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孔明欲见公孙续
朝阳初升的时候,一个相貌俊朗的青衣文士骑着一头灰驴,带了一个十三四岁的灰衣仆童,随着人群缓缓走出南阳城的西门,顺着大路向西而去。 出城几里之后,农田越来越多,里面的稻谷即将成熟,清新的谷物香味扑面而来。各色野花开得正茂,和谷物的清香味混杂在一起,嗅之令人醺醺欲醉。 公孙续在冀州的做法也没让诸葛亮失望,为了让冀州的百姓熬过青黄不接的这两个月,公孙续不但减免赋税,而且还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幽州运送粮食接济百姓,完全称得上是仁义爱民。 青衣文士望了望远处的村落里,村中炊烟袅袅,村口有孩童和狗奔跑嬉戏,欢声笑语一片。他轻声叹道:“还是这般安宁祥和,但愿战火不要波及到此地!” 石韬驻足静听,直到对方告一段落,这才走了过去。 仆童低声问道:“公子,这边也要打战了吗?” 青衣文士点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神色颇为唏嘘。 仆童顿时糊涂了,到底会不会打战啊?他看了看自家主人,期待着能听到确切的答案。 青衣文士并无解释的意思,抬头望了望远处的山岗,轻轻拍打了一下驴子,后者立即加快了一点速度。 仆童楞了一下,赶紧跟着加快脚步,“公子,等等我!” 主仆二人向西走了六七里路,来到了之前看到的那座山岗下。 只见这山岗岗峦起伏,曲折蜿蜒,犹如一条盘卧着的巨龙,山上林木茂盛,百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一条数尺宽的小路直通幽幽林中,也不知尽头在何处。 山岗南面几里开外,白水河平缓流过,平缓的河岸边上立着几座巨大的水车,正源源不断把河水扬到沟渠里面。 山脚下的农田里,几个农夫一边干活一边引亢高歌,歌声颇有韵味。 青衣文士笑了笑,驻足侧耳倾听。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榮者自定定,辱者定碌碌……” 青衣文士笑道:“此歌谣必定是孔明所作!走走走,咱们赶紧上去!快一年没见了,很有些想念孔明呢!”他跳下驴子,把缰绳交给仆童,负手向那条上岗的小路走去。 仆童牵着驴子,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一个农夫走上前来,作揖问道:“先生可是来访友的?” 仆童应声上前,把缰绳交给那农夫之前,回头道:“公子,万一他带着驴子跑了怎么办?” “正是。”青衣文士点了点头,微笑道:“某乃诸葛孔明的至交好友颍川石韬石广元,敢问老丈,孔明近日可在家中?” 农夫笑道:“先生来得正是时候,孔明先生昨日刚刚归来。” “多谢老丈!”石韬拱手道谢,举步向林中走去。 “石先生!”农夫叫住了石韬。 石韬回头问道:“老丈还有何事?” 农夫指了指仆童手中的驴子,“山路不太好走,先生今日若是不留宿,不妨把坐骑放在山脚下,小人们会帮着照看。” 石韬拱手笑道:“那就有劳老丈了!小四!” 公孙续在冀州的做法也没让诸葛亮失望,为了让冀州的百姓熬过青黄不接的这两个月,公孙续不但减免赋税,而且还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幽州运送粮食接济百姓,完全称得上是仁义爱民。 仆童应声上前,把缰绳交给那农夫之前,回头道:“公子,万一他带着驴子跑了怎么办?” 农夫笑容一僵,不悦地瞪着仆童。 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啃书网推荐阅读: 石韬沉声喝道:“休得胡言乱语!这位老丈既然是孔明的乡邻,也必定是品德高洁之人,岂会像你想的那般不堪?赶紧向老丈道歉!” 仆童吓了一跳,急忙向农夫行礼道歉。 “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先生自便吧!”农夫挥了挥手,牵着驴子向一旁的大树走去。 青衣文士笑道:“此歌谣必定是孔明所作!走走走,咱们赶紧上去!快一年没见了,很有些想念孔明呢!”他跳下驴子,把缰绳交给仆童,负手向那条上岗的小路走去。 石韬又训斥了仆童几句,缓步踏上了林间小路。 行了二三百步,忽听得潺潺水声。 “郭奉孝书信在此,你一看便知。”石韬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了过去。 石韬循声望去,前面道路拐角处会出现了一条小溪,从路面下的沟渠里横着流过。他微微一笑,到了这里,孔明的家就不远了。 走过这段弯路,主仆二人眼前忽然一亮,只见前方百步开外出现了一个占地十几亩的平坦草坪,东头有一个池塘,几只大鹅正悠然游来游去。一只大黄狗趴在池塘边上,懒洋洋地看着那几只大鹅。 池塘旁边的山根下有一个小院落,里面有几间青砖大瓦房。篱笆门大开着,里面的院子里坐了一个人,清朗的读书声清晰地传了过来。 青衣文士笑道:“此歌谣必定是孔明所作!走走走,咱们赶紧上去!快一年没见了,很有些想念孔明呢!”他跳下驴子,把缰绳交给仆童,负手向那条上岗的小路走去。 石韬驻足静听,直到对方告一段落,这才走了过去。 