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3章 坦白
宦官从袖口掏出了一封奏本,递到了沈伦面前,“贵公子当真是了得,贪污受贿也就罢了。可是草菅人命,就有些过了。最不该的,就是被御史抓住了把柄。 如今,人证物证俱在。这让陛下,很难办啊……” 沈伦翻阅着奏本,浑身颤抖着道:“老夫了解二郎,二郎绝不会干出这种草菅人命的勾当。” “嘿嘿嘿……” 宦官低声一笑,“沈相公,这人是会变的。以前,贵公子在您身边,由您盯着,自然不敢乱来。可是离了您的约束,贵公子就像那入了水的鱼儿,能翻起什么浪花,这谁也预料不到……” “你们……” 沈伦浑身巨颤,脸色惨白,他一时间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内。 以沈伦多年从政的经验,他有九成九的把握可以肯定,奏本上的那些龌龊事不是他儿子干的。 可是,作为一个父亲,在面对儿子生死攸关的问题上,那怕有那么一丁点的存疑,也会在他心里被无限的放大。 赵光义在位期间,可不是他儿孙在位期间,文官还没有把持朝政,刑不上大夫,也只是一个名头。 除了一些功勋卓著的老臣外,其文官被定罪以后,有什么下场,完全看赵光义的心情。 虽说赵匡胤在太庙内立碑,上面明确表明了不杀士大夫。 可是,赵光义是什么人? 连赵匡胤都极有可能死在他的手上,赵匡胤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一定遵从? 儿子的生死存亡就握在自己手上,沈伦很犯难。 救还是不救? 救就得违背良心。 不救,难道眼睁睁的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发生? 沈伦的内心很挣扎,也很煎熬。 历史上不乏大义灭亲的例子,可是沈伦却做不到。 能够大义灭亲的人,那都是很重视名声的权谋家,在他们眼里,地位和名声比什么都重要。 沈伦不一样,卸下了一切职位以后,他就是一个有点名声的教书匠,以及一个仁慈的父亲。 父爱是伟大的。 伟大到,即便是明知被骗的时候,他们也会义无反顾的栽到骗局里。 沈伦颓然的瘫倒在了地上,失魂落魄的问道:“陛下需要老夫做什么,才能放过二郎一命?” 宦官满意的笑道:“沈相公不愧是做过参知政事的人,贵公子能有您这么一位父亲,当真是福缘深厚。” “快说!不然老夫改变了主意,就把你交给杨延嗣处理。” 沈伦突然爆发,冲着宦官咆哮。 宦官脸色一变,转瞬即逝,继续笑着对沈伦道:“沈相公既然这么着急,那在下就不耽误沈相公的时间了。陛下要的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就是让沈相公,闲暇的时候,在杨延嗣治下的地方转转,看到了什么特别的东西,就说给他听听。” 沈伦愕然,瞪着眼道:“老夫好歹也是担任过参知政事的人,让老夫给你们当探子,你们这是在折辱老夫。” 宦官淡然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谁让杨延嗣把这代州弄的密不透风,咱们费尽了心思,也探测不到什么东西。所以只能劳烦沈相公帮帮忙了。” 沈伦刚要反驳,就听宦官又道:“沈相公别忘了,贵公子还在刑部大牢里。我想,沈相公应该不会拒绝吧。” 沈伦屈辱的咬牙道:“老夫答应了。” 宦官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甚好,那在下就不打扰沈相公了。” “慢着……” 沈伦突然开口。 宦官移开的脚步重新回到了原位,笑眯眯的看着沈伦,“沈相公有什么吩咐?” 沈伦颓然道:“老夫觉得,大郎和二郎不适合当官。你传话给陛下,让陛下罢了他们的官吧。” 沈伦一下子像是苍老了十岁。 浑身的精气神似乎都被抽空了。 想当初,他之所以前来代州,就是为了给儿子们谋一份锦绣前程。 可事到如今,他为儿子们谋的锦绣前程,却成了捆在他身上的一道枷锁。 沈伦为人方正,可并不代表他蠢。 王继恩能想到的阴损手段,他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沈伦仿佛已经看到了,在此之后,赵光义以他儿子作为要挟,向他提出一个又一个的要求。 最终,把他逼上了绝路,使他身败名裂。 长痛不如短痛。 沈伦索性咬牙,帮儿子们抛弃锦绣前程,好借此逃脱出这个阴谋的漩涡。 宦官听到了沈伦的要求,明显的愣了愣,然后笑嘻嘻的道:“沈相公,贵府的大公子可没犯事儿,不仅没犯事,还有不少的功绩呢。 陛下已经决定左迁贵府的大公子担任京兆尹呢……” 一瞬间,沈伦就知道自己完了。 他痛苦的瘫坐在地上,流下了两行清泪。 宦官对于沈伦的痛苦,没有丝毫怜悯,笑眯眯的拱了拱手,退出了沈伦房内。 …… 沈伦这里的消息,杨七傍晚的时候就已经知晓了。 彭湃在杨七的书房内,细细的向杨七讲了一遍事情的经过。 杨七听完以后,挑眉问道:“你是说,同李子斌一起进入大同府内的大宋信使,有人暗中去了大同书院,见了沈伦?” 彭湃调笑道:“那人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却不知道,他们一进大同府边陲,咱们的人就已经密切的盯上了他们。虽然他们进入大同府城以后,布下了好多疑兵,但是属下还是轻而易举的就抓住了他们的首尾。” “滋滋~” 杨七吧嗒了一下嘴,饶有兴致的坐在椅子上,笑眯眯道:“赵光义还真是贼心不死啊!不知道我这位老师会怎么做呢?” 彭湃迟疑了一下,道:“要不要属下派人盯着他?” 杨七摆手,“不用。我倒是想看看,我这位老师究竟会怎么做。” 正在这时,如梦匆匆进入到了书房,欠身施礼过后,轻声道:“公子,沈夫子求见。” 沈伦虽然在大同书院内担任副山长,但是却统管着书院内大大小小的事务。 而他本人又教了数科,在书院的学子们中间颇有威望,久而久之,大同府内的人,对他皆称夫子。 听到沈伦求见,杨七明显感觉到有一些意外。 旋即,他轻笑道:“请我这位老师进来。” 如梦去迎沈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