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大禹治水奇遇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八章 伏羲赐量天尺

第二十八章 伏羲赐量天尺

    一直到这时,大禹才恍然大悟:原来一路上遇到的这八个人乃是八卦所化。

    那个女童乃是兑卦所化,兑卦为正西之卦,为泽,为黑色,为少女,为物则为羊。故尔设下了沼泽阵。

    那个男童乃是艮卦所化,艮卦为东北之卦,为山,为红色,为少男,为物则为狗。故尔设下了崖壁阵。

    那个少女乃是离卦所化,离卦为南方之卦,为火,为黑色,为中女,为物则为蚌。故尔设下了喷火阵。

    那个少男乃是坎卦所化,坎卦为正北之卦,为水,为红色,为中男,为物则为马。故尔设下了洪水阵。

    那个青年女子乃是巽卦所化,巽卦为东南之卦,为风,为白色,为长女,为物则为雉鸡。故尔设下了飓风阵。

    那个青年男子乃是震卦所化,震卦为东方之卦,为雷,为玄黄,为长男,为物则为龙。故尔设下了雷电阵。

    最后面的这二位中年男女,妇人乃是坤卦所化,坤卦为西南之卦,为地,为母,为黑,为物则为母牛。

    男人乃是乾卦所化,乾卦为西北之卦,为天,为君,为父,为深红,为物则为老马。

    这八个人既然是八卦所化,那么他们的主人自然便是人文始祖伏羲了。

    书上说,天帝有女曰华胥氏,被封为九河女神。

    一日,九河女神游到流华之渚,遇见了一位由彩虹化作的男子,便与那男子产生了爱慕。怀孕一十二年之后便生下了伏羲。后来又生了女娲,伏羲与女娲是兄妹。他们的的身上都流淌着天地的血统。

    伏羲生于雷泽,故《易》称伏羲出乎震。每年的正月十六日便是伏羲的生日。

    他以风为姓,号为庖牺氏。人面蛇身,头上长一对龙角,身上覆盖着金色的鳞甲。是华夏‘龙’的形象。他为人淳厚,有大智慧,有盛德,继天而王。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削竹为矛,结绳为网,教人渔猎。

    伏羲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他给人类制定下了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以及婚丧嫁娶的规矩。

    当初,女娲用黄河边上的泥土造出人来。伏羲看见世界上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人。乱哄哄的没有一点规矩。

    有男人,也有女人。男人和女人之间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会产生性爱。由于没有还没有婚丧嫁娶之礼,所以男女之间产生了‘乱婚‘和‘群婚’的现象。

    伏羲意识到到,照这样长久下去,势必会造成近亲婚配,以致luanlun。要是那样的话,人类就会退化,是自寻灭绝之路。

    因此必须得制定一套做人的道德规范,还要立一个婚丧嫁娶的规矩。

    于是伏羲规定:第一,兄弟姐妹之间不许结婚。第二,近亲不许通婚。第三,同族不通婚。第四,实行一夫一妻制。第五,夫妻共同抚养子女。第六父母老了的时候,子女要赡养父母。第七父母死了,要安葬。第八,要祭祀祖宗。这就叫做‘慎终追远’。

    从此以后人类社会才有了规矩,才有了道德规范。人们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伏羲还创立了华夏族“龙”的图腾,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称王在位一百一十一年,是华夏族的三皇五帝之首。

    大禹据自己读书得知,伏羲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难道他老人家还在人世吗?

    如果真的是伏羲召见自己,那可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所以一定要跟那乾、坤二卦所化之人前去看一个究竟不可。

    于是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随着这一牛、一马走进了山洞。

    走进山洞之后才看清楚,原来山洞内还挺宽阔,足可以并排走三、五个人。山洞的顶部悬浮着一颗夜明珠,有桃子一般大小。

    先前走进山洞的牛、马,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夜明珠在前边引路。

    大禹等三个人,跟着夜明珠向山洞深处走去。走了约莫一柱香的功夫,前边露出了一丝亮光。越往前走,亮光越大。再走一阵,面前豁然开朗,原来已经走出了山洞。

    山洞的出口就开在悬崖上,悬崖下面是一道大峡谷。峡谷有几十里宽,往两头看,望不到尽头,不知有多长。峡谷之中云蒸霞蔚,深不见底。

    再向四外看,悬崖峭壁都被山岚拢罩着。整个山谷都变成了天蓝色,与天一色。山洞口下面有石磴通向谷底。

    大禹带着玄弓、黄戈循着石磴向下面谷底走去。石磴有一千多级,三个人走了大约一柱香的功夫,才下到谷底。

    放眼四望,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野鹿成群,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青草。仙鹤起舞,在池塘边优雅地踱着步,啄食着鱼虾。山花遍野,野果满枝。

    在一面的坐北朝南的巨大的崖壁下面,有一处巨大的石窟,气势雄伟,像是一座宫殿。

    外面立着四根巨大的黑色大理石的殿柱。宫殿的门前一字排开站着八个人,正是路上见过的八卦所化的那八个人,乾卦和坤卦站在中间,其余各卦,分立左右。

    乾卦所化之人见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走到跟前。开口说道:“请大禹公子带着玄弓、黄戈二将进殿觐见我

