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变故和毛病
潘文想出来的极端策略有些诡异,应该讲只有他这种满地精英,稀有阶NPC同样不少的舰队才有可能施行。 这个办法就是临时培养临时工,具体步骤如下。 海港号中选出两个具备驾驶护卫舰能力的航行组,海港号本体带着已捕捉的舰船脱离舰队,少尉三号做护卫,前往接近冰障的指定地点,并携带了六十名其他舰上船员组成的两个教官组和五十名候补成员。教官组将在指定位置,登上每一艘缴获舰进行现场速成教学,以海港号新老学员加候补成员的混编方式产生新的航行组。 现场教学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学习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资料,教官指着某个按键说明功能,学员记住就行,效率非常高。缺点自然也有,这样教出来的航行组无法驾驶其他类型甚至型号有差别的舰船,但用于应急是够了。 极端配置的小航行组还有个潜在危险,有可能出现船员利欲熏心,趁着舰队脱离时另设跳跃方向携船潜逃。而在本次的紧急教学中,由于人手关系,必然要用到很多还未结业的新学员,他们从MR246被买来后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多,也可能导致被人忽悠,让携船潜逃的可行性进一步增加。 潘文从来不认为忠诚是个每时每刻都具有一致性的数据,只看有没有足够的利益吸引,一艘护卫舰相当于非舰桥职位的精英船员一百年薪水,如果是重型舰,就算十五到二十个人平均分下来仍然不少,假如有数人策划行动成功后干掉其他被忽悠的人,收入就真的很客观了。 对比人均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收入,潘文更担心的是精英中除了纯模板型的NPC,也有地球人NPC角色,这种角色的产生都是之前多个角色终生成就无法达标被降阶的,他们并未完全封锁的潜在意识很可能让他们摆脱忠诚的概念去做一些大胆的事情。 因此,保险策略还是需要的。可是人选十分让人为难,最好的人选是年薪超过两百星币的精英阶舰长、各重要岗位的稀有阶成员,可是这些人舰队中也无法空出多少,如果要以少管多,每艘缴获船需要至少三人,很可能会影响到主舰队本身的指挥协调及作战能力。 潘文最终还是选择给黄金号的第二主机豆豆开放权限,让她指挥数名技师对一些遥控警卫机器人进行临时智能化改装。指标很简洁,只要能在进入脱离速度时判断航线是否与黄金号一致即可,误差超过一定程度,会执行指定“任务”。另外,为防止有坏心的船员把警卫机器人关起来或弄坏,需要自我安全判断能力,但好奇心人人都有,这时候却不能用致命手段。 安全事务不是现下需要解决的,该教学的教学,黄金号的机库某角落里忙着改装的事情,舰队还是很快投入了下一波侦察。 然而远离小行星带再返回的这段时间里,K29的情况又有了显著变化,不知道是什么家伙,在原巴罗帝国首都星旁边爆发了战斗,从扫描的结果看,战斗的激烈程度倒是一般,高能反应时大时小,最多约等量于二十门全尺寸主炮不过持续的时间已经超过三个小时。 现代舰船受大银河时代的科技环境限定,防御的难度永远高于攻击,就算是黄金号,被上百艘破炮艇靠到脸上一样要面临解体。所以长时间的战斗出现的情况很少,要么就是交战双方的命中率惨不忍睹,护盾系统有大量时间做再充能,要么就是在打表演赛,如同死亡之海里碰上的那些雇佣军一样。 还是那句,命中率低下到进入持久战,必须选择拉近距离或撤退,两者都不选,必然有猫腻,所以这状况一定是什么怪陷阱。在这里做陷阱,想来应该是参与入侵巴罗帝国的三方中有人坐不住了,想早点结束对峙开始接管星系。 国家级战争,潘文卷进去没有任何益处,哪怕是他赖以生活的超空间信息综合系统和十一号侦察机也并不能让他获得信息优势,所以这个陷阱位只是保持着关注,黄金号的人员仍然全力投入甄选下一个目标的事务上。 不知道是不是前两批投降而走脱的运输舰将消息传递了出去,小行星带上应有的大量舰船特征也消失了大半。 以本地这些伙计的战斗素质而言,潘文绝不相信他们能持续几个小时将船队隐秘的一点儿痕迹都扫描不到,毕竟在小行星带里就算能保持电子静默,也需要主推力规避天体,能使用惯性机动的机会很少。既然不知什么原因有大批舰队撤离,剩下来的舰队肯定在本地商团中也是比较强的,若不仔细挑,说不定就会碰上无法摆平的家伙。 事实证明潘文对人性的认知还是可以的,在远离黄道面的位置耐心的观测了超过十六小时,终于在原巴罗帝国首都星旁边的陷阱演变成真正的战场后的几个小时间,小行星带里的金属反应和辐射量大幅增加,这些为财而来的舰队已经没办法伪装,只想在主战场战斗结束前挖更多的黄金回去。 潘文的舰队也在这几个小时间确定了新目标,是一个辐射规模长时间处于平均水平以下的舰队,接近到一定程度后黄金号与十一号侦察机配合进行过小范围高频扫描,毫不迟疑的扑了下去。 