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灵筠的心境
“如此说来,还有其他的理论?!” 元辰听得灵筠所言,一双眼睛都变得巴巴起来,那种模样,竟与之前小圆求食的表情有着几分相似。 看着元辰的模样,灵筠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继而她接着道:“老子之后,乃是庄周庄子,他的理论,说起来和老子的有些不同,不过由于老子为第一人,这精髓,便是以他的理论为主……而庄子虽居于其后,但是他的思想理论,可是一点都不比老子的差。 而且我仔细一想,他的思想,和你所修的功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真?!” 元辰的呼吸陡然一惊,目光炯炯地看着灵筠。 他所修习的,对于悟性的要求极高,但是即使当初侥幸修成,但以他的阅历,想要完全领悟,还是有些不太容易。 虽然有着玉婴在一旁指点,但是毕竟玉婴所修的功法,并非是,这样即使是指点,也是相当有限的。 而功法修习,除了对自身悟性有要求之外,你的思想,也是与它密切相关的。 思想,从某种意义而言,应该是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本质的认知情况,世界之大,包罗万象,又岂是简单可以感悟得透的。 此时,若是有一些正好与他所修功法相合的某种思想,这对于修炼而言,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这也是元辰一度失态的原因。 灵筠点了点头,道:“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它的意思是“我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存在是取决于观测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只要这五感不存在了,世界就不存在了。所以,自己就是这个世界。 那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很多令自己讨厌的事情呢,因为任何事物都由阴阳二面构成。世界初始,有与无相生,有就是阳,无就是阴。使它们存在的是叫“对比”的东西,没有对比,光有“有”或“无”,都无法存在。 因此,那些令自己讨厌,迷惘,害怕,难过的事物,都是自身的一部分。那么,与其强硬地跟现实斗争,不如顺应自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点,庄子与老子的观点倒是有些相似。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大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对道的解释,把“道法自然”的老子学说继承下来。他明确地阐述了道的本质作用:“道”是“有情有信”,但却“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道”是宇宙的本体,产生万物的根源。 道是超时间、空间的绝对,“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的作用特别大,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可以主宰一切。 他认为道的本质是物质的,是混浊状态的“气”,而这“气”没有固定的形态,叫做“无”。这种物质性的道,就是世界根源。庄周的道,实际上是指主观意识之外的,不受任何力量支配的宇宙精神。 还讲到“道”可生万物,对宇宙形成进行了探索。在篇中举出了天地运行,日月其争,云雨转换等自然现象,提出了大量的物与物的运行问题,但最后解释为物的产生归于道了。最终把物说成了一种精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