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的故事(下)
我们这里小学采取的是五年制。中学六年。其中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听说华夏国的其他地方在很久以前小学也是五年制,但是后来改成了六年。但是我们这里小学就是五年制的,而且没有留级的制服,跟得上就这样读,跟不上也就那样读。我们这里,学习成绩差老师是不会说什么的,但是如果不守纪律那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一切都是规范化,工厂化运作。我看过其他地方有关教学的相关报道。(这里的其他地方就是指中国地图上能找到的地方)那些地方的教学更富有多样性,课堂生动活泼,但是纪律就差了一些。许多讲话的,做小动作的。那些地方容易产生两极分化,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破罐子破摔,往往就越来越差了。我们这里要拉开差距不容易。在我们这里由于老师的绩效和学生的成绩是不挂钩的,所以到了高年级(小学三年级)之后体罚学生的事其实比其他地方少。(按比例来说) 我们的课小本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是五年制,其他的地方是六年制。那些地方六年才能教完的东西,我们这里五年就必须搞定。而初中那是完全一样的教材,学制也是一样的。哦,对了,强调一下,我们这里老师的收入和学生的成绩不挂钩,但是和学生的纪律挂钩。 其实在我看来,初中不过是小学的延续。不过到了高中的时候就有些不一样了。因为高三的时候是要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的。我们这里高考外地录取的名额相当有限,150分之一的人才能被清华北大之类的高等学府录取,一旦没有被那些学校录取那就只能读本地的大学。但是录取之后就有一个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彻底离开这里,回到这些自己祖辈曾经生活过,学习过战斗过的地方工作。然而这时候总会发生一些这样的事情,许多到外地读书的学子,他们还没有读完就回来了。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说:“那里实在是太美好了,蓝天,白云,热闹的城市,然而我适应不了。” 每年其实也有一些外地的人也会来到这里支援我们的建设,然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最终也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最终选择了打道回府。没错,这就是不同,然而再怎么不同,我都是中国民族优秀的子孙。 我参加了高考,但是我并没有考出这里,于是我就参了军。这里的学生决大多数将来都是要成为军人的。我当时实在是对读书已经厌倦了,想提前进入社会。 在我参军的那一年,我们这里新来了一位将军,他来这里的目的是接替这里原来的警备区司令。他是一个经历过战火考验的将军,他来到这里不久就完全得到了拥护。
有一次他到我的连队来视察,那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列兵。他很快就注意到了我,然后拍着肩膀问:“小伙子,大学毕业了没有?” “报告首长,本来想考到其他地方的,但是没有考上。于是干脆就提前参军了。” 将军听了我的话之后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当兵是好事,但是还是希望你能把大学四年读完。打仗需要勇气,但也需知识。对了,你是不是要到北京上海那些地方看看?” “报告首长,是。” “好好干,到时候记得参加考试,其实知识真的很重要,不过获取知识的方法不一定是通过课堂。如果你能利用工作训练之余获取知识,那也是可以的。” 将军的话使得我想了很多。后来我成为将军办公楼的卫兵,不久之后我就到了北京,见到了蓝天,太阳,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