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万大军的伏击?
PS:感谢书友“缘醒”投的月票。 可蒋全义内心不服气啊。 他知道,要想在吴争手下出人头地,那就得建奇功。 能从仪真那座血rou磨坊中活下来,被清军追击辗转千里幸存下来,蒋全义已经没有一丝佛性。 杀,或者被杀。 他麾下三千精锐,也是这样的老兵。 于是,蒋全义留下一小队人,做为联络他后续部队之用,自己率部迅速前出。 他要打一场,伏击战! 疯狂! 确实疯狂! 三千人,要打五万人一场伏击战。 如果吴争在,一定会一脚踹蒋全义一个后滚翻。 这简直就是寿星公吃砒霜,活腻歪了。 先不说能不能伏击成功,就说成功了,能撤退吗? 打掉清军先头部队,让你使出全身力气,尽可能地杀,能杀一万人? 后续敌人主力会如潮水般将你淹没。 如果敌人有骑兵,那更不用说了,分分钟就能包围、歼灭。 后世游击战,那是打运动战,将敌人拖着跑,然后在形成局部兵力优势时,伏击其跟得近的先头部队。 可现在不一样,清军倾巢而来,目标很明确,就是泰兴,不存在被明军牵着鼻子走,打运动战的可能。 但蒋全义,就这么,干了! 蒋全义想要奇功,但他也不想送死,他还没有到达如此不管不顾的疯狂程度,况且想建奇功的人,又怎么想去送死呢?那功劳岂不白费了吗? 实际上,蒋全义对泰州到泰兴的地形很熟,之前率部与济尔哈朗“躲猫猫”,在扬州府造了那么久时间的“孽”,带着济尔哈朗所部一个劲地来回转圈,岂能不熟地形? 加上吴争在泰州城与多尔衮谈判时,蒋全义带兵来投,也是走的这条路。 所以,蒋全义心里还是有计较的。 泰州至泰兴由北向南的官道,呈一个“N”形,其实也是运盐河的流向。 在口岸镇以东约三、四十里处,就是官道“N”转折的地方。 此处有座石桥,是行军路上必经之处,否则就得渡河,但因为有桥,这小河上基本找不见几条船。 蒋全义的狠,就体现在这里。 他率部急行至石桥后,下令将百斤火药埋于桥下,并将所带千颗地雷藏于桥头靠泰兴方向。 这些地雷是军工坊的第一批产品,不是触绊雷,是拉线雷,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手动拉绳以燧石摩擦点火触发,缺点是人必须在附近隐蔽,不过蒋全义手下,确实不缺敢死之人。 拨给这批地雷给蒋全义的用意是,这种地雷的埋设难度小,挖个坑埋下,引火绳套个竹管就行,哪怕埋设在土中,竹管子的空气也足以保证导火线燃烧,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 埋设花费了近两个时辰,说得简单些,桥头向泰兴方向的三里官道,表面基本被翻了一遍。 这种粗糙的手段,如果在后世,傻子都能发现有异。 可在这个时代,路都是土的,也没有用地雷大规模作战的常识,负负得正,或许是上天也打算成就蒋全义一番大事吧? 当部署完后,蒋全义令军撤离至这五里官道后面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