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匈奴大患王弧乘
赵明不理解太子为何要提起王弧乘此人,又听太子道:“此人,现下正在匈奴营中,乃匈奴王之师,匈奴重臣。” 我擦!赵明有点明白了,这王弧乘也太偏激了,当年他大概是被其他人陷害的,百口莫辩之下,干脆跑到了匈奴当卖国贼? 太子此时正色道:“当年你的父王,本宫的三弟北伐之时,那王弧乘跑到匈奴营中说服了匈奴早早退兵,那时的匈奴只是一个小部族,远没有现在强盛。胡人大败,匈奴却乘机收拢了大量在南侵中损失惨重的胡人部族,并远遁数千里休养生息。如此,才有了十几年后的今日,百万匈奴下并州,匈奴一部便有百万人口之众,一时气势之盛,难以匹敌。那王弧乘十几年来一直在匈奴,处心积虑便是报复我大燕对他不公……” “嘶…”如此说,这王弧乘确实是有大才之人,十几年前便一手导演了今日之局,只是这人性格实在过于偏激,宁可卖国也要报仇,这什么人啊…… “本宫今日说这些,便是要告诉皇侄当今匈奴的可怕。” 赵明有点莫名,什么意思? 太子见赵明又傻傻的搞不清状况,解释道:“数百年来,胡人虽是一害,但从未有过什么大作为,胡人虽勇,却只是一时之盛,难以持续。可当今却不同了,匈奴有勇,王弧乘有谋。此次匈奴在并州的作为与以往大不相同,王弧乘最大程度上限制了匈奴劫掠百姓,重生产,擅治国,甚至启用了一批并州寒门士子为吏,真正将并州当作自己的地盘在经营,并提倡胡人汉化,如此下去,必为朝廷大患……” 啧啧,看来太子这些日子没闲着,把并州匈奴的情报弄了个清清楚楚,匈奴有了王弧乘,真是犹如烈马有了好骑手,太子说的没错,此人此事此时,确为大患。 只是,此事与我何干?赵明暗自警惕地想着:不会让我去干掉王弧乘吧…… 太子说完这些,沉吟了许久,才继续道:“此次,本宫特地建议父皇宣皇侄来京,便是为了王弧乘此人。” 我擦!还真是,赵明想骂骂不出口:太子啊太子,你这是要我去死啊。 太子话已出口,更不拖延,继续说道:“这些时日来,王弧乘一直在西河经营马场,据说皇侄在太原那场偷袭,使匈奴骑兵损失不少,那之后,王弧乘便一直在西河联络河西胡人,一方面购买战马,另一方面拉拢河西诸部胡人,现下有确切情报,王弧乘已与西凉萧绰有了联系,此人不除,匈奴难平,我汉人儿郎、边关士卒不知道要被他害死多少……” 说道这,太子长身而起,径直走到赵明身前,深深一拜道:“本宫特地找来皇侄,便是请皇侄带兵闪袭西河,杀王弧乘。只要除此大患,何愁匈奴不平。本宫也知此乃九死一生之事,可本宫除此之外无法可想,只得代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求皇侄这一回,请皇侄为大燕除此祸患。” 说完,又冲赵明深深拜下,躬着腰并不起身,赵明苦涩一笑,忙去扶太子,可太子却道:“皇侄若是不答应,皇叔就不起来了。” 话音刚落,太子的三个儿子齐齐走来,向赵明拜倒,“请皇弟为我大燕除此大患……” 之后,殿中其余诸人也一起拜倒:“请武王为我大燕除此大患……” 逼宫啊,这就是逼宫。 赵明下意识想找贾诩帮忙,斜眼悄悄看去,贾诩只眯着眼神游物外的样子,却没有任何表示,赵明暗骂:大爷的,贾文和怎么关键时候掉链子,这要去了,莫说九死一生,十死无生啊,贾文和你到底明不明白? 局势由不得赵明想太久,无奈之下只得说道:“侄儿身为武王,此事自然当仁不让,只是……” 太子这才起身问道:“皇侄有何要求?” 赵明敷衍道:“事关重大,容侄儿考虑几日再答复皇叔可好?” “好!”太子拍手喜道:“只要皇侄能应下此事,便是我大燕之福,有皇侄带兵出征,必能诛此贼。” 好大的帽子……赵明心中乱骂,这大帽子一戴,想不去根本不可能,本来他还想拖延一下时间,找个什么借口装病一番……不成了。 三天时间,最后赵明与太子协定三天之后答复太子,赵明等三人便告退而回,一路上可没对贾诩有什么好脸色,这货关键时候装死。 回到府中,赵明第一时间召集众人议事。众人到齐,赵明没好气地将东宫之事说了一遍,才责问道:“老师,此次西河之行十死无生之局,为何当时不帮孤王想办法推却?” 贾诩摇摇头:“非是臣不想办法,是无法可想,今日之事,太子处心积虑早已设计,大王想不答应都不成。