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半世交亲随逝水(上)
被章鉴和王爚两个老臣称赞为“大才”的大明皇帝叶应武同志,此时正懒洋洋的坐在御书房的桌前,看着站在前面的文天祥和苏刘义这两个政事堂的左右丞相,也是他在文武两方面的左臂右膀。而在文天祥和苏刘义身后,户部尚书谢枋得、吏部尚书汪立信、刑部尚书夏士林、翰林院大学士刘辰翁和学士院大学士邓光荐济济一堂。 叶应武回来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在御书房中一下子召见这么多朝中重臣。此时相比于叶应武的疏懒,文天祥几个人脸上却没有多少轻松笑意。一个个静静等着,一副叶应武不先开口,他们绝对不先开始说话的架势。 毕竟这也怪不得文天祥他们,这一次朝廷一下子对这么多士农家族动手,绝对不是什么小事。士农古往今来一直被看作一个王朝统治的根基,士族在上,地主和农民在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治和被统治机构,而历朝历代也基本都是以这个统治机构作为基本框架,至于工商实际上也就是这几百年随着贸易的发展方才发展起来的,即使是在南宋也就是起到框架中所填充血rou的作用,实际上没有他们整个王朝照样能够维持统治,至少不会分崩离析。 但是现在大明摆明了要扶植工商的架势,从而引起了士农阶级的反扑,而如果不是叶应武坚定要把这一股风潮打压下去,恐怕文天祥他们会直接向士农阶级妥协,毕竟归根结底他们也是士农阶级出身啊,向自家人宣战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的决定。 不过既然叶应武已经下定决心这么做,那文天祥他们就只有全力以赴为陛下效劳的份儿,不只是因为他们身为人臣,不能抗旨,更因为他们很清楚,叶应武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好处。否则以文天祥、苏刘义这几个家伙的执拗性格,别说抗旨不尊了,他们敢直接冲入皇宫找叶应武抗议,不然的话这几个家伙之前也不至于混得那么凄惨。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他们这种执拗的性格,也不会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支撑起南宋流亡朝廷的天空,也不会在这个时代毅然决然的帮助叶应武力挽狂澜。 对于朝廷来说,这样做当然是利大于弊。几千年来,每一个王朝都把士农作为根基,这也就多少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现在随着北伐的进行以及大明对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探索恢复,工商业已经开始不可避免的在大明经济甚至政治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如果此时工商业依旧处于较低地位的话,这些逐渐掌握实权的工商业者肯定也会引起另外的风潮。 这还只是其次,对于大明和叶应武,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借机削弱士农的力量。士族、世家,这对于每一个统治者来说都是无比头疼的东西,或许一个世家不会对国家之存续带来多少威胁,但是如果几个世家联起手来,那么谁都不敢忽视他们的力量。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归根结底实际上就是世家联盟不断交手、不断更迭的过程,对于这些世家来说,千百年耕读传家,在他们心中,家族的利益已经远远超过个人或者国家的利益,所以当初镇江陆门因为能够和贾似道联合从而让整个家族飞黄腾达,而不惜对叶应武下狠手。 现在叶应武自己做皇帝、大明处于睥睨天下无敌手的情况下,这些世家对大明朝廷自然是客客气气,但是如果有一天大明危亡旦夕,又有谁能保证这些一味寻求自保的世家会依旧站在大明这一边。他们动摇,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整个士农阶级的动摇,这对于大明不啻于噩梦。 所以现在叶应武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有可能的动摇扼杀在萌芽之中。这些士农家族想要站出来反对叶应武穷兵黩武,那叶应武就趁着这个机会将所有的刺头儿都挑除,长痛不如短痛,只有雷霆手段才能让这些世家感到惊慌,并且清楚谁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叶应武不知道自己这个做法能不能将世家对大明统治的威胁彻底消除,但是叶应武很清楚,至少在这个时候,不能让这些士农阶级成为阻碍自己向前的障碍。 