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双星在线阅读 - 名著中所隐藏的秘密(23)

名著中所隐藏的秘密(23)

    我自认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看书能人,最多也只是个有点自以为是的自说自话般将我认为一些有点内涵暗线的名著秘密从常人难以察觉到的角落中深入浅出地挖掘出来而已。内容不是什么至理名言,而是顺应众人“好人幸福美满,坏人全家悲剧”的不正常理念下的作者们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地沟油似的社会现实注意色彩的无聊恒言,不管爱看不看,它们都在。

    单挑的潜规则。明朝的小说,没有什么秘籍,至于啥百鸟朝粪枪我也只能凭空胡揣摩了。但是有些斗将环节是我最最不能不面对的,动不动就有人拿上面的情节来怼。赵云有多厉害?动不动就拿斗将来说,最后神推理出很牛。如果这么说的话别忘了,长坂坡的时候,赵云还被张郃打退过哩。很多违反人体机能的情节在电视剧里演来演去,好不热闹。

    其实所谓的斗将不过是作者为了调节气氛而描写的。作者身为文人,在写书战场环节的过程中不好写排兵布阵的笔墨,又为了提高文人价值,超越现实主观的加戏给了“军师”这个不上不下的职务。可是打仗不写两军厮杀这未免太说不过去了,于是化繁为简把千百万人的陷阵冲锋激烈场面缩成了双方主将的激烈较量。这是无奈之举,真正会大涨知道打仗的人都在民间、官场。作者身为一个在现实中不得志的文人绝对跟这些人搭不上话,了解情况也不会太过详细。

    斗将比的是什么?两军将领,开始几回合比的是士气和力气。等到他们三招过后双方气力势均力敌后,那就是耐力了。一般五回合后双方就开始趋于平手,二十回合后双方将领便完全都失去了闪电突击对方时机。可以将,书中所写的站十回合左右之后,两人大约就是个针尖对麦芒。所主导的胜利因素就是一方发觉拼命下去值不值,头脑冷静不冷静。

    最近看手机,关于三国的帖子很多,老生常谈也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不同观点。但是仍有人在夸姜维,说他忠心复兴汉室。而后又说姜维北伐生多败少,可惜后主傻瓜,不知道体贴人家苦心,要不然的话一定赢。

    国家用兵出战决定胜利的依据总要有吧。《三国演义》里面虽然没有写明,但是现实总离不开呀,你要打仗,为了什么要打?从战略上说是要夺取敌国的重要地理位置。从经济和政治上瓦解蚕食敌方领土。比如袁绍,他就是逐步占领东汉领土,意图循序渐进,可惜在徐州上因为各方势力交合从而戛然止步,后来曹cao力排孔融等人反对拼了命将他打败。从战术上讲,是为了大规模杀伤帝国有生力量从而能够作为战略铺垫,同时更是为了给本国民众做宣传。

    姜维一寸土地没有打下来,本国百姓不讲,就是张飞、赵云后人和夏侯霸等人也战死。姜维怎么有能说是胜?

    北伐其实就是孔明为国续命的没办法的办法!刘备死了,把一大推恶心事交给了孔明,蜀汉基本上名存实亡。孙刘联盟成为了续命关键。可是孙吴不是你想联就能联的。为了表明诚意,孔明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一如当年曹cao琴梅煮酒后放过刘备,刘备杀进荆州搅和刘表刘璋一样。孔明要让孙吴拉他一把,得分担抗曹重担。

    没错,出击曹魏,北伐中原,就是孙权让孔明做的。这是投名状!甩不开,扔不掉。蜀汉一直以来嘴上说的联吴抗曹,可是曹cao和刘备之间关系复杂,完全说是敌人极为不准确。刘备在许昌接受衣带诏是不得已,他收了“皇叔”这个有名无实的名称,曹cao对他不满。已经得罪曹cao,不能得罪刘协。还有,王朗的出现被气死绝对不是意外,我查了一下孔明和王朗的出身,惊讶地发现,他们居然是同乡!可想而知,王朗和孔明早就认识,王朗和孔明一个无心,一个有意,相互算计时,王朗吃了大亏。

    这个联盟来得很及时,对孙吴而言,曹丕过于率性,以至于因为孙权在外交事务上耍了他一把便开始动兵。结果数场惨败。按理说孔明是应该等一段时间让东吴去求救于他的发挥自己的外交作用,以至于没有沉住气。这场外交活动虽然办好了但总体上蜀汉是没有甜头的。这和关羽一样,孔明也知道所以他便去征伐南蛮部落。

    堂堂丞相为什么要打一个野人部落?第一是练兵;还有就是拖延,孔明也知道曹魏实力,所以本着能拖就拖的原则敷衍孙吴;再一个就是躲避,刘禅对于这个相父恐怕已经有了不太满意的态度,所以干脆自我下放出去。