    那八卦在前边引路,大禹带着玄弓、黄戈跟在后面。

    进了大殿。抬眼一看,大殿宽敞明亮,白玉的殿柱,水晶的穹顶。花岗岩的殿壁上镶嵌着夜明珠,照得殿内明亮辉煌。大殿的正中有一座高台,高台的正面画着太极两仪之图,八方摆设着八块正方形的黄金版,上面分别刻着,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符号。先前那八个人分别站到了各自八卦符号的前面。

    高台之上坐着一位王者。看那王者,头戴金冠,相貌庄严,宽额头,高鼻梁,双睛如虎,目光深邃,双眉如剑,斜插入鬓。颌下五缕长髯飘洒胸前,头上生着一双鹿角。身躯像一条巨大的蟒蛇,遍身覆盖着金色的鳞甲。巨大的身形在高台上盘成一个盘,高昂着头,注视着大禹。

    大禹三人看罢,不禁都是一怔:难道这便是我们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吗?这哪里是人?分明就是一条龙啊。

    大禹低下头仔细一想,豁然明白了。对啊,伏羲本来就应该是龙啊。我们常说我们华夏族是龙的传人,那不正是说我们的祖先就是龙吗?伏羲既然是我们的始祖,那他不就应该是龙的形象吗?

    这时只听高台上的王者问道:“来者可是禹吗?”洪亮的声音,在宫殿之中回响。震得人耳膜发痛。

    大禹急忙趋前行礼,高声回答道:“禹参见伏羲始祖。”

    坐在高台上的伏羲一听大禹猜出了自己的身份,非常高兴。赞道:“果然是天降奇才,聪明绝顶,竟然猜出了我的身份,不简单。”

    大禹行礼毕,垂手站立,口中说道:“我想向伏羲始祖请教,不知该不该问?”

    伏羲说道:“禹,但问无妨。”

    大禹说道:“据我所知,伏羲始祖早已成了神仙,为什么如今还住在这山谷之中呢?”

    伏羲问道:“禹,那你认为我应该住在哪里呢?”

    大禹说道:“据我想,伏羲始祖应该住在天上”。

    伏羲说道:“在我看来,无所谓天上,也无所谓地上。当你认为那里是天上的时候,那里就是天上。当你认为那里是地上时,那里就是地上。现在,我住在这里,我认为这里就是天上,难道你不认为这里是天上吗?”

    大禹想了半天,方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原来伏羲始祖说的是念由心生。怎样看待一个事物,全凭个人意念。

    伏羲又说道:“禹,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召到这里来吗?”

    大禹说道:“我不知道。”

    伏羲说道:“召你来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让你把所看到的我的形象,回去之后告诉华夏族的百姓们。并且广泛传播开来,让我的传人们都知道,他们的始祖是龙的形象。

    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我们华夏族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对你今后领导百姓治水也会起作用。龙的图腾将伴随我华夏民族在东方崛起,并且一直到永远。”

    大禹问道:“为什么选我来做这件事情呢?”

    伏羲说道“之所以选你来做这件事情,是因为你将在华夏族的百姓之中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只有你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大禹说道:“既然伏羲始祖这样信任禹,禹愿意为华夏民族的兴旺发达尽我自己的棉薄之力。”

    伏羲又说道:“禹,召你见面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要赐给你一件宝物“量天尺”。

    这把尺是一把神尺,可大可小,大可以量天,量地,量山川。不用的时候可以装进背囊之中。你今后治水时可以用这把“量天尺”测量山川的高卑、河道的宽窄。该凿多高的山,该挖多深的河,有了这把尺,一目了然,可以少费许多周折。”

    大禹又问道:“不知这把神尺如何使用呢?”

    伏羲说道“使用这‘量天尺’之前要先念一句口诀。口诀是:‘量天尺,尺量天,龙的传人量河山’你要记住这句口诀。”

    大禹说道:“多谢伏羲始祖赐给‘量天尺’。我已经记住了口诀:‘量天尺,尺量天,龙的传人量河山’。我一定会努力的,绝不辜负始祖爷爷的厚望。”

    有侍者捧来这把神尺来。只见这“量天尺”是一把三角形拐尺。长约三尺,宽三寸,厚三分。乃是精玉制成,上面刻有刻度。

    大禹伸出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了“量天尺”。

    伏羲又仔细打量了大禹一番。大禹也仔细打量了一下伏羲。四目相对,从大禹的眼神里发出了敬仰之情,从伏羲的目光中发出了欣赏之情。

    伏羲说道:“禹,你要好自为之,我华夏民族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好了,你去吧。”

    大禹再一次向伏羲行礼,说道:“祝伏羲始祖爷爷仙寿恒昌。禹不会让您失忘的。”

    拜毕,那八个八卦所化之人,将大禹送出了大殿。

    那乾卦所化之人向大禹说道:“先前几次与公子戏耍,并无恶意,不过是始祖要考验一下公子的而已,望公子不要放在心上。祝公子治水早日成功。”

    大禹与八位八卦所化之人作别,带着玄弓、黄戈循着来路,登上石磴,走出山洞,走下了孟门山,迤逦取道帝都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