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日月重开汉唐天(上)
ps:2o17年新的开始,求砸月票、推荐、打赏!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中短短几句话,已经将叶应武想表达的意思揭露的一清二楚。叶应武并不是不知道现在朝野之间对于前宋还有念想,甚至就把大明看作另一个大宋,认为大明完全可以仿照前宋的模式,所以对于叶应武进行的军事改革和文官制度改革颇有微词。 这些人之中最激烈的那一批已经在上一次南京城的动乱中被消灭,但是并不代表守旧派的势力就有所减弱,毕竟很多人实际上更多的只是怀有念想,所以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关键时候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尤其是纸钞的推行受到阻碍,更是给叶应武一个警醒。就是他虽然在朝野颇有威望,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官员士绅就会听从他的命令,乖乖的跟着叶应武一起进行变革。 华夏民族本来就是安土重迁的民族,除非真的被生活所迫,一般不会离开祖居之地。而一般这样的民族在制度的革新上都会有所停滞,远远没有在风口浪尖打拼的海洋民族勇于变革、敢于尝试。所以朝野对叶应武的信任是一方面,对于新事物和新制度的接受又是另外一方面。 推行纸钞尚且遇到这么大的阻碍,叶应武之后的政策又会怎么样? 所以叶应武在出动六扇门、禁卫军这些后世称为“国家暴力机关”的组织前去推行纸钞的同时,也必须给这些思想守旧的人一个警醒,那就是现在的大明绝对不是中兴的大宋,大宋的制度在三百年中让这个国家富裕而顽强,但是从来没有让它强大,一个富裕的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是任人宰割的对象。 哪怕是现在大明有了强大的军队,也没有办法保证这些军队最后不会像前宋禁卫军和屯驻大兵那样彻底堕落。毕竟前宋的冗官制度在防止官员篡权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使得整个行政体系都臃肿而缓慢,根本没有办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和灾难。这样的制度显然不适应大明,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大明精锐军队的绊脚石,最后让大明自己断手断脚。 现在叶应武又将考试题目拟定为这个,就是为了告诉那些对前宋制度还有一丝幻想的人,前宋的制度虽然在一些方向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大方向上只会让整个国家丧失奋斗的精神,靖康之耻、端平入洛,这些无疑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明看到这些前车之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进行属于自己的变革,而不是因循守旧,在击败蒙古之后几百年中,被其余更加强大的敌人再一次赶到江南,赶到南洋,最后彻底幻灭! 如果不变革的话,这一片重新为汉人、为华夏支撑起来的天空,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如果不变革的话,等待大明的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 叶应武静静的看着邓光荐和刘辰翁。 两人轻轻呼了一口气,同时拱手行礼:“陛下圣明!” 叶应武缓缓攥紧拳头,他不知道自己最后能够把这个崭新的王朝带向什么地方,但是他知道,如果一直原地不前的话,大明还是会重蹈秦朝和隋朝的覆辙,不但会成为别人的嫁衣裳,而且还会为百姓带来新的灾难。 想想自己当时在兴**看到的流民,再想想后来在蔡州那些等待放救济的百姓,叶应武就心如刀割。这样的苦难不能再降临到华夏这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了。 至少自己会拼尽全力,去守护自己的天下,守护自己的百姓。 窗外雨淅淅沥沥的下着。 而那一树杏花,在骄傲的绽放。 ——————————————- 红柳河,尸骨遍地。 大战在这里留下的痕迹触目惊心,曾经涓涓细流、清澈见底的红柳河,现在已经因为众多的尸体而被堵塞,继续流向下游的河水已经被染成粉红色。不知道下游的人见到这弥漫着血腥味的粉红色河水又会作何感想。 