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的红小鬼在线阅读 - 五八五章 留学生二代群

五八五章 留学生二代群

    585章努力的周刊

    丁文江继续说思想和思想者的故事。【】水凌、田氏兄妹和黄汲清等丁门学生也在认真听。

    丁文江说:“中国人总结的经验都是不愿意用科学太多,而是用类似宗教的态度。以为是上天或者上帝帮助他的好运,其实上天上帝也是帮助自助之人。你仔细推敲,你的好运也是有蛛丝马迹的,或者你行善,自然会引起众人的善意,这是人性的科学。”

    强邻说:“你认为中国人缺少这种科学精神么?”

    丁文江说:“是的。正是缺少这种科学精神,才让我们比较敷衍塞责,用我的前辈的詹天佑的话说:中国人就是应付过去。他是给老佛爷修铁路的,我是给军阀管理上海的大总管,现在给李德邻新军阀勘察矿产,但是这都不是应付能行的。”

    强邻说:“詹天佑是最早的体会者了,他是早期留学的幼童。”

    丁文江说:“是啊!可以想想这帮幼童有多难。拖着辫子适应美国,回国后再适应中国!听说有几个很早就死了。”

    强邻问:“你说的是基本的理性思维,这是很重要的的。外面传说你的反对玄学和中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么?”

    丁文江说:“中医理论也实证,中药也要实证。但是千百年来他们停滞了!但你们研究和制作方法就很好,我只是信人,不是针对中药!”

    强邻说:“就是因为这个,你不请中医看病么?”

    丁文江作为一个野外科学家,但装束也很得体。他修的很是严整的头发,一丝不苟的上翘的欧洲式样胡须。

    这时候,他用西装手绢擦擦手上的水渍,说道:“我无法确认他们是否按照你们的做事规矩整理过医学思路;但是西医是有明确的科学规范的。你信哪个?”

    强邻琢磨一下说:“嗯,你的意思是,即使你的中医的理论是无法证明的,但是你的经验是科学验证的,或者是有科学规范的,也是可以的。”

    丁文江说:“当然。科学实验是有重现性质的,但中医却是不肯公示出自己看病的心路历程。你碰巧治好一个,但你说不清道不明的,你怎么知道我就是你治好的下一个,而不是你治死的下一个。”

    强邻说:“你的思想应该是有地方去宣讲的,怎么只是在野外呢?”

    丁文江说:“错了。我的思想不是要讲,是用科学精神去做事。我也去讲课了,那可能就没有一个范式了。岂不更加可悲。”

    强邻说:“还好。那些文人都去北方做事去了。”

    丁文江说:“张恺荫的教育部追究公费生还是正确的。”

    强邻:“可能要晚些才能看到效果。”

    丁文江说:“但是可悲的是,他们可能把自己的实际成果当成了做奴隶的证据。”

    强邻无奈地说:“人们总结经验怎么就这么歪曲呢?写历史是歪曲的,总结自己的经验也是歪曲的么?”

    丁文江说:“当然。对历史,对自己,都是一回事。这就是人生观的问题。我写自己的体会肯定是归因于科学的功劳;换一个人写历史,则可能说明我丁文江是被革命遗弃的,才到了荒郊野外考察。”

    大家无法再接下去,只能听着丁文江继续说下去,这个场面他只能是自己说了。

    果然,丁文江说:“这是普遍的文化心态。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但是他们是站着说话,我是在做。民国初期,我们庚子赔款的早期学生都已经回国了,形成了学界,或者叫文化界的新潮。这个学界的分裂,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彻底地分裂了。”

    强邻很少关心大陆的思想界历史事件,不怎么入脑。他问:“我比较关心的科学派别。”

    丁文江说:“我和胡适勉强算提倡科学的,但是后来政治观点分歧了。他提倡理性启蒙而不参政;我提倡军阀也有好人而辅助他们,参加各项有利科学的事业。”

    强邻说:“究竟分为几种观点呢?”

    丁文江说:“个人习惯,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官员和在野,混杂在一起,难得找到相似的阵线。”

    强邻说:“我们谈思想观点,不管个人习惯、政治立场,官员或者在野。”

    丁文江说:“就思想观点来分的话,无外乎中国文化主流派,梁启超、梅光迪、张君劢、梁漱溟等人;科学派,也就是我和翁文灏、李四光、胡适、蒋百里等,还有沉浸于自然科学里面不说话的人,比如叶企孙、梁希、周仁等自然科学家;还有就是超脱派,讲究劳苦大众的文化,不分中外文化,就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

    强邻说:“争论的很激烈么?”

