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攻约梁山在线阅读 - 386改制4

386改制4

    一秒记住【3Q中文网】,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服了赵佶和童贯这些关键大佬,随后,蔡京、张邦昌、何栗、白时中等政事堂宰相也召来了,秘议了此事,并最终艰难通过了认可......

    文相中最先表示支持欧阳珣改制的不是何栗,而是三司使白时中,因为他主管的财政不堪重负,天天到处是伸手要钱的,没给钱的,没钱给自然招人骂甚至是招恨,他每天上班感觉如同上刑场.....改制却能大大增强地方上缴中央的赋税,他手头掌握的钱粮更多了,同时还能相对节省些开支。这对白时中来说无疑是大好事,改制管它对国家利不利都积极支持。

    这种触犯全天下地方文官的改制,要想完成,必须高度保密,不能让众朝臣事先得了信泄露出去或能抢先从中做手脚,最好是只和文官牵扯不大的童贯等几个核心武臣知道就行了,让蔡京等文臣领袖获悉了,也有泄密败掉大事的风险,可是又必须让蔡京等知道,一方面是宰相应该知道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举措,必须获取文臣领袖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程序上的必须。皇帝的旨意要政事堂签押认可,那才具有朝廷法律政令效果的命令,否则就是皇帝的私意甚至是乱命。

    总算搞定了这帮王八蛋,欧阳出宫去紧急主持此事,文武大佬对他一片赞誉声,称赞其才之卓越,夸说就算是奇才赵廉还在,也绝无可能有如此妙策和胆魄,齐声夸赞欧阳的忠君爱国敢为有为心.......个个一脸热情敬佩温情地对着欧阳,隐讳的眼神却是看欧阳已是死人——为朝廷、君王、他们这些大佬的荣华富贵利益,主动勇于献身的傻瓜死人一枚。

    天下竟然有这种傻瓜士大夫啊!

    不过.......有这样的人,真是太好了......希望能多有些这样的大傻子.......

    这就是赵佶父子、蔡京童贯他们集体的心声。

    欧阳临走前对不惜放低皇帝身架亲自送他出赵佶宫殿的赵桓的热情并不显得多么感动,反而是神情严肃之极。

    “陛下,此事之重大,必须严格保密,您是清楚其中的厉害的。”

    赵桓点头。

    欧阳见这个二逼皇帝还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只得挑明了说:“陛下,听说耿帝师受伤了?那就在宫中好好修养好了,别让他回家了,正好成全陛下与帝师间的感人师徒情谊。宫中也多的是闲着的房子。不愁没个独立地安置耿帝师幽静安心养伤。再说了,如此,耿帝师的吃喝也方便了不是?省得在家没吃没喝的没人伺候着,还劳陛下你在烦心国事时还得牵挂着他。在这个关键时期,也别提宫中的一些规矩忌讳了。皇宫寥寥女眷都在太上皇这集中着。外人也接触不到。”

    赵桓啊,你信任的老师,所谓帝师耿南仲,正是那个会积极泄露秘密的家伙。

    那家伙私心最重,胆量奇大......为了他的私欲和幼稚幻想,他可是什么都敢干。泄密,做手脚,坏事是肯定的,是最大的泄密隐患。耿南仲就不要回家自由着了,就在宫中呆着吃喝吧,省得还得赵桓你把钱粮费事搬他家里养活他。

    赵桓:“.......”

    脸红得象猴屁股。

    他听明白了,欧阳珣是要他把耿南仲变相严密软禁在宫中,万不能放出去,万不能让耿有机会利用宫中的谁把秘密间接泄露甚至散播出去。欧阳还是在指责他,事闹到眼下的地步了,再次证明了耿南仲至少是草包不可靠的,他却仍然宠信着耿南仲这个废物兼只会坏事的搅屎棍......而且欧阳还说中了。

    欧阳若不专门提到防范耿南仲,赵桓就根本想不起封死老师这条泄密渠道的必要。

    他仍然相信他的耿老师是品德高洁有君子忠臣cao守风范的大儒士大夫。

    最主要是,他相信耿南仲绝不会成心害他。

    因为他是耿唯一能依靠的人,何况还有这么多年的深厚师徒情份在。客观地讲,这么多年,他对耿南仲真心不薄。

    耿南仲,至多是能力不行,误导了他,却是好心忠心。

    看着赵桓羞恼样,欧阳珣知道这个傻逼皇帝也是有脾气的,治国干正经事没坚持没主见没脾气,在当亡国之君找死上却是很有个性而且有主见特别敢干,羞愤下,最大的可能反而是不但不控制住耿南仲,反而倍加关怀宠信放纵耿......

