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带着小城回史前在线阅读 - 第343章 积怨

第343章 积怨

    华夏的黄河治水工程是世纪工程,投入很大,却是经过精确是计算的。

    华夏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农业上,除了普遍使用牲口之外,化肥和农药也已经投入使用。这使得农业的生产效率非常之高,一个人耕种十几亩地,出产万斤谷物或者更多的薯类变得可能。

    在工业上,蒸汽机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各种基础设备也已经生产出来了。基本的工业制品在社会中广泛被使用,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到华夏二十二年的时候,华夏的大部分奴隶已经基本脱籍,这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了社会财富。

    在经过合理计划之后,黄河治水工程虽然转移了一部分社会生产力,不过却没有影响社会的发展。

    反而因为国家对这个项目的投入,刺激着工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扩大了更多的工业产出。而这些研究和产出反哺到农业领域,加速了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解放农业人口,开始让社会产业转型。

    黄河治水工程刚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人力畜力为主,发展到后面,则是以各种机械设备为主。在这个过程里,黄河大学也真正得成长了起来。华夏的重工业体系也变得日趋完善了。

    华夏的黄河治水工程开工,最高兴的无疑就是炽中了。西戎的压力因此骤减,不过炽中却没有开始休养生息,而是开始抓紧每分每秒,计算好每份钱粮进行建设和壮大。

    他们的捕奴队往西深入了高原雪山,最远的地方据说到达了更远的天山以西的区域,抓回了大量的人口。这让西戎的人口在华夏三十年的时候达到了七十万人,甚至还在增加当中。

    他们在郑国渠,蜀道和都江堰的投入是有数的。因此,李冰只用了四年建成的都江堰,他们用了七年之久。

    不过在都江堰建成之后,效果几乎立竿见影,千里蜀中沼泽渐渐变成了平原,以至于西戎的良田增加无数。

    这让炽中稍微增加了一点对蜀道和郑国渠的投入。不过也没有多少。

    蜀中良田的增加,也没有使西戎人变得更加富有。因此炽中在建城,军械,驯养牲口,积累粮食等方面投入基本达到了他们收入的极致。

    西戎在十年之间,便建起了十一座城。另加靠近华夏边疆的军寨无数。这些城寨几乎都用砖石水泥建成,坚固无比,万夫莫开。

    西戎采矿的奴隶日夜不休,打铁作坊的火苗昼夜不停,打造的军械经过抹油保养之后,堆放的仓库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头。

    只是奴隶或者普通的农夫,依旧在使用残破或者腐朽的工具。

    西戎的牲口养殖业极为发达。在判断出华夏近期不可能西进后,炽中一度将大量牲口卖到华夏去。在换取了华夏无数物资之余,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进华夏治水大业,让华夏人彻底陷入这个泥潭。实际上,那些牲口大多只是丰富了华夏人的餐桌。

    西戎的粮食实行完全国有,所有的新粮必须入库。农民只能吃难以保存的薯类或者淘换的陈粮。

    这个政策的实行,确实让西戎完全掌控了自己的每一颗粮食的走向,让他们充分利用起了国内的所有资源进行着建设。

    在这种刻板的管理之下,西戎人的生活变得越发困苦。在郑国渠岸边的工人看着虬夫爷孙两人喝rou粥,眼睛都是绿的。

    又经过了十几年的风霜,虬夫老迈到牙齿都没剩几颗了。他的孙子河佑倒是长成了昂然汉子。

    虬夫喝一口粥,溜一下胡子,看着旁边的狼族工人都在啃陈粮烤就发黑的死面饼,张嘴道:“让他们都来喝一口吧,好歹都是叫我师傅的。”

    河佑给虬夫碗里添了一勺,站起来道:“都拿碗过来,煮得不多,一人一勺子,分完莫怨。”

    狼族人一窝蜂涌过来,却很自觉在锅前排起了队伍。河佑在每人碗里放半勺子粥水,这些人便欢天喜地捧着碗到一边去了。把饼子放到粥水里泡一泡再吃,饼子也变得有盐有味,这就算是一顿美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