即便最后大王撕破脸拒绝,太子必早已准备好圣旨,以大义之名强压大王去西河走这一趟,与其等太子请出圣旨,大王索性早点接受此事,还可落个为公为国的大义之名。” 贾诩这一说明,赵明也理解了,贾诩说的没错,这是太子早已设计好的,容不得他不去,除非……除非自己像襄阳王一样,彻底与朝廷、太子划清界限,听封不听调,可惜眼下之局,陇西孱弱,人口稀少,根本离不开朝廷的支持。要与朝廷决裂,只有立刻举兵造反,至少占领大半个雍州,才有可能自给自足。 身不由己呐!赵明此刻深深感到无力,即便手下有这么多文武大才,可才一年时间,哪里能从根本上改变局面,如今的武王府,仍然只是太子手中的一粒棋子而已…… 即便是十死无生之局,我也要死中求活,安然回来,决不能止步于此。 长叹一声,赵明整理好心情,说道:“诸位,此事可有教我之策?” 贾诩身为当事人,当仁不让站出来先道:“大王,臣以为此事虽有凶险,却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试想‘武王为了天下社稷,不惜敢冒风险,孤军深入,闪袭西河’,此事之后,无论成功与否,我陇西武王府声威必然不弱先王当年半分。” 确实,若能成功干掉王弧乘最好,即便不能,就走这一趟,也能在天下英雄面前赚足了声望,将来风云悸动之时,登高一呼,何愁天下人不识? 只是这一趟怎么走就有些门道了,赵明有些喜色道:“老师的意思是,这一趟是要走,但不一定非要孤军入西河?反正孤王为帅,出门之后,战怎么打,打到哪里,都是孤王说了算?” 贾诩摇头:“大王,这一趟西河之行,还是莫要抱侥幸之心为好。太子既然设计了大王走一趟西河,必然会派人跟随,或者说监视、或者说制约,西河是一定要去的。我等在此议的,是如何让大王这趟西河之行成功,最不济也要收获不错的战功,而不是心存侥幸,或者是名义上随意走一遭。” 对于贾诩的态度,赵明非常疑惑,贾诩为何如此热衷此事,竟然真想让自己走一趟西河去对付那王弧乘。 贾诩心知赵明对他有些意见,继续说道:“大王将来是要做龙登九五之人,此等事情如何可能一帆风顺?这趟西河之行虽有危险,但绝非大王所说的十死无生之局,只需谋划得当,虽不一定能杀得了王弧乘,但一定可以使大王之名威震天下、名传四海。太子设计虽狠,可我陇西孱弱,大王若不能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只想规避风险,如何重振我武王府威名?武王府威名一日不振,一日是太子手中之棋。我等不能一直如此做身不由己之事,是故,臣愿舍命相陪,随大王走这一趟,助大王披荆斩棘,名震天下。” 贾诩口中难得说出如此大义凛然之话,而且语气颇重。 赵明这才意识到,一直以来自以为左手岳飞、右手杨业,几大文臣更是国士之才,靠着他们必定能在天下间有一席之地,下意识的规避各种风险,做事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想想历代开国皇帝,哪一个不是戎马一生,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才能使得将士归心,天下拜服。 而自己呢?最大的功用难道是做一个抽奖的工具?负责抽出文臣武将,坐享其成? 可能吗?自己的对手可是秦始皇、李世民、朱元璋、赵匡胤、刘邦、铁木真呐,这些人哪个不是拥有极高的人格魅力之人? 若是做不到一往无前、身先士卒这一点,别谈什么争霸了,早早洗洗睡吧。 亏得自己一直说崇拜岳飞、杨再兴这些民族英雄,可今日听得王弧乘乃匈奴第一大患,诛杀他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这事情到了自己头上,自己却一直下意识只想自保,不考虑民族国家大业,只想自保活命,就这还要争霸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分割线----------------------PS:如果大家觉得这本书还可以入目一观,请大家莫要吝啬多点一下推荐,谢谢,十万个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