    “陛下,”

    欧阳珣干脆直说了:“这次改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宋生死存亡,不客气地说是,直接关系到陛下的脑袋保不保得住。陛下是要自己的江山与性命,还是要耿南仲满意,您掂量着办。陛下若是耍性子,耳根子在不该软时又软了,又信了耿南仲,事若泄露,呵呵,臣不怪你。臣反而高兴,因为不用担骂名风险改制了,可以轻轻松松弃官回家养病等死了。”

    赵桓这才一惊,收敛了羞愤,郑重道:“卿放心。朕知道怎么做。”

    他这次是真听进去了。

    欧阳这才放心离开了宫中,去了他的太尉府召主管的侍卫亲军骑兵司的一些将领布置早准备好的方案......

    另一边,宫中。

    大太监谭稹也在忙着召几个宫中心腹大权老人秘密商讨外派宦官的人选。

    他征询的主要对象正是那位海盗间谍老太监,首先和老太监秘谈了谈。

    这位老太监是如今宫中地位高的太监中资格最老的,是赵佶最信用的大太监之一,管的都是宫中最要紧的方面,比如事关皇家性命的饮食——尚膳监,比如管理护卫皇家安全的宫卫军——御马监。当年梁师成还活着时,他就已经是内宫中实权仅次于梁师成的人物,平日里不争不抢,不声不响的,却无人敢轻视,也是谭稹的大恩人。

    谭稹能比历史上更早得宠并顺利上位为内宫总管,成了赵佶最贴心的心腹,除了谭稹精明能干,老太监是悄然出了大力的,并且在谭稹还微不足道时就强力关照保护了谭稹.......皇宫是很容易死人的,后妃尚且如此,何况是区区宦官。

    可以说老太监对谭稹有再造之恩。

    谭稹并不知道老太监能识他是个人物而早早如此特别关照他是因为赵岳指点的。

    成就了谭稹,老太监也不要谭稹任何回报,只淡然说:“咱们这种人努力在宫中求生罢了。有良心有能力的就帮一帮,相互照应着共同求活而已。毋须回报什么。用心于君王,尽好职责,保住地位性命就好。死了有人惦记着就行。”

    宦官是个很特殊的群体,往往比正常人更讲究关系,更懂得感恩。

    谭稹很感激老太监,很尊重,也很佩服.....大事吃不准的,总要秘密征询一下老太监怎么说。

    这次的选调宦官任务重大无比,涉及到很多方面,得外派的能干能担起代皇家掌握地方军权监控好地方官的职责,又得可靠,能忠心谭稹这个大总管,这样的人选必须是宦官中cao守和能力皆可以的精英,而且不是简单派几个十几个,而是得上千个,这已经是很难的事了,同时留在宫内的大大小小管事太监这种人还得必须保障是可靠堪用的充足人手......

    这事难度太大了。

    谭稹只有和他最服最亲也最了解皇宫的老太监先商量个章程,才有信心完成。

    至于赵廉当年怎么和这位老太监悄然达成了关系,让老太监成了忠贞无比的海盗,说起来还真没什么复杂的,甚至没什么难度,没刻意为之,赵廉没冒险,也不敢冒。关系只是随着时间和形势变化,很自然慢慢就成了。

    起因仅仅是赵廉真心并不歧视大内阉人,并不虚伪,也不功利,是很自然地对待接触到的宦官,不是其他官员那样表面和善甚至讨好着要害太监,不动声色的纯粹为了利用太监提供方便,实际心里根本不把宦官当人看。

    老太监一开始也以为这位让皇帝特别喜爱的官场幸运儿是他见多了的标准儒家读书人,难免注意着这位名头太响风头强劲而且整天在宫中行走的少年状元,观察了很久很久才惊愕发现,这位春风得意的风云少年是罕见的沉稳睿智官场天才,更罕见的是赵廉把宦官与正常人一样对待,头脑清醒的只分敌我,不分性别或生理是否正常,而且心慈又大方。