秃鹫和乌鸦在沙场上空徘徊着,那些被战马马蹄刨出的红柳东倒西歪,而它们幸免于难的同伴则在风中缓缓摇晃。 “明年这红柳河边的红柳,必然甚是茂盛。”策马缓缓走过战场,张珏不由得轻轻感慨一声。有这数千人的血rou作为滋润,花草必然茂盛,仿佛那些生命最后都化为了这一片片红柳。 更或者这“常覆三军”的古战场上,所有的红柳本来就是一道道千百年来逝去的灵魂化成的,战死在这片土地上,血rou被秃鹫吃咬干净,白骨在风中化为灰尘,就只有那灵魂还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和这一片土地融为一体,看着自己战死的地方,看着无数袍泽前赴后继的地方。 天阴沉沉的,甚至风中也不再是之前的暖暖春意。周围缓缓行进的明军士卒都下意识的屏住呼吸。并不只是因为这里空气中散的浓烈不可抹去的血腥气味,更多的是因为这悲惨的景象。 昨天这一战那木罕获得了惨胜,不过到最后他也没有拦下八剌。八剌到底是察合台汗国的大汗,多年沙场征战,就算是一时中了那木罕的计策,自然也会竭尽全力保全力量。尤其是那木罕在战场指挥上终究是棋差一招。当他带着骑兵在击溃了八剌的护卫队伍之后,兜了一个圈子想要拦住八剌去路时候,八剌直接率领亲卫骑兵向东而不是向星星峡方向突围。 这一下却是出乎所有人预料,尤其是那木罕更是大吃一惊。只不过为时晚矣,正在拼命包围八剌部步卒,意图获得更多斩杀的那木罕部步卒,根本来不及调整阵型阻拦这一支突兀杀出的骑兵,所以八剌从容不迫的带领着自己数百名亲卫骑兵在两个蒙古步卒包围圈的中间缝隙当中跳了出去,直接向着东面草原深处长驱。 毕竟在东面草原,八剌部的前锋和左右两翼都还在,这一支力量只要能够汇聚起来,八剌照样拥有对那木罕甚至整个忽必烈部西线兵马的兵力优势。毕竟忽必烈部还要戒备南面摩拳擦掌的大明,所以在西线根本不可能投入更多兵力了,除了那木罕手下这一支力量之外,其余多数都是老弱病残,茫茫草原上无险可守,面对八剌部的精锐前锋和左右两翼,就只有被彻底击溃这一种可能。 红柳河一战,那木罕取得了战术上的绝对成功,一战消灭了八剌的中军主力,而自己的损失并不算大。但是在战略上,实际上她让自己彻底陷入了被动,看似损失巨大的八剌部,因为不得已的收拢军队行为,并没有使得自己面对那木罕部时候的优势受到多少损失。 更主要的是那木罕此战等于将自己的主力全部暴露出来,而八剌看到那木罕这么多兵马,自然也就明白蒙古忽必烈部所能够拿出来的军队都在这里了,所以只要自己一路向东的话,忽必烈将拿不出来其余的力量抵挡自己,除非那木罕将骑兵全都抽调出来全力追击。 但是红柳河一战,那木罕手下的骑兵损失也不少,所以数量同样不足,单单凭借骑兵正面对决,那木罕根本不是八剌的对手。毕竟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地势可以凭借,双方骑兵厮杀往往凭借的就是骑兵的数量和勇气。 在勇气上,有八剌身先士卒率领的察合台汗国骑兵,自然不会惧怕那木罕。尤其是现在的忽必烈部骑兵实际上在经过几次大战之后,一直在用色目人来补充骑兵,这也导致蒙古骑兵在战力和斗志上实际上和之前襄阳之战中的蒙古本部骑兵有很大的差距。 毕竟当初的蒙古本部骑兵险些将叶应武麾下围困在虎头山置于死地,而现在的蒙古骑兵两次和左厢演变来的神策军交手,都铩羽而归,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已经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对于八剌部来说,本来其骑兵主要就是由色目人组成,在战力上和蒙古本部骑兵有很大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次都要身先士卒提升士气。而现在双方的骑兵构成已经差不多了,本来就擅长于以多打少的八剌部骑兵,在面对人数少于自己的那木罕部骑兵,自然更有优势。 尤其是蒙古骑兵在草原上移动,不比于大漠,因为在草原上有大量的部落零零散散居住,而且部落当中的青壮年都去从军了,所以只剩下妇孺老弱,对于八剌部军队来说,已经可以做到就地取粮。八剌部和忽必烈部之间的巨大矛盾,让他们面对同样的蒙古部落时候也没有丝毫手下留情的意愿。毕竟正是从这些忽必烈麾下所属西部部落走出去的青壮年,在之前的历次冲突中作为主力杀掉了很多察合台汗国的人。 现在战线终于从察合台汗国推到了草原上,八剌部也没有网开一面的道理。之前的仇恨,必须用鲜血来刷洗! 显然那木罕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甚至连打扫战场都顾不上,急匆匆的回军追赶八剌部。就算是自己手上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和死战,那木罕也必须尽快顶上去,让八剌部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在草原上四下劫掠。 