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在线阅读 - 第两百三十四节 把印度当作添头

第两百三十四节 把印度当作添头

    英国人表示,他们不想要钱,但在伦敦的英国官员,对澳大利亚的情况十分失望,这里已经开发了二十年,可是还不能自给自足,如今战争期间,英国男性劳动力紧缺,也没有移民的动力,澳大利亚又距离英国太远,开发成本远不是美洲能比的,所以澳大利亚不是不可以放弃。

    可是白白扔掉不是英国人的风格,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想用这里换取更有价值的土地,中国的舟山是一个,但他们更看重的是印度。

    现在英国已经控制了大半个印度半岛,可是印度河流域却被中国东印度公司控制,虽然亨利皮特在这个公司拥有很大的话语权,甚至英国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加起来,超过中国皇帝的股份,可问题是,这家公司得到的授权是中国政府颁发的,授权他们占领印度土地的是中国政府,他们是代表中国去占据领土的,因此法理上,中国比英国更有权力处理这块中国东印度公司的领土。

    如果能兼并这块领土,英国东印度公司基本上就控制了整个印度,而且亨利皮特的开发让人刮目相看,他们在这里的压榨比较小,但生产发展的很好,他雇佣了很多中国官员,在这里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开辟了更多的农田,大多用来种植棉花,现在中国公司向中国出口的棉花,已经跟整个英国东印度公司出口的比肩了,这个速度太过惊人,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超过东印度公司。

    没有了东印度公司的棉花贸易,英国跟中国的贸易就很不平衡,就得不断的运送真金白银去采购中国的茶叶。倒不是英国人舍不得银子,问题上中国的银价已经大大下跌,贸易开放之后,中国的金银比价迅速提高到了1比14,运银子去中国已经没有差价可以赚了,这意味着白银再也不是一种商品,而只能起到货币作用了。

    运一船银子去中国换茶叶和其他商品,那么一来一回就只是一种单趟贸易,可运送棉花就不一样了,棉花送过去中国是一次贸易,有一定的利润,运中国商品回来,又是一次贸易,又是一笔利润,一来一回做了两次贸易,跟做一次那是不一样的。

    随着中国的开放,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可越是了解,就越是觉得当年乾隆那句话有道理,中国真的什么都不缺,不管英国带什么商品去,要么能在中国市场上见到更好的同类商品,要么就能找到替代品,中国并没有什么是必须进口的。

    也许鴉片算一个,可是新兴的大周王朝,对鴉片的打击力度很大,远不像满清王朝,打击鴉片是皇帝的命令,可执法的总督和海关,除非是想要更多的陋规,否则都会放行。

    所以棉花种植越来越多的信得省就成了英国越来越想要得到的地方,在他们看来,亨利皮特在信得省的政策很不给力,他们看不到亨利皮特雇佣的那些中国官员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生产的作用,他们只能看到亨利皮特政策榨取的低效率。

    东印度公司的汇报说,如果将信得省交给东印度公司,他们有能力从哪里每年得到一千万收入,其中贸易中得到六百万,土地上可以榨出四百万。他们把亨利皮特的榨取无力,视作是他过多的接受了中国的低效率税收政策。

    相比按照两千万英镑的现金把澳大利亚卖掉,英国更愿意接受用澳大利亚换取信得省。

    于是英国人提出,愿意用澳大利亚交换中国租借舟山岛,但需要用中国皇帝手里的中国东印度公司股权来换。英国还特意说明,出售掉股权之后,不管是中国皇帝,还是中国政府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涉中国东印度公司的资产处理问题。

    英国人就差提出他们要信得省了。

    林第想了想,觉得这笔买卖可以做,皇帝在加钱的同时,也愿意租借舟山给英国的。

    现在不过是多了一块印度作为添头而已。

    林第表示,这个建议可以考虑,他必须请示皇帝做决定。

    至于其他的问题,英国人当然还是要提,无非是一些贸易特权之类的,他们觉得中国的贸易政策对英国不友好,他们没提鴉片的事情,任何国家都有权禁止某项对自己不利的商品进口,英国人认可这一点,所以除了唯一一次例外,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从来不贩运鴉片的,所有的鴉片买卖都是通过他们那些散商代理人进行。

    英国人提出的,是毛料关税问题,中国的税政策几乎是一年一变,最开始十分简单,简单的像一个非洲原始部落,只征收进出港的固定税,一个会数数的小孩都能做税官、之后是对茶叶这样的大宗商品征税,随后是棉花,并没有专门针对毛纺织品征税,而是按照一般商品税率征收,一担征收10两银子,可是突然中国人就把毛呢单独列出,毛布进口税高达每担30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