    可是没成想刚一出兵,刘禅就安排了马谡前来。马家是蜀汉大势力,是孔明的权利竞争者,这就要说说刘禅手腕了,刘禅安排了一个竞争者过来军中,就是希望孔明出了岔子后有这个人犯浑夺权,架空孔明。就好比嘉靖,他让夏言做首辅大学士,严嵩就上来了,严嵩做了夏言的位置后,徐阶又上来了。相信孔明每天看到马谡也会有些发毛。

    孔明很不高兴,刘备可是说过刘禅不行,可代之的。这才多久,就来这么一手。于是北伐成为了孔明拥结兵马自保的手段,北伐由虚为实正式启动。

    第一次北伐很成功,马谡死了、孟达死了,赵云被围攻战败了;第二次北伐也很成功,李严下岗了。之后的四次北伐一次比一次来得活络。孔明停不下来了,北伐成为了惯例。

    不过,孔明时期的北伐。特点明显,除了第一次黑马谡、孟达的败绩外,其他的都是浅尝辄止,攻陷陈仓失利是因为战场误判造成。谁能想到大军拿不下那么一小城?孔明的北伐,可以说都是打得过打,打不过久就拖。尽量不要发生太大的力量消耗。与其说是复兴汉室,不如说是游戏。比如第一次北伐,马谡两万五,高翔一万,魏延本部兵马,赵云一军为疑兵,关兴张苞各三千。这就完了,没兵了。魏延和赵云兵马绝对不会超过高翔,赵云是精兵五千中间还有战损的。孔明不是有三十万吗?这零零散散加在一起能有多少?显然,孔明早就知道街亭会败,所以事先撤回蜀中一部分人马。他还在事前就安排好了街亭接应接引工作,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对街亭之战孔明能够亡羊补牢的举动感到佩服。另外秦岭通往关中两口子,一街亭,一柳城。街亭败了,依靠柳城北伐不行吗?一定要撤走吗?更绝的是,司马懿也开始从中配合。后来孔明干脆就不再干那些攻城拔寨的力气活儿了,谁能不料到下一场陈仓失利站会出现。

    孔明本来就是抱着游一次混一次的态度上的。

    那么蜀国内部对这个酷爱北伐的丞相是怎样态度?

    有一次,孔明让使者给司马懿送了件女人衣服。司马懿设宴款待来使,宴席中,使者说出了孔明身体日渐消瘦,离死不远的讯息。

    这个使者,看来是真的很狠他的丞相。以至于出使敌营都不忘了出卖情报,咒骂孔明。送敌国大都督女人衣服,孔明是没什么了,可是这个使者就要把人头免费送上了。不斩来使说得轻巧,可是书中讲述完全是看主将心情的。

    孔明连年征战无度,底层官员之间已经开始离心离德。

    孔明之后,姜维实干狠打,北伐从游戏变得暴力了起来,战争是一个一经发动便不会停下来的机器。不得不说,蜀中内部续命续得很成功,蜀国内瓤居然还能维持那么久。

    为什么蜀国不是大汉国?第一次称呼蜀国的时间是夷陵之战,刘备军日渐疲敝,衰退之相渐渐明显,蜀国被第一次搬上字幕。刘备军队失败的话,蜀国便会行将就木,它的下场只有两个,被人内部篡权灭掉,或者是外敌入侵灭掉。大家故意改称刘备的国家叫“蜀国”就是鼓动第一种情况发生。从而削弱西川力量。而蜀国内部也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心领神会,希望接下“蜀国国主”这个称谓的。刘禅的大汉国随时都有变色之险。

    这里必须要揭秘孔明为难魏延的真正秘密了。孔明看不惯魏延的原因,两个罪名。表面解释是随意献城跳槽,杀害长官。这些个理由非常致命,因为刘备前半生几乎就是被一个三心二意的家伙给坏了事,那人就是吕布。问题是,当时随意跳槽的人才可不在少数,魏延杀掉旧长官那也是形势危机,而且不杀掉那人也是为了刘备大实力。孔明的问责明显是没事找事。那又为什么要刁难魏延?仔细看书吧,孔明为难魏延第一个罪名随意献城,说的不就是在荆州刘备和刘琮蔡瑁对峙时间吗?再来看看魏延之死,同样的一座城,城上刘琮蔡瑁换成姜维和杨仪,要进城的刘备换成了魏延。情景何其相似乃尔?明白了吗?有人要借刘琮蔡瑁之手杀掉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做?