大黄狗看到生人,立即对着这边叫了起来。 里面读书那人向外望了望,放下书就走了出来,原来是个相貌俊美的垂髫童子。 “郭奉孝书信在此,你一看便知。”石韬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了过去。 石韬走上前去,笑道:“阿均,好久不见了。” 这童子正是诸葛亮的三弟诸葛均,年仅十一岁,他上前行礼问好,举止一板一眼。诸葛亮兄弟祖籍琅琊,诸葛氏是琅琊数一数二的望族,家教十分严厉,即使诸葛均只是个小童子,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尽显名门子弟的风范。 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和三弟诸葛均一起跟着叔父诸葛玄过活,在豫章度过了好几年的时光。后来诸葛玄丢了官职,于是举家去投奔刘表,不料走到应城一病不起,只好和家眷留下来养病,让诸葛亮兄弟带着仆人们去投奔刘表。 诸葛亮认为刘表并非明主,走到南阳就停了下来,在未来岳父黄承彦的帮助下,买下了南阳城外的一个山岗,命名为‘卧龙岗’,在此修建房屋,安家落户。平时读书会友,教导幼弟,无事很少外出。 石韬跟着诸葛均向里走,好奇地问道:“孔明在做什么?” 公孙续在冀州的做法也没让诸葛亮失望,为了让冀州的百姓熬过青黄不接的这两个月,公孙续不但减免赋税,而且还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幽州运送粮食接济百姓,完全称得上是仁义爱民。 “兄长前些日子得到了浑天仪的残破图纸,近来一直都在钻研呢。” 石韬大喜,他也最爱钻研这些‘奇yin技巧’,当下顾不得礼仪,大声叫道:“孔明,孔明,浑天仪图纸何在?” 石韬十分喜悦,有诸葛亮陪同,这一趟新野之行必定会十分顺利。 最西头那间屋子房门一响,一个穿着天蓝色直綴,头戴天蓝色方巾的年轻人走了出来,大笑道:“广元兄,别来无恙乎?” 此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贵气逼人,正是诸葛亮,时年虚岁十七。 石韬 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啃书网推荐阅读: 笑道:“托你的福,一切都好。看你眉心喜气洋洋,莫非有什么大好事?” “多谢老丈!”石韬拱手道谢,举步向林中走去。 诸葛亮呵呵一笑:“广元兄,正要给你送喜帖,不想你自己来了,某倒是省了一桩事。” 石韬拱手道:“恭喜恭喜!定在何日?” “下月初六。”诸葛亮笑着作答,伸手延请道:“广元兄,里面请!” “请!” 二人进了房间,石韬先迫不及待的和诸葛亮讨论了一阵浑天仪的图纸,然后才落座品茶叙话。 诸葛亮有些遗憾道:“广元兄若是早来两日,就能和公威兄见一面,他前日刚刚离去。” 青衣文士点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神色颇为唏嘘。 石韬叹道:“昔日好友天各一方,想见一面何其难也!” 诸葛亮肃然问道:“广元兄莫非遇到了难事?” “孔明还是这般敏锐!”石韬称赞一句,沉声道:“一个多月前,同乡郭奉孝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准备举荐某为河东太守。某无意仕途,本想婉言谢绝,不料随后得到州平兄全家下狱的消息,某又犹豫不决起来,若是答应郭奉孝,然后请他帮着说说情,州平兄一家保住性命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某去信试探了一下,郭奉孝果然满口答应,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苦笑着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莫非郭奉孝提的条件和自己有关? 果然,石韬轻声道:“他让某举荐三个人做官,其中你排首位,其余二位是荀文若和徐元直。” 诸葛亮惊讶万分:“荀文若不是下落不明了吗?他和徐元直都是颍川人,郭奉孝举荐他们无可厚非,某和郭奉孝素未谋面,他为何会想到让某出仕?” “郭奉孝书信在此,你一看便知。”石韬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了过去。 诸葛亮肃然问道:“广元兄莫非遇到了难事?” 诸葛亮取出信纸,很快就看到和自己有关的地方,‘公孙大将军有言,诸葛孔明必将是千古名相,请广元兄尽量说服孔明出仕,不惜任何条件。若是孔明不允,万万不可强求,大将军日后会亲自登门相请’。看完这段话他心头一震,虽然自诩管仲乐毅,但是毕竟从未出仕,也没做出什么让人信服的大事,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刘表就是如此,即使双方有亲戚关系,又有岳父黄承彦和叔父诸葛玄的联名举荐,刘表还是以‘太年轻’为理由,拒绝重用自己,当然,自己也没想过替刘表效力,只是无端被人看轻,胸襟再宽阔也会心生不快。反观公孙续,双方虽然从未谋面,但是对方却对自己推崇备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让自己感受到了足够的尊重。
