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真好与哈瑞在线阅读 - 1.在宽街上

1.在宽街上

    (故事情节完全虚构,看官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她大约二十多岁吧,从前面和背后都看不出确切年龄,说实话,这是他对自己所见过的大多数东方女子的第一印象和一贯印象——好像长到某个时候就不长了。她头发及肩,背着一只朴素的帆布单肩包,行走在牛津城中心的一条道路:宽街BroadStreet上。

    宽街路两侧,连着好几家布莱克威尔(BlackWell)书店——主店、音乐艺术书店、明信片和美术品书店,再远远望去,是连成片的两三层尖顶小楼房和三一学院古老的雕花铁艺黑色大门,有些位置的油漆已经斑驳,隐约可见学院内金色石头垒起的一座座尖顶哥特式风格的老建筑……怪不得旅行画册喜欢把牛津叫作金色石头的尖顶之城。

    她和他,两人是顺向走,由玉米市场大街方向朝着TheKing’sArm酒吧的方向去。如果放在地图上,应当是由北向南。因为从牛津去伦敦的大致方向就是先由北向南,再由西向东。这是她对这里的方向,唯一的印象和判断依据。她不大会依据太阳来判断方向,因为这里绝大多数房子不像中国的有些地方房子规矩地朝南,这里房子方向乱七八糟的,还常有一栋栋房子紧紧挨着围成一个圈的社区,看门窗朝向,完全没法判断方向。

    他走在她对面一侧的石板路上,略微落后于她几步路。

    她偶尔回头,或是左边右边看几眼。周围零星的英国人,或其他地方来的欧洲人,浑身上下穿戴灰扑扑的,他们喜欢穿些暗色的衣服——暗绿色、深灰色、浅灰色、咖啡色、褐色、藏蓝色、黑色。只是他们欧洲人的脸色让阳光一照,倒是亮白。所以他们这种打扮和肤色很相配,和这环境也协调。无论谢尔冬尼亚大剧院老旧的墙,还是斜对面三一学院的金色石头砌成的尖顶楼,或者是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还有那些建筑顶上站着的真人大小的人物雕塑,都是那样富有岁月感,既好看也引人遐想。

    为了适应语言环境,她在硕士课程开始前,提前半年来补习语言,又参加了预科的学习,才考出硕士语言和专业要求的分数。说起来,这都快一年了,可她每回走在这些街道上,还是会觉得特别愉快,就像第一次走在宽街上一样,怀有深深的新鲜感。也或许是因为,她在一个熟悉的城市里生活了近30年,第一次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又单独生活这么久,而且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看什么都是看到好的一面多些。

    这个地方的人和环境能够相互融合得那么自然,尽管建筑和石雕好多已经四、五百年历史。这牛津城也有1100多年历史了吧,当然这天地存在的时间更久了……她总喜欢琢磨些在别人看或许完全无意义的事儿。她来这里,不是学经济、学金融,不是学怎样MAKINGMONEY(赚钱),而是学所谓的文化和艺术。

    回忆中的一些画面,恍恍惚惚出现在眼前——走之前,一位刚开始白头的中年男同事,图片编辑,某天在电梯里遇见,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她:“还真要去英国留学?你这另类消费真不得了,去欧洲学什么?学文化?学艺术?呵呵……”

    她赶紧“嗯嗯”了两声,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代表“听到了”或者“是”而已。

    男同事又说:“呵呵,学完了回来,就咱们这个场儿,能用上?哎呀要我说,咱又不是富二代,你爹妈大学教书匠,好不容易攒几个钱,多不容易,我看都叫你折腾着扔给外国人了,留着当嫁妆多好……”

    她那时候正略带焦虑和兴奋地计划着行程,盘算着还有哪些必备的行李物件要赶紧买,根本没仔细听,只是又颔首微笑了一下,“呵呵”了两声。电梯里的其他人都不认识,认识也没关系,因为没人真关心与己无关的对话。

    当时和男同事对话心不在焉,现在她人站在英国的大街上,猛地回想起,反而能清楚听到他说的每一个字,她这时才觉得有点不解:那个男图片编辑,听他自己说的,年轻时留着大长头发、穿风衣和阔腿喇叭裤,热爱摄影、各地采风,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怎么会说出这种奇怪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