    刘备当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跟着这主子是没有前途的。东吴、曹魏哪家没有自己的好位置?偏偏要跟着一艘沉船!那个聪明人会干?如果这人在东吴有门路熟人,在曹魏也有,那么还需要纠结跳槽的问题吗?可是很可惜,该死的刘备一直看着周围的人,那个张飞对于多年战友赵云居然稍有怀疑便生出“一枪刺死”的念想。谁能跳槽,谁敢干。最好的法子就是把刘备送到降曹派手中。可是很可惜,刘琮和蔡瑁诚实的很,不接纳就不接纳,鸿门宴的戏一点也不好好准备,摆明了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本来再坚持一会也许就有了转机,没成想魏延这个铜豌豆鼓了出来,生生挡在了襄阳城和刘备之间······

    接下来就都知道了,刘备见机快。他发现居然连宿将文聘也出来攻杀魏延的时候,便已然明白,荆州降曹派是完完全全控制住局面了。刘备居然还想入城占据荆州,做梦吧。可是想跳槽的那位可就苦了,从此和主公皇叔励精图治,呕心沥血,苦尽一世,累及子孙。如果我的谬论为真,魏延这条命还真是死得不冤,用在刘备身上没有实现的计划,这回在他身上过足了瘾。无关权利,纯属私怨。

    在此必须要说明,傀儡皇帝毕竟是皇帝,再惨也不会和囚徒一样。汉献帝尚有权利为难曹cao,刘禅也基本上比刘协权力大一点吧。别忘了江山是老子打下的,人事安排也是老子任命的。刘禅至少是还有反抗腾挪的余地。

    问题来了,刘备死后,刘禅为什么会被架得死死的?孔明一人是绝对办不了这一切的,更何况他还要北伐离开中央那这一切都是如何做到的?

    这一切都要从后主时代真正掌权派说起。他们都是荆襄系的,而荆襄之地却都在孙吴手中。荆襄系的老家是他国近邻之土,这可是有得商榷了,这些人大多细究起来的话和孙权朝臣有撇不开利益关系。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就有荆襄系诸葛谨的参与,刘禅如果想完全把持朝政随便一查,那么满朝文武各个都有通敌罪证。为了大家身家性命,刘禅是绝对掌握不了大权力的,他一辈子只能像英国国王一样活着。刘禅其实也会做人,但他在染指姜维军权时,大大地得罪荆襄系。郤正大臣便开始支招姜维,让他在汉中屯田,造成割据之势,这一招直接造成了蜀汉灭亡。

    郤正这个人出场不多,可是招招对准蜀汉要害。后来刘禅降与司马昭,郤正出来对刘禅说计谋对答之言。刘禅依样画葫芦来了一遍后,司马昭突地来一句:“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地?”

    司马昭怎么知道刘禅的话是郤正传授?他会算命不成!唯一解释就是郤正早就和司马昭同志在一起了。

    相信在宴请刘禅前,郤正一定对司马昭这样道:“刘禅肯定不是要真心投降,不信的话一会您这样问‘颇思蜀否‘他一定想复国!别忘了,姜维就是有他才有的复国念头。”

    《三国演义》整本书看下来,贯穿着国家内部君主与权臣分权的过程,战争也只是一本分的插曲。董卓、王允、曹cao、周瑜、关羽还有孔明、司马懿等在和君主相处之中实现局面平衡的微妙。战争真的是他们为了朝廷平稳的一种延续,大臣个君主之间都在暗流涌动,一方太强则有损国祚。姜维在蜀国灭亡后,图谋复国之所以失败,很大原因便是他前期就没有和刘禅取得妥当关系,在真正需要办理大事的时候得不到更多可靠皇权支持,所作所为颇有刚愎自专独立而为的表现。北伐是这样,复国更是这样!刘禅恐怕也很为难,对于姜维这个降将,按理来说不适合上位。可如果不是他,就必须是荆襄系,这是他不愿意的效果。姜维看到了这一点,便需要一个巨大的理由来充实自我,别忘了诸葛亮是没有说姜维可以任大事。刘禅收回兵权时面临巨大阻碍动摇了国本。试想一下姜维若是真个北伐成功,刘禅还有什么戏唱刘禅若是真的把持住了国家大权,姜维又有什么好果子?

    《三国演义》说到这里该是告一段落了,其中也有许多不好的地方。如有不合理还请见谅。

    终于说完了单调的《三国演义》,现在就来再聊聊另一本书——《天龙八部》。

    乔峰是我比较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他有缺点和优点,脱离了近年来傻白甜的愚蠢特点。他没有大家认为的主角一定要好到极点。他是个武林人物,仗义恩仇豪迈过人,做事精明能干。这是典型尚武豪侠,金庸的书里所有的主人公乔峰侠气最胜。

    但说到乔峰,我只是说他的快意恩仇,可没有说他毫无瑕疵。有一件事让我替他cao碎了心,那就是他的另一半。

    故事开场,帮主已经即位八年有余。他年岁三十,年轻有为。但是前面的故事基本上难以看懂,乔峰是一个少林寺的潜在对手,为什么要被高僧收做徒弟,传授武功还是在乔峰杀了人的时候。为什么玄慈方丈让前任丐帮帮主汪剑通停止传位乔峰却还是让乔峰这个契丹人得到了大宋第一帮丐帮之主的位子?乔峰上位后,少林寺又是如何应对的?还有,王语嫣的母亲李青萝究竟嫁给了谁?这个人下落如何?为什么李青萝给他带了绿帽子却还能在曼陀山庄住下?这些秘密以后大家有兴趣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