作为一个久在沙场的人,叶应武从来不喜欢什么妥协和让步,因为这样只会给敌人更多喘息的机会,尤其是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所以他很干脆的下达了快刀斩乱麻的命令,并且启动了六扇门早就准备好的行动预案。 或许章鉴和王爚对于叶应武为什么会未雨绸缪、早就做好准备感到好奇,但是在场的这几个官员作为叶应武的左臂右膀,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其实很简单,并不是陛下有多少洞察天机的能力,而是因为六扇门对于很多有可能的突发情况都有预案,甚至这些预案之中还包括如何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封锁京城、如何在陛下下达旨意之后快速抓捕等等,这一次叶应武采取的措施只是一个早就规划好的预案罢了。 毕竟别人不知道,文天祥和苏刘义却是清楚,叶应武当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是惊讶,如果他早就预料到了这暗流,恐怕根本不会露出那样的表情,也不会匆忙前去城外先将那些百姓劝回。 但是六扇门存在预案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够确保行动的突然性和准确性,也能够保持皇权和朝廷的神秘感和威严,这对于朝廷和叶应武本身都是很重要的。而正也是因为这个道理,知道这个秘密的人,比如现在在场的这几位,就能感受到叶应武让他们知道这件事的信任,也会对叶应武更加忠心。 御书房中的沉默还在继续,文天祥他们显然是抱定了叶应武不开口他们也坚决不开口的心思。这一次对南京中几个家族毫不犹豫的下手,是叶应武直接下达的命令,包括文天祥和谢枋得,也只有跑腿的份儿,再加上之前多少都有些不愿意,所以要说文天祥他们没有一点儿不满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也不想积极主动开口做出头鸟,否则一旦叶应武将什么重任委托给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招惹到其余士农家族的恨意。 这些士农家族不敢对陛下这尊从江南一路杀到山西、所到之处尸山血海的杀神怎么样,但是向他们抗议还是能够做出来的。 叶应武微微一笑,似乎文天祥他们的表现已经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只是不慌不忙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咂了咂嘴:“这雨前的龙井味道还真是纯正,不枉朕亲笔赐名。” 文天祥等人顿时一脸黑线,陛下一直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而此时还不紧不慢的点评起来茶水,倒是让他们浑身不自在。而叶应武好像终于明白文天祥他们几个心意的样子,随手将茶杯放下,似笑非笑的说道:“这一次宋瑞你们功莫大焉,朕应当重重嘉奖!” “臣惶恐,不敢当!”文天祥急忙拱手说道,“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若是陛下犒赏臣属,恐怕其余人也会将本职工作看作为了赢取奖赏,那样就更不会考虑加倍努力了,所以臣绝不应成为不良风气之开端。” “这么说是朕要开此不良风气了?”叶应武嘴角微微扬起,声音之中分明带着一丝冷意,让文天祥他们几个下意识的打了一个激灵。 “文相公万万没有此意,文相公为大明呕心沥血,对陛下更是忠心耿耿,此为实所共鉴,陛下何必以此责问文相公?”谢枋得站出来不卑不亢的说道,他站出来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平日里和文天祥的关系不错,更因为昨天晚上他还和文天祥一起奔波,算是并肩出入风雨中的战友,此时文天祥明显因为此事在承受叶应武的无名怒火,谢枋得当然不能坐视,否则说不定要被下属在背后议论。 叶应武的目光旋即转移到谢枋得身上,谢枋得轻轻吸了一口凉气,强迫自己站稳。此时他方才隐约意识到自己刚才似乎有些莽撞了。虽然作为文天祥在朝堂上最为坚定地支持者,但是毕竟他是户部尚书,此时站出来总有些不妥。 对于任何一个君王来说,恐怕都不想看着丞相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和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户部尚书走得太近,而刚才谢枋得这有些着急的举动更是在无形之中印证了他和文天祥之间的关系。 叶应武什么都没说,而谢枋得的额头上已经冒出汗珠。