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燕王朱棣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章 【暗入扬州】

第三十七章 【暗入扬州】

    接下来的两天,纪纲似乎变成一个“泼妇”,日日就在应天府秦淮河畔甚至到燕王府门口去骂街,含沙射影地说人忘恩负义,耍弄了他一个草民。【】还口口声声说要去报官去敲登闻鼓,将他对燕王府的不满搅闹得众人皆知满城风雨。一些相识的不相识的都觉得他疯迷了,再稍稍交好的一点的便悄悄来劝:事已至此,就认命了吧,不要再去搅闹,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呢。果然,没过几日,纪纲似乎清醒过来,却不免心灰意懒地要离开应天回苏州,于是又是大张旗鼓地喧嚣了一番,接着果真一人一马,独自离开了应天府。

    又过了几天,紧邻着应天府东北方向的天下重镇扬州的街市上,却无端多了一个留着两撇鼠须却容貌俊俏的男子。这男子自称姓贾,名正,出入于烟花风月之地,出手极为阔绰。

    扬州始建于华夏初成之时,在春秋时期便是吴国的国都,古又称之为广陵江都等。在地形上,扬州东临着盐城,南傍着长江与镇江相望,西接应天山阳滁州等地,自古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宋范成大在《吴郡志》中有言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广为流传,却独独缺了扬州,其实是有些有失公允的

    扬州紧靠应天,街市繁华,多有江南名伶聚居于此。加之江南女子素来水灵温婉,士人大夫皆趋之若鹜。自隋开始,历朝历代不禁风月,隋炀帝杨广甚至不惜费尽数十万民夫开凿出一条大运河,只为便于来江南之地寻欢作乐,以至于断送天下,死于扬州。至唐宋之后,江南风月之风更盛,无论帝王将相山野草民,尽数为之折腰。明开朝之后,定都应天,也不禁风月,应天府的秦淮河随之昌荣。可世人都知道,无论秦淮河再怎样繁华,扬州才是歌女名伶的天堂,秦淮河的名角多是从扬州而来。富贵人家偷偷地要去买歌女,稍微懂行一点的,都知道只有来扬州,才可以真正地淘出宝贝来。

    纪纲离开了应天,假意回苏州,中途化名“贾正”,嘴上贴上了两撇鼠须,来到了这扬州地面儿。到这扬州只三两日,却因出手阔绰,一副富贵公子的做派而出了名。这日,纪纲得风月场中人引荐,去了一个隐这荷花池畔名叫“铜雀台”的一处楼宇内。楼宇并不大,却因临着荷花池,四周尽是秀木假山,路上七万八绕,十分的隐蔽,若是没人带路,只怕寻个十天半个月都找不出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铜雀台”是一个漆着红漆的木楼,里面并不大,纪纲踱进去时才发现里面摆着的十几个精巧四方桌上都已经坐满了人,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却无一不是衣着华贵穿金戴银。每个桌上摆着的极品龙井和五颜六色的糕点,看着不下百两银子,这些人却看也不看,瞧也不瞧上一眼。要知百两银子足够寻常百姓一家一年的开销了,单这样精致昂贵的茶点就算一般富贵人家也是舍不得的。可这些东西摆在这些人面前,他们竟如此的不以为意,这派头,这富贵,就可想而知了。

    纪纲刚刚拿捏着坐这了门口的一四方桌旁,就听传来几声锣响“咚咚咚”,不禁吓了一跳,抬头看去,这才发现大厅上首用上好楠木做了一个不高的小“戏台”,“戏台”均由漆红楠木廊围了起来。随着几声锣响,一名三十岁上下的白袍男子笑吟吟的从里间踱了出来,抬脚走上“戏台”,十分笑容可掬白白胖胖,只见他干净利落却又有些装腔作势地朝众人拱了拱手:“诸位,今天又是我铜雀台的开市之日,想必诸位翘首以盼日久了,沈某人在这里先行赔罪”,说着又是一稽:“只诸位多是我铜雀台的贵人,与我沈某人合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想必诸位都知道我这地面儿的规矩出的都是你在市面上遇不见找不着的上等货。别说姿色不够艳美者,就算你是西施再世可是若身上有半点瑕疵,都上不了我这红台的。这是铜雀台的招牌所以啊,沈某人宁愿让诸位多等些日子,也不敢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不是?嘻嘻嘻”,说着得意地笑了笑。

    却在这时,三排桌的一名头戴**一统帽着灰白窄袖袍一名五十岁上下的白面精瘦老头干咳了一声,众人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他的袖袍上镶着金丝绲边,脸颊上飘着几缕山羊须,瘪嘴小眼,神情有些倨傲又有些可笑,舔了舔嘴唇冷笑道:“咳咳咳,我说沈公子呀,咱们这些人都是冲着你父亲沈万三的名号来的。沈家富可敌国,料想也不至于为了钱使些见不得光的次品出来,丢了沈家的名号。”

    什么?这人竟然是沈万三的儿子?这“铜雀台”居然是沈家的家业?纪纲听了也是吃惊不小。

    要说沈万三这个人,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当今天下首富,据说此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财力雄厚得令人咂舌。纪纲的父亲纪廷兰早年曾是苏州首富,与沈万三多有生意往来,且二人如当地百姓一样,都十分效忠当时分割一方的张士诚,资助良多。张士诚甚至还为沈万三立了生祠,刻碑立传。待洪武皇帝剿灭了张士诚,对苏州一带百姓则恨之入骨,纪廷兰一家也随之被洪武皇帝寻了个借口戗杀待尽,只留下了纪廷兰的幼子纪纲。沈万三一看情势不对,便主动助其筑了应天都城。彼时朱元璋正值粮饷拮据,又有北伐大事,便放了沈万三一条生路,反而分封了其长子二子。沈万三也是极聪明之人,顺势便将家业迁于应天,建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数十座,以示不外之心。

    这人居然会是沈万三的儿子?却不知是他哪个儿子?瞧岁数,似乎只有沈万三的幼子沈荣与之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