    皇宫辉煌壮观神圣,同时却是人间地狱。

    普通宦官与宫女是世上最没人权甚至是最悲惨的群体。

    比如说生病看病,没医生看病治疗那回事,有病自己想办法,可是困在宫中,出不去,外人也进不来,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凭身体素质硬熬。能抗过去是命大,抗不过去?死了没人在乎。宫中冤魂是最多的。失宠后妃莫名其妙死了都不算事.......每年无声无息无辜死掉的宦官宫女不知有多少。对皇帝来说,死了,缺了,再招呗。

    赵廉心慈又大方,也有钱大方。

    有宦官为生病宫友或自己,急眼间试着求能接触到的赵廉,赵廉不但不嘴上虚伪答应得挺好却糊弄不当个事,也不是傲慢推托不屑理睬,真就放在心上,不能请大夫进宫看病,就详细询问和记录症状,甚至会看病通医理,然后打发仆人去咨询京中著名大夫......抓了药煎好送来......这不是个简单的事,进宫的东西都需要严格检查,尤其是药物,出了事是得掉脑袋的,光是把门宫卫这一关就很难,宫卫可不管宦官宫女病不病死不死的,最简单最安全的作法就是不允许药进宫。

    赵廉也不怕麻烦,亲自去说通,无非是甩钱,加上他深受皇帝宠信的威势。

    赵廉也不是傻慈悲大方,他弄进宫的药和真正去向都落实并记录在案,和宫卫双方留底,出事不牵连宫卫,也是防范有人利用或栽脏陷害,并且在和赵佶闲聊时借故提到了这种事,说:“臣在老家就见多了贫病之悲惨可怜,我家庄上就曾经如此,我家就见不得人为此痛苦绝望......人心都是rou长的,我家向来关心庄户们的健康.....这也是赵庄人忠心我家,团结骁勇誓死保卫赵庄的很大原因。宦官宫女能看病治病,健康有保障,会感恩皇家,也能忠心更好地为皇家效劳.....”宫中提供点看病治病便利给宫奴而已,又不用皇家花钱,不增加宫中开支,不用皇帝cao心,皇帝是全天下人的家长,这个全天下人包括直接效劳皇家的宫奴,家主适当关心家奴是应该的,体现着圣君仁德光辉,又赢得家奴忠心,何乐而不为?

    赵佶文雅多情,还是比较心软的。

    最主要是圣君的虚荣心,以及赵庄例子揭示的隐藏好处,又喜欢赵廉朝气蓬勃坦率又心灵美,虽然觉得赵廉幼稚多事,却是好少年呐,也会是个关心天下忠心皇家的仁善好臣子——连最卑贱无用的宫奴都会心慈的人,岂会不忠心决定富贵荣华的皇家?他又是个不拘规矩的——伟大的或败家的帝王都是敢打破常规不拘规矩的,所以,后来干脆就让皇后主持,选了些聪明的宫女宦官学医,培养宫中的宫奴医者,不求多精深,能给宦官宫女看个常见病就行,同时也有了宫中可靠人手把关御医是不是糊弄皇家甚至敢有异心害皇家,也方便给后妃们治疗个小病,这事一整,发现其中的好处还不少......

    赵佶得了美名和实惠,官员一片圣赞。赵廉脱身,没事了。那老太监就靠上来了,每次也不说什么,就是给赵廉倒个茶水送点吃的什么的就走了,就是代宦官宫女群体无声的表达感激赵廉这种慈悲智慧和担当.......渐渐就熟悉了......

    老太监见过大宋太多的才智卓绝才子、状元。

    他看得出,赵廉愿意体谅和帮助卑贱宫奴绝不仅仅是心性慈悲,有钱,且不知其中凶险,也不是想以此讨好和利用宫奴这个群体提供便利。

    这是个志向和见识高远,胸襟博大,而且异常清醒冷静,并有足够才智和大毅力实现理想的奇才。

    这样的少年只要运气不那么差,就一定会前途远大......出身卑贱不是问题,家族太有钱支持,这一点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