石韬纳闷地问道:“孔明贤弟,你当真从未和公孙续有过交集?” 诸葛亮苦笑道:“广元兄为何不相信某?某从未去过北地,公孙续也从未来过荆襄,怎么会有什么交集?” “这就奇怪了……”石韬喃喃自语,心里大惑不解。 最西头那间屋子房门一响,一个穿着天蓝色直綴,头戴天蓝色方巾的年轻人走了出来,大笑道:“广元兄,别来无恙乎?” 诸葛亮把信还给石韬,问道:“广元兄可知徐元直的下落?” 石韬摇头:“已有一年多未见,不知其踪影。” 诸葛亮笑道:“元直现居新野,整日和市井游侠厮混,很是逍遥自在。广元兄去了新野之后,就说是‘单福’的故人,自有人带你去见他。” 诸葛亮看出了石韬的疑惑,淡淡一笑并未解释。别看他隐居在南阳,但是却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对各地有实力 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啃书网推荐阅读: 的诸侯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注,准备时机一到就出山建功立业——才华横溢,年轻气盛,岂会甘心一直隐居下去? 石韬大为震惊,诸葛亮为人谦和,但是却有凌云傲骨,素日以管仲乐毅自居,自视极高,曾戏言‘若无文王,吾隐世不出’,如今却主动去见公孙续,若是说仅仅为了替崔州平求情,自己是坚决不相信的!难道孔明已经决定投靠公孙续?若得孔明相助,公孙续可谓是如虎添翼,天下何人可挡!只是孔明颇有忠义之心,以前还怒骂过公孙瓒,而公孙续显然奔着谋朝篡位而去,可谓是乱臣贼子,按理说孔明绝对不可能给公孙续效力,为何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 诸葛亮肃然问道:“广元兄莫非遇到了难事?” 石韬按捺住心头的震惊,问道:“孔明贤弟准备何时去见公孙续大将军?” 石韬十分喜悦,有诸葛亮陪同,这一趟新野之行必定会十分顺利。 诸葛亮略一思索,沉声道:“明日某先陪广元兄去新野找徐元直,然后再前往冀州。” 诸葛亮淡淡道:“州平兄蒙难,某岂能袖手旁观?既然公孙续将军看得起某,某就去见他一见,替州平兄求个情。至于是否出仕,回头再论吧。” 起先诸葛亮很看好屡屡击败公孙瓒的袁绍,然而袁绍后来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随后公孙续横空出世,先斩丘力居,再战弹汗山,初步引起了他的注意,不过出于对公孙瓒的厌恶,他对公孙续并无好感,只是加以关注罢了。不料公孙续一发不可收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即使第一次冀州大战挫败而归,也很快稳定住了内部,又吸纳了黑山军,实力不降反升。更让他看重的是公孙续对百姓的友善以及点石成金的手段,有了这两点,乱世平定之后百姓才有更大的机会过上好日子。 诸葛亮把信还给石韬,问道:“广元兄可知徐元直的下落?” 由于消息传递太过缓慢,诸葛亮和石韬并不知道徐州也落到了公孙续手中,刘备已经逃到了江夏,而幽州大军也已经杀向淮南。 直到公孙续收留数十万流民,并且给其分发土地,提供种子和牲畜的消息传到诸葛亮耳中的时候,他才开始认真审视公孙续,并且收集了对方大量的情报,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注。公孙续的表现也越来越抢眼,终于形成了横扫天下之势,除非公孙续头脑发昏不断犯一些重大错误,否则定鼎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青衣文士笑道:“此歌谣必定是孔明所作!走走走,咱们赶紧上去!快一年没见了,很有些想念孔明呢!”他跳下驴子,把缰绳交给仆童,负手向那条上岗的小路走去。 至此,诸葛亮已经有了出山投奔公孙续的念头,毕竟天下大势已定,除了公孙续也没有更好的人选可以投靠。不过他自重身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毛遂自荐,因此必须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石韬带来的这封信,在诸葛亮看来就是最好的契机,不过他并未彻底下定决心,准备亲自见见公孙续,最后再‘考察’一下对方。 “原来元直在新野……”石韬随口说了一句,猛然瞪大双眼,惊讶地问道:“孔明贤弟,你让我去找元直,莫非是想答应郭奉孝的提议?” 不过也仅仅只是看重而已。 公孙续在冀州的做法也没让诸葛亮失望,为了让冀州的百姓熬过青黄不接的这两个月,公孙续不但减免赋税,而且还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幽州运送粮食接济百姓,完全称得上是仁义爱民。 最西头那间屋子房门一响,一个穿着天蓝色直綴,头戴天蓝色方巾的年轻人走了出来,大笑道:“广元兄,别来无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