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不走广宗
毕竟,一面只是诸葛亮的猜测,一面是实打实的叛逆。 薛悌和高堂隆、唐周,不由开始思量起来了。 要是去琅琊接应诸葛玄嘛,首功是跑不了了,但是万一事实不会像诸葛亮所说,太平道并没有提前发起造反,虽有首功,但此功也大不了。 万一真像诸葛亮所说,提前造反,那首功可就不得了了。 当然,不去琅琊,前往讨贼,可能风险会更大一些,因为不知会面对怎么样的敌人,但也有可能收获会大一些。 反正,颇为纠结。 良久,三人只好主动请命,让诸葛亮来选派各路合适人员。 “属下愿往。”三人齐齐抱拳,表示愿意前往。 贤臣择主而侍,做什么事,除非有明确的动机和利益,不然就随主公的心意,准不会错。于是,三人直接将选择权交还给诸葛亮。 “既然三位将军都愿意前往,在下也不好厚此薄彼,都尉为一军之首,军如龙不可无首;督军乃一军之胆,兵无胆不可一战,便由孝威兄率领五百人,自成一军,前去琅琊接应家伯,升平兄和来福兄便与在下一同前往讨贼。” 诸葛亮点了薛悌带领五百人前往琅琊接应诸葛玄,一来,薛悌的武艺不及高堂隆,但论统率与指挥,却比高堂隆胜出一筹;二来,有诸葛亮坐镇军队,指挥能力不会比薛悌弱,但薛悌在,碍于主公的面子,得事事请示诸葛亮,等于架空,不利于诸葛亮笼络人心。 “末将领命。”薛悌听到自己被诸葛亮任命为前往琅琊接应的将领之后,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不过好在首功得手,将来论功行赏,少不了薛悌的那一份,薛悌心理也就平衡了。 薛悌心平气静地将都尉的兵符交给了诸葛亮之后,接了军令,便转身前去挑选五百军士,也不多逗留,带领众军士,快速跑步前往琅琊。 待薛悌带兵离开之后,诸葛亮又朝留下的高堂隆和唐周吩咐新的军事命令和安排。 “来福兄,你对太平道比较熟悉了解,加之常年奔波于各地,熟知山川河***于各地风俗,便由你将薛悌留下的战马收拢,于军中挑选五百机灵敏捷之人,成立为斥候营,作为军队前行的眼睛,同时负责刺探军情,按时汇报。” 诸葛亮也给唐周兵权,让唐周率领斥候营,保持强大的机动性,负责刺探军情,为军队决策收集信息和军报。 诸葛亮并不怕唐周有了兵马之后,叛逆反戈,毕竟,若不是唐周告密,张角的计划会更加完美,不至于如此仓促。 因此,唐周若是再背叛诸葛亮,不止是朝廷容不下他,张角容不下他,恐怕整个天下都不再有唐周的容身之地。 “属下领命。”唐周领了军令后,却是没有离开,因为作为斥候,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刺探,放哨。而是知道负责哪些地方、范围的警惕与潜伏。 这样斥候才有针对性。 “升平兄暂代都尉一职,剩下的一千泰平军便由升平兄负责统领,作为中军策应。待你二人挑选完毕,军队调整好之后,我等立即启程,前往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