从位置上讲,目标舰队更容易借用小行星带的许多天体做掩护,因此开战的距离不能太远。拥有超空间信息综合系统的舰队终究和普通私人武装有些区别,星系扫描的功能在某些任务里比雷达靠谱,比如分析小行星带某区域天体的运动轨迹,只要主机计算的过来基本不会有漏掉的,有这个前提,就可以先借道小行星带其他位置,再规划惯性机动航线接近目标,中间最多只需极少量的动用辅助推进器修正轨迹。 战斗过程不再细数,这次并没有指挥舰的存在,只是投降的效率没有前面的高,不知是其中几名舰长反应慢还是真的想做些反抗,总之结果是潘文的舰队在这次行动中仅俘虏了两艘护卫舰,旗舰外还有两艘被打爆的。 两艘护卫舰里有一艘是重型舰,让缴获重型护卫舰数量上升到了三艘,但是很可惜,大概还是因为本地人的风险预期不高,这三艘重型护卫舰都是相当的古董,全都只有一门全尺寸炮,售价高不了。 完成这次战斗后,在评估了后续风险后,潘文心疼的放弃了继续狩猎,舰队前往冰障附近和海港号等会和。平均一天能缴获一艘完整护卫舰的速度,在MR星团可是想都不敢想,放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放的下的,促使潘文作出决定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燃料真的不够更多的护卫舰回去了,舰队本身作战要消耗,星系扫描大范围使用时同样需要,舰队留在K29燃料总量就一直在下降,新缴获的两艘船和解体战利品中打扫出来的燃料储备仅够三次跳跃,哪怕一艘船都不增加,舰队仍然需要在MR243进行少量补给才能回到MR251。 其二:战术环境变差。随着之前观测到的原巴罗帝国首都星周边主战场战斗爆发,明显三方会加速完成K29争夺战,能够浑水摸鱼的时间已经很少,如果再甄选十几二十个小时,届时继续留下来的舰队比刚刚打掉的肯定还要强不少,会导致俘虏动作完成难度很高。举个例子,如果旗舰被干掉后,对方舰队剩下的护卫舰仍然超过六艘,就算他们不考虑自身实力直接投降,潘文也不敢即刻停火,因为六艘护卫舰如果全配备的中子武器,一次零误差齐射,能将重锤号少校一二等卡姆X一次打废,若第一时间没接受投降,背水一战的家伙绝不会再投降了。
舰队完成汇合,由于新策略才开始就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继续狩猎,舰队的高级驾驶员、具备中型舰cao作能力的陆战队成员还能挤出一点。各舰凑吧凑吧,连同教官组、三天临时教学里成绩较好的一起编成了六个航行组,继续在冰障附近等了一天让航行组适应或加紧学习,才召回观测舰启程离开K29。 原本最关心的K30虫群因潘文脑子秀逗毫无结果,倒是发了笔意外之财。 观测舰作为MCosX推进器的试验舰,多少也搜集到一些数据,稳定性、推力、效费比都强于传统等离子推进器。 潘文在意的是这玩意推力开大以后,舰体外会出现非常显著的磁效应,就一艘观测舰,在面向主舰队回航时,距离还有一百二十万公里就被被动雷达捕捉到了!奇葩的是被动雷达第一时间把这货当成了颗巨型彗星!当然这个误会很快被排除,只需要少量计算就知道同规模磁效应的彗星应该多远就能观测到,既然物理成像系统显示不出,必须是别的东西。 等离子推进器有粒子波辐射效应,但由于隐身设计的关系,直线航行时,正面观察点要在一百万公里外以被动模式发现是比较困难的,侧面观测点才能将发现距离延伸到一百二十万左右。MCosX表现出磁效应是正常的,然而规模比预期的实在是大了些,通过降低推力能让情况好转,然而那样就没有推力优势了,类似潘文这种习惯潜伏接近的舰队,电子静默只是其一,没有足够的推力,在某些情况下就会给目标留出更多的时间预警。 发现问题,就要进一步测试,在能量棒和驾驶员都略显不足的情况下,潘文仍然在舰队离开K29,在某小国借道时放出观测舰随舰队一起进行超空间跳跃。不跳不知道一跳吓一跳,潘文舰队的跳跃历来都是提前计算好各舰启动跳跃瞬间时间点和位置,以达到落点尽可能一致,但搭载了MCosX的侦测舰仍然是一下蹦出去距离旗舰两百多万公里! 随后对观测舰的全面检查显示,有约千分之三的零部件出现微量磁化现象,这玩意在太空战舰里是挺危险的,磁化现象强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将零部件给换掉,有的设备被磁化就根本不能用了,比如雷达的某些关键零件。 反正MCosX还得再弄弄,这一时半会的只能民用,最多用于防守部队,比如D21的驻扎部队,哪天把这些问题优化好了再将其列入选单吧。 舰队到达MR243,将主炮、装甲等零碎战利品处理掉,并补充了一千星币的燃料,总算将八艘俘虏护卫舰送到了D21,散碎事情都没来得及处理,黄金号就带着海港号和少量其他船的船员再次离港,赶往新的凯撒级重型巡星舰的交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