一个异数了。

    回忆起耳闻目睹的叔孙通的事迹,刘执嘉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也更暗自叹服叔孙通留下的“木马”或者叫“后门”,想起了前世自己作为码农的知识,刘执嘉觉得用这两个词来形容比较合适。

    想当初,叔孙通凭自己的才学当了秦始皇的待诏博士,大约相当于中科院的预备院士或者中央政策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吧?可当那些博士们如实告知天下有叛乱、需要继位的秦二世胡亥出兵镇压时,叔孙通却睁眼说瞎话,说天下归心根本就没有百姓造反,只是一些盗贼而已。

    结果,那些说实话的博士们都被投进了监狱问罪,而叔孙通却由待诏博士一跃而成为了秦朝七十个有编制的正式博士之一。当然,叔孙通说瞎话只是为了自保而已,很快他就逃跑投奔了项梁,接着是楚怀王,然后又投奔了项羽。

    等到刘邦攻进彭城后,叔孙通又投降了刘邦。就这样算,叔孙通前后都换过五个老板了!

    不过,不得不说这家伙的眼光还不错,就此他跟定了刘邦,项羽回军夺回彭城、刘邦惨败逃跑时,叔孙通也跟着逃跑了,看来他知道以项羽的脾气抓住他下场会很惨吧?

    不过,这家伙的情商很高,智商和才能确实也挺高的。

    起初他以本色的儒生打扮拜见刘邦,可发现刘邦讨厌儒生,就改穿短衣服,一副楚人的打扮,以讨刘邦高兴。

    还有,叔孙通投靠刘邦的时候,跟着他一道前来的弟子有一百多人,但是叔孙通一个也不向刘邦推荐,而是专门给刘邦推荐了一些旧日的土匪强盗。

    他的弟子们都在背后骂他说:“跟了他这么多年,今天跟着他又投靠了刘邦,可是他不推荐咱们,而专门去推荐那些大坏蛋,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叔孙通听说后,就对他们说:“汉王现在正冒着枪林箭雨打天下,你们能去打仗吗?所以我现在只有先给他推荐那些能够冲锋陷阵、斩将拔旗的勇士。你们要等一等,我是不会忘了你们的。”

    听听,就这人的情商和智商,不出人头地才怪呢!

    当然,以他的声望和地位,刘邦也没亏待他,刘邦也让叔孙通当了博士,赐号为稷嗣君。

    不过,让平级使用的叔孙通平步青云,做到如今的九卿之首的太常高位,主要靠他看透了刘邦的心思,研究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的朝廷礼节。

    当刘邦看到,昔日那些桀骜不驯的战将功臣们,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进退有据,对自己诚惶诚恐、肃然起敬,刘邦大为满意,说:“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皇帝的尊贵啊!”

    而接下来,叔孙通乘势兑现了自己对弟子的诺言,向刘邦请求说:“各位弟子儒生跟随我时间很久了,跟我一起制定朝廷仪礼,希望陛下授给他们官职。”

    于是刘邦就让叔孙通的弟子们都做了郎官。而叔孙通出宫后,更是把刘邦赏赐的五百斤铜,都分赠给各个儒生了——要知道,刘邦允许民间铸钱,每个铜钱即使严格按照秦半两的重量,是8克左右。而随着私铸钱的泛滥,最轻的汉半两钱甚至只有1克多一点。

    汉承袭秦的计量单位,西汉一斤相当于现在256克。算算看,500斤铜那得是多少钱啊!刘执嘉最后算下来,这些铜变成钱,可以换3500多斤大米了。这在如今民生凋敝、急需休养生息的大汉初年,是多么可观的收入啊!可叔孙通却把它全分给手下了,看来叔孙通的成功还真不是偶然呢。

    就由散尽500斤铜的举动,刘执嘉对叔孙通的看法有了一点改变,这个精致利己主义者似乎也泽被了不少人啊。

    怪不得他手下的这些儒生都高兴地为叔孙通在天下扬名,说:“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看来,这叔孙通今后可能还会得到刘邦进一步重用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否看到那一天,并和这叔孙通有交集了。

    看看,这样一个不拘泥古礼、与时俱进的聪明人,如今又身为太常这个负责朝廷与宗庙礼仪,主管太学和朝廷博士的负责人,设计这样的一个丹书铁券,不是刚好发挥了他的才能吗?

    当然,这都是刘执嘉猜的,想来即使问审食其,可能他也不知道吧。

    可是,这丹书铁券并不简单,背后还有“后门”或者叫“木马”程序在潜伏,随时可以发挥刘邦想要自主发挥的作用,这点可能那些沉浸于荣耀中的功臣们绝少人能意识到吧?

    刘执嘉苦笑摇头,心里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