君王心,海底针,哪怕是叶应武再怎么特立独行,终究是一个君王,如果他对于臣子之间没有一点儿提防,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更何况文天祥和谢枋得是叶应武御驾亲征时候留守南京的大员,叶应武这一次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下一次又会如何? 一旁吏部尚书汪立信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相比于文天祥和谢枋得,他的仕途绝对算得上顺利,因战功和履历平稳升迁,后来遇到叶应武,更是扶摇直上,一直到这吏部尚书,没有多少赋闲在家的时候,一直都在官场的勾心斗角之中磨砺,所以汪立信在这几个人之中已经算朝堂经验最丰富的了,此时他也意识到文天祥和谢枋得犯下了最不该犯的错误,只是这样的后知后觉也让他来不及提醒,更何况对于汪立信来说,提醒谢枋得也没有什么好处,相反任由谢枋得如此,对他汪立信的下一步升迁可是有不错的推动力。 而汪立信在心中发出的这一声感慨,更想要感慨的还是文天祥和谢枋得在面对君上这个问题上终究还是经验不足,若是前朝那些老狐狸还在,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文天祥和谢枋得不知不觉都已经满头大汗,而其余的官员们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有如入定老僧,谁都不说话。这个时候说话,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而叶应武只是淡淡的说道:“要是没有什么好说的,那就都退下吧,你们几个人过来是什么意思,朕也清楚,邓卿家、刘卿家,你们翰林院和学士院这一次立了功,朕绝对不会忘记,自会下令厚厚奖赏,另外随着北方大军陆续归来,第一批回来的新科进士们即将赶到,你们负责安排一下,并且准备殿试。” “臣遵旨!”刘辰翁和邓光荐急忙应答,作为翰林院和学士院的大学士,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给陛下充当舆论战场上的先锋,以笔为刀先行向敌人发动进攻,而现在任务完成了,陛下也答应了奖赏,那他们自然是抓紧离开这是非之地。 “你们也都退下吧,这一次人人有功,朕不会亏待你们的。”叶应武有些疲惫的挥了挥手。 而文天祥退回来一步,和一直站得笔直、就像是在战场上面临战斗的苏刘义对视一眼,同时一拱手:“请陛下好好休息、保重龙体!” “这个你们放心,能够伤到朕的兵刃还没有诞生在世上呢。”叶应武闭上眼睛,一副不愿意搭理文天祥他们的样子。而文天祥等人也不好多说,再一次拱手行礼之后纷纷退下,不过叶应武似乎又想起来什么,懒洋洋的加了一句,“夏卿家,这一次不要辜负朕!” 夏士林脚步顿了一下,缓缓转过身,冲着叶应武深深鞠了一躬之后,方才离开,独自一人走在最后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文天祥等人就算是走到了宫门口,也没有说话。今天的叶应武看上去总是有些不对劲,而叶应武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举动,都犹如一声声惊雷在这些大明中枢官员的心头上炸响,这也需要他们用很大的精力去琢磨和消化。 陛下是想要敲山震虎,还是想要打草惊蛇? 而等到文天祥等人各怀心思离开之后,叶应武却是霍然睁开眼睛,伸手按住桌子,哪里还有刚才懒洋洋、甚是疲倦的样子?而他脸色有些阴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目光只是紧紧盯着门口。 “夫君,这样是不是对文相公他们有些残忍?”絮娘从屏风后面走出来,身边还跟着赵云舒,“毕竟文相公他们也是一腔热忱为了大明,就算是有些退缩和私心,也是在所难免的。” 叶应武敲了敲桌子,冷声说道:“古来官场如战场,失败者生不如死。如果某不敲打敲打他们的话,恐怕这些家伙现在还在摇摆不定,甚至有如汪立信等人还在隔岸观火,我们一个朝廷面对整个天下,本来就是以寡敌众,如果再不能上下一心,如何能够取胜?” 絮娘顿时陷入沉默,而叶应武缓缓坐回到椅子中,声音平淡下来:“更何况不只是汪立信和夏士林这些人,包括文宋瑞和苏任忠在内,都是士农阶级出身,这一次要对士农阶级里一直处于领导地位的士人家族和地主家族下手,要说他们心中没有一点儿犹豫和迟疑,那是不可能的。他们不可能像章老相公、王老相公那样看的深远,已经将朕的打算吃透,所以也知道应该如何抉择。之前文宋瑞他们之所以那么做,只是因为听从朕的旨意罢了,如果有一天朕没有下达旨意或者无法下达旨意,那么他们会不会就直接动摇甚至和这些士农阶级站到一起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