    丁文江说:“首先是五四之后的新旧文学之争,然后是科学之争,最后是民主和独裁的关系之争。也就是说,白话新文学,科学,民主这三个主题,始终在争论!最后大家扯上了现实政治情况,就有了“好政府主义”,还有不妥协主义。”

    强邻说:“就是留学生界么?”

    丁文江说:“我们早期留学生那时候都已经快40岁了!老派的留日学生,就更老了,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也参与了,但是他们影响力不行。李大钊跟胡适说,我们这些留学生新人,像少女,大家争相迎娶。最后以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胡适、李大钊和我等人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就表明了留学生体系**成人了。思想界为这些人主导。”

    强邻问到:“还有哪些人签字?”

    丁文江知道强邻的失忆,也不在意了,让黄汲清找出黄经常看的《努力》周刊,民国11年5月14日第二期(1922年),递给强邻查阅。

    强邻看到果然在首先刊登就是这篇文章,签字人顺序是:

    ------------提议人:蔡元培(国立北京大学校长);

    王宠惠(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罗文干(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汤尔和(医学博士);

    陶知行(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王伯秋(国立东南大学政法经济科主任);

    梁漱溟(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李大钊(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陶孟和(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朱经农(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张慰慈(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高一涵(国立北京大学教员);

    徐宝璜(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王征(美国新银行团秘书);

    丁文江(前地质调查所所长);

    胡适(国立北京大学教务长)。

    ------强邻看看文章,很有意义的。大概就是“好人政府”的涵义,他们的努力方向等等。

    其中第二条就是要做到的目标:

    (1)充分运用政治的机关为社会全体谋充分的福利。

    (2)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

    其中第三条是《政改三原则》,就是尊重宪法;公开化的政治体系;还有就是“有计划的政治”。

    “有计划的政治”?

    强邻比较感兴趣,因为比较新颖,他读道:

    “因为我们深信中国的大病在于无计划的飘泊,因为我们深信计划是效率的源头,因为我们深信一个平庸的计划胜于无计划的瞎摸索。”

    丁文江说:“我刚说的,军阀和中国每个人一样,都是敷衍,缺乏认真精神。胡适之的说法就是漂泊,没有进度,没有计划,走到哪算哪!”

    强邻琢磨一下,这个事情,以他高中生水准,不太想的通。他自己做事情,有兴趣就认真;

    无兴趣?自然也是敷衍。

    他不禁说出来:“洋人也是这样啊!谁无兴趣一件事,态度都是敷衍的。”

    丁文江无奈地说:“没有兴趣你别当军阀啊!你既要当军阀,又要不负责任,那就是最大的罪过了。”

    强邻总算明白他在说什么了。想了一下,不好怎么表达,无兴趣又去做?

    丁文江说:“这就是中国的悲哀,他们缺乏科学精神,竟然自己也不为自己考虑!愚人上位,不知道责任,却知道好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所以,中国只是承受独裁的害处,却享受不倒独裁的好处。”

    强邻说道:“中国人不感兴趣的事情,也要去干,看的是好处?为什么不看坏处?”

    丁文江说:“不讲究科学么!头脑一热,见到好处就去了。缺乏理性启蒙啊!宗教式的热忱,儒家祖宗要他们活的比别人好,压别人一头!自然只是看好处。”

    强邻想了想说道:“这事情还是要考证一番,论语不是这么说的。我没有兴趣的事情,也不会看好处就去做。你也是。怎么别人就都不是呢?”

    丁文江愣了愣说:“也许我们是启蒙了吧。”

    强邻往后看。

    后面的内容就是对一些看法。比如南北政府分立,只能谈判解决,武力是解决不了的等等。但那时候军阀已经欲罢不能,你不打,他打!你怎么办?

    停战是不可能的。不管你文人怎么说,军阀们都把他们看成书生。

    丁文江叹到:“后面就是反对北伐了。胡适等数百人,要求孙逸仙和徐世昌一起退位。徐世昌退位了,但孙逸仙不退!”

    强邻问:“这时候怎么讲?”

    丁文江说:“胡适已经看出孙中山变了,所以这个胡大炮开始抨击孙大炮。刚开始只是写文章批驳他的理论,就是“知难,行也不易”,这是孙中山坚持一定要亲自训政的原因。孙大炮认为革命大众根本不知道革命的意义,只能跟着他的路前行!他退位,剩下的人精神就垮了。胡大炮后面就陆续抨击孙的政策是变成了孙早期反对的。”

    强邻觉得很有意思,孙逸仙后期做的,正是孙逸仙早期反对的?胡适之啊!是真的不给国民党留面子。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