否则呈现在明军眼前的景象,也不至于这么惨烈。双方士卒的尸体四下里散落着,等待那些从天而降的秃鹫们来处理。甚至就连那木罕部本部战死将士的尸体没都没有任何处理,那些战马更是直接丢在这里。而大量的兵刃、甲胄和箭矢都散落一地,显然那木罕部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 战马缓缓穿过红柳树丛,看着眼前这些蒙古士卒的尸体,张珏不由得轻轻叹息一声。 只不过他叹息的不是战死在这里的蒙古人,而是几个月前,也有同样的一支明军骑兵在此折戟沉沙,而正是他们的那一次决死突击,打出了明军的气势,也间接导致了现在八剌部和忽必烈部开战的局面。 “再往前二十里就是星星峡,前锋霍良部已经动进攻。”史训忠纵马冲上山坡,着急的说道,“督导,咱们什么时候压上去?” 张珏轻轻点了点头。霍良自请为前锋,这个唐震、高达和他都没有反对。王进沉默了良久,最后也答应了。霍良的心思所有人都明白,在敦煌那大火连天的夜晚,他带领着神策军骑兵杀的最是凶猛,可以说一支骑兵将整个敦煌城外蒙古人营寨搅得天翻地覆。只不过这对于霍良来说远远不够。 远远不够为那些在红柳河和星星峡战死的弟兄们复仇。 想要将耻辱和仇恨洗刷干净,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整个红柳河和星星峡拿下来,将大明的赤色旗帜重新插上那些高低关隘。 之前按照明军的计划,大军并不会动进攻,只是前进到星星峡为止,到时候海都拒绝支援、八剌回军,整个海都联盟自然就分崩离析。但是红柳河之战的结果无疑使得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大大减弱。 换句话说就是整个计划更多的是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海都不会出兵和八剌会回军上,之前八剌拥兵众多,而且和忽必烈部不分胜负,一旦后路被截断,必然军心慌乱,回军是必然的。 但是现在红柳河之战后,反倒是忽必烈部军队处于西面,而八剌部位于东侧,这等于在无形之中就让八剌回军的阻力很大。如果只是明军驻扎在星星峡之外,八剌有可能看穿明军的企图,更或者说是认为星星峡还能够防守,所以不会回军,这就让明军引领八剌前去对付海都而不是忽必烈的计划泡汤。 所以现在明军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拿下星星峡,就等于兵锋直指察合台汗国的腹地,尤其是察合台汗国刚刚从忽必烈部手中拿下的西域和田一带,片肥沃土地很久,终于在一年多之前如愿以偿,也正是因为那一战的胜利,使得察合台汗国有了更合适的放牧之地和休养生息之地,也使得察合台汗国一跃成为海都部之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力量。 明军已经威胁到了八剌部的生存,八剌自然不会再坐视不管,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回军支援。而这也在无形之中证明当初海都所说的不准八剌进军的说法是正确的。 或许以海都的性格,会出兵救援,但是以八剌的性格,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这并不会导致八剌部和海都部之间的矛盾有所弱化。 而到时候八剌怎么回军又会成为一个难题,毕竟以那木罕的性格,更有可能是拦住八剌的去路诱使八剌和自己决战,而不是直接让开道路。 所以在张珏的心中,实际上还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直接拿下星星峡、进兵西域,明军去和海都部决战,趁机底定西域。 只不过张珏归根结底也是戎马多年的大将,自然明白这样的野心也就是想一想,对于现在还没有平定河北和燕云的大明来说,还是有些不现实,毕竟大明没有山西、河北和燕云等地的支持,只能通过关中到河西这一条狭窄的道路支援西域,这一条单薄的生命线,很容易就被截断,到时候西域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最后和唐朝末期的西域一样,在汉人流进最后一滴血之后,重新被色目人占领。 “往西,只能到星星峡了。”张珏拽住马缰,喃喃说道。 史训忠听到了张珏的话,脸上流露出一丝黯然。 “除非······”张珏突然微微提高声音。 而史训忠也诧异的看向他。 “除非这一战,是北伐